新年伊始,送故迎新,過去的一年注定令人難忘,而新的一年也同樣讓人充滿期待,不僅對于個人如此,對于國家亦是。
隨著2018年的結束和2019年的開始,各大部委也相繼召開了年終工作會議,在總結上一年度所取得工作成果的同時,對新一年度的重點工作也進行了部署。在工信部關于2019年的工作部署中,智能制造、信息消費領域被多次重點提及,除此之外,2018年火熱的“5G”概念也赫然在列。
回首2018,對于5G來說這必然是個不平凡的年份,不論是6月份3GPP凍結5G獨立建網標準,預示5G完成第一階段標準化工作,還是5G標準會議上聯想投票風波,引發國內輿論熱烈討論,亦或是年終華為經過艱苦卓絕的競爭終于拿下5G短碼,國民無不為之自豪。這些事件的發生,都向中國和世界傳遞著同一個訊息:5G時代,真的就要到來了。
1987年,“大哥大”首次進入國內市場,無線通信進入人們的視野;1996年,2G于國內落地,短信時代拉開帷幕;2009年,3G牌照正式發放,無線上網成為現實。30年時間彈指一揮,到如今,我國已經建成世界最大的4G移動通信網絡,2018年7月工信部發布《2018年上半年通信業經濟運行情況》報告顯示,我國4G用戶總數已經達到11.1億戶,占移動電話用戶的73.5%。而在可以預見的未來,5G也即將進入我們的生活。
相比數據萌芽的2G時代、數據生長的3G時代以及數據發展的4G時代,5G所代表的意義遠不僅僅是更快的上網速度、更大的儲存空間和更低的傳輸延時,更重要的,是帶動整個產業和產業鏈的革新,帶來科研技術的進步。
實際上,包括物聯網、人工智能在內的新興技術的發展,都將離不開5G技術的崛起。根據2018年華為發布的《5G時代十大應用場景白皮書》而言,車聯網、無線醫療、個人AI輔助等場景均在其中,這也側面印證了如果5G能夠真正落地,其帶來的科學技術進步和生活品質提升難以估量,智能時代或將隨之到來也并非不可能。
當然,這些暢想不過是5G落地的后話,不過如今我國5G的發展,也給予了我們暢想未來的資格??v觀全球,至少從目前來看,我國在5G這條賽道上依然與美日韓共同處于第一梯隊的位置,雖說韓國三大運營商在2018年12月1日率先提供5G商用服務,成為全球第一個“吃螃蟹”的國家,但是從一個月的使用情況來看,仍然是噱頭大于實用,想要下沉到所有城市居民,還需要時間來進行完善。
對于我國來說,即便已經具有相對領先、相對成熟的技術,5G商用也不宜操之過急,不僅是由于我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需要更多的基站進行組網,更是因為只有打造了完整的產業鏈,才能真正發揮5G的所有潛能。
而工信部之所以如此強調發展5G的重要性,還有一個更關鍵的因素,則是5G或將成為我國經濟的全新增長點。
2018年以來,隨著我國經濟改革逐步進入“深水區”,供給側改革和產業結構升級的進行以及相關一系列改革舉措的實施也難免給經濟帶來“陣痛”。在經濟下行大勢面前,新的經濟增長點亟待出現,而5G技術的逐漸成熟,正好是可能帶動相關產業全面崛起,起到“以點帶面”作用的關鍵所在。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龐大的市場一直以來都是我國經濟發展所依賴的因素之一,根據中國信通院的預測,到2020年,5G帶來的直接與間接產出將達到1.68萬億元,到2030年,這個數字將變成16.9萬億元,10年間的年復合增長率則是驚人的26%,由此可見,5G領域無疑是前途廣闊的藍海市場。
若是5G真如預期能夠在2020年前后商用落地,以我國14億的人口體量和我國消費者對新技術的熱情,規模經濟一旦形成,良性循環也隨之產生,加之與產業鏈中其他行業形成協同效應,眾多的行業都將因此受惠,宏觀經濟勢必受到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