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幾年前Nuance轟轟烈烈入華,發展之路一直波瀾不驚,除了在車載語音導航領域有所斬獲后,在其它當初誓要拿下的金融、政府、呼叫中心等領域幾乎毫無所得。直至2013年Nuance原大中華區總裁鄭裕慶離開,Nuance作為全球語音老大在中國市場折桂的傳聞一直在業界被討論著。
盡管Nuance全球業績依然亮麗,Nuance發布的財報顯示:預計2013財年收入將達到22億美元,而公司2005年只有2.32億,10年時間增長了十倍。而且在Nuance官網上,也有很多Nuance對全球語音的描述:超過三分之二的財富120強企業使用Nuance解決方案;Nuance語音解決方案每年自動處理超過120億次電話呼入互動業務;擁有8000多個客戶語音服務解決方案;為超過七億臺移動設備提供語音支持;前十大汽車制造廠都是Nuance客戶,目前有一億輛采用Nuance語音解決方案的車行駛在路上……
但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這些成績是Nuance全球市場的總和,而中國市場的數據,一直看不到公開數據發布。但Nuance在中國市場取得業績的主要來源是車載市場,這是不爭的事實。
Nuance一直強調,近兩年來車載語音識別技術使用群體保持了可觀的增幅,2012年全球有2000萬臺新車搭載了Nuance的語音識別技術,而在2013年這一數量已經攀升到2800萬輛,同比增長了40%。但根據企業網D1Net筆者獲得的一些消息,Nuance在車載領域的可觀增幅,絕大部分也是得益于全球汽車增幅。主要客戶是寶馬、奧迪、奔馳等全球車企,中國市場的車企客戶主要是比亞迪全新思銳系列轎車。
市場競爭已經加劇的中國語音市場,早已不是僅憑“一單就能打天下”的時代了,中國語音市場早已有了自身的格局。
總體規模
據中國智能語音產業聯盟發布的《2013中國智能語音產業發展白皮書》稱,智能語音已進入快速應用階段。去年,中國智能語音產業規模約為8.6億元,帶動相關產業產值100億元,預計到2017年,將帶動相關產業規模增長1000億元,占全球相關產業規模的比重將由去年的5.6%增至17.1%。
上述針對語音產業市場的數據按企業網D1Net筆者調研的情況來看,并不是特別可信,僅科大訊飛剛剛公布的2013年年報顯示,實現營業總收入125370.78萬元,同比增長59.92%,實現利潤總額32058.40萬元。試問,上述白皮書的內容如何讓人信服。
通過與各語音廠商的各種調研結果來看,筆者預計中國智能語音產業總體規模應在20億左右。當然,從產業規模來看,語音產業相比較其它信息化建設,還處于小規模。
競爭格局
1、從市場構成區域來看:可以分為國際國內兩大陣營
國際廠商主要以Nuance、Google、微軟為主,但這些廠商因為定位的不同,對語音的理解及研究有著本質區別。Nuance一直專注于智能語音的研究,相對于Google、微軟來講,專業度與專注度更高。Google、微軟主要是自身的語音應用。
國外語音廠商的主要優勢是對于語音的研究起步甚早,基礎積淀很深,另外,國外客戶對語音服務的接納程度也比較高。
相比較國外,國內語音技術提供商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最早的科大訊飛,后續捷通華聲緊步相隨,再加上中科信利、云知聲等傳統新秀語音企業的加盟,去年開始,百度、搜狗、騰訊等由于自身業務需求應用,也通過資本收購或者自主研發進軍語音市場。
所以,從上述語音企業的構成來看,中國語音產業已形成了以科大訊飛為重點、圍繞其它各傳統語音企業,最外圍以語音應用為主的產業格局。
很明顯:中國語音市場起主導作用的還是中國自身的本土企業,這與其它IT信息化領域從一開始就由國際企業占據主導地位有著明顯不同。
2、從行業市場構成來看:可以分為教育行業、汽車行業、呼叫中心、互聯網應用、移動互聯網應用等;
教育領域:科大訊飛無疑占據了絕大多數的市場份額,各個教育部門的普通話考級、聽力考試,都引入了科大訊飛的語音技術。
