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保證一定的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規模,防止行業出現斷崖式下跌;又要保證規模不出現大幅增長,給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基金造成太大的壓力”,可能是擺在能源主管部門面前最棘手的問題。
目前來看,確定一定的新增補貼總額,然后再平衡補貼強度和裝機規模,大概率會是政策制定的方向。但處于可再生能源發電正在由補貼時代向平價上網轉變的關鍵時刻,政策仍然是關系到這一轉變順利與否最重要的因素,那么,如何拿捏、把握就將是一個難點。
以光伏為例,補貼時代,標桿電價和逐漸降低的補貼強度有效地支持了行業的規模化發展,推動了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成本的下降,中國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光伏裝機市場,并形成了完善的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鏈。過去十年間,光伏組件成本下降超過了90%,而金剛線切割技術,多種電池和組件技術的大規模投產就得益于光伏的規模化發展和多種應用市場的開展。自此,光伏行業也走上了通過技術創新推動行業發展的正軌,而再技術、規模“雙輪驅動”下不斷降低的發電成本,使得業內外愈發篤定——光伏將成為未來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成為主要能源之一。
在補貼時代,政策對產業的貢獻有目共睹,而在即將來臨的平價時代,政策推動形成良好的機制,毫無疑問將更加重要。
特別是在過渡時期,如何平衡規模和補貼強度的關系,并推動平價上網示范基地的開展,尋找平價上網的邊界條件等顯得尤為關鍵。例如,推動可再生能源優先發電,通過法律保證可再生能源的權益;推動電力輔助服務市場的建設和儲能的發展,為提高可再生能源的發電比重創造條件;積極推進“隔墻售電”,在用戶側平價上網的明確趨勢下,推動分布式電源的發展;開展綠證制度,為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創造更多的條件等等……
從補貼時代走向平價時代,需要更加完善有效的外部機制的形成。
而對于行業,只有技術創新才是推動行業發展最根本的動力,新技術的推廣,成本的下降,新的商業模式和應用場景的開展都值得期待。金剛線切割可以將每片硅片的成本降低1元,PERC電池持續提升轉化效率,雙面電池和雙玻組件占比不斷提升。技術和內部長效機制對行業發展提供支撐,并使得公司形成長效的競爭力。內外部機制的共同作用和技術的不斷進步,才能推動行業的發展并持續提供低成本的可再生能源。
可喜的是,中國新能源在過去的2018年經受了磨礪,而這正在一點點為其成為能源主力,成為祖國的驕傲產業奠定基礎,中國新能源的2019年必將絢麗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