汽車領域:國際品牌的汽車車載語音幾乎被Nuance壟斷,寶馬、奧迪、奔馳等品牌的全球化策略,讓Nuance的全球化語音識別技術優勢得到充分的體現。相比較中國本土語音廠商還始終走在中國本土語言的路上,Nuance的全球化語音識別技術顯然無人能比。
呼叫中心:筆者一直認為語音識別技術應該大力作用于呼叫中心,但呼叫中心作為客戶服務的一種重要模式,在智能語音交互的探索上卻一直止步不前,大規模推廣應用的非常少。Nuance初進中國市場時,曾經信心滿滿的希望發力金融系統的呼叫中心,但收效甚危,所以轉變了策略。
互聯網應用:互聯網應用是最近幾年增長較快的一個市場,無論是智能語音搜索,還是地圖導航,都被當成未來互聯網競爭的一個關鍵因素。比如百度與搜狗就在進行著比拼,百度地圖、百度導航剛剛開啟語音應用,搜狗地圖導航犬就全面運用了語音識別、語音合成、語義理解、語音喚醒等功能。
移動互聯網應用:如果說互聯網應用是最近幾年增長較快的一個市場,那么移動互聯網應用則是增長最快的市場,我們看到,各大語音應用廠商都對此進行了重點步局。
如Nuance針對手機、個人電腦、可穿戴設備、電視、互聯汽車和移動應用程序的下一代智能系統的智能語音應用方面都做了規劃;捷通華聲打造的靈云平臺以及科大訊飛的靈犀平臺,都為移動互聯網應用提供了語音接入。
很明顯:中國語音產業應用領域還僅限于幾個相對成熟的行業,服務應用模式還非常單一,也還沒有形成特別有代表性的產品。相比較國外市場而言,一個蘋果的Siri應用,就讓Nuance一夜間響譽全球,中國有代表性的產品很難讓人記住。
剛剛分析了一番中國語音市場的現狀,接下來我們找找原因。
語音之傷
傷痛之一:非常規競爭;
中國語音市場有個很奇怪的現象,各語音廠商的掌門人在對競爭對手的稱呼上都是“哥哥弟弟”的叫著,雖然這與大家都師出名門有關,但深究會發現,里面的暗門不少。
本身語音技術性要求較高,需要有長時間的基礎科研做為背景,通過市場化運作的方式,實現科研生產力的真正落地。
中國語音技術提供商的確都師出名門:
科大訊飛有中國科技大學及中科院研究所背景,再加上安徽省政府的大力扶持,幾乎是一枝獨秀的走在前列。
捷通華聲創始人來自于清華大學,但一直是民營企業出身,踉踉蹌蹌的跟在身后,去年終于拉上了百度和清華大學組成戰略聯盟,期望能在語音市場與競爭對手抗衡一番。
云知聲雖然是后起之秀,因為有中國自動化研究所的背景,加上在盛大的應用歷練,也在中國語音市場中拼出了一席之地。
中科信利則是在上述幾家廠商的無序競爭中求得夾縫生存空間而得以迅速成長起來,在企業網D1Net筆者看來,上述企業似乎想通過培養自己某一親信者,在各種博弈中平衡實力。在這種博弈中,中科信利獨立成長起來。
中國語音廠商本來也就這幾家,競爭是常規,但應該避免的是非常規競爭。
傷痛之二:互挖墻角
剛才也說道:語音產業基礎技術研究深厚,因此,語音人才相對稀缺,各競爭廠商互挖墻角是常事。上不得臺面的消息,本筆者就知道好幾起行業內的人才爭斗事件。
當然,人才競爭并不只是中國的獨有現象,國際大牌公司的競爭其實更為冷酷。眾所周知,Nuance因為蘋果的Siri一舉成名,但很快,蘋果便宣布不再使用Nuance的語音。同時人才爭奪戰也在打響,據國外媒體報道:蘋果在波士頓建立了一個研究中心,距Nuance 的伯靈頓總部只有15 英里,而前Nuance 員工就在里面研究非Nuance 版的Siri。最后的結果必然是,漸漸地iPhone 就可以做到去Nuance 化。
人才競爭永遠都是公司成長的重要因素,但語音技術研究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研究環境,過于頻繁的互挖墻角,對人才的成長非常不利。
總結
當然,Nuance在中國市場的傷,筆者認為因素很多,Nuance作為全球知名語音企業,雖然有跨國優勢,但畢竟對中國本土語音的理解會有差異,這是其一;
其二,Nuance 的語音技術基于統計推斷,通過音素(音節)和上下文來進行識別,技術本身相對復雜,同時,Nuance針對語音的合作均需收取高昂的授權費,這一點也不符合中國國情。
第三,語音的收集與分析,已成為一個國家信息安全的最重要一部分,尤其是美國棱鏡計劃曝光之后,語音信息安全已受到足夠重視,在此背景下,Nuance挺進中國市場的確是生不逢時。有此之傷,也就在意料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