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Instagram在其博客上宣布月活躍用戶(MAU)達到7億,距離2016年破6億僅4個月的時間,這也是Instagram增加1億用戶花費時間最短的一次。
但就在2015-2016年期間,Instagram曾出現增速下滑的現象,平均月環比增長率一度跌落至2.5%。
但就在2016年8月,Instagram上線了主打短視頻社交的stories,很快又重新回到快速增長軌道。
在國內,微博與Instagram有著極為相似的一面,也將短視頻作為重點運營領域,并在最近參考stories上線“微博故事”,剛剛發布的財報中:2017年3月的月活躍用戶數(MAU) 較上年同期增長30%,至3.40億,日活用戶(DAU)也達到了1.54億。
那么憑借“故事”的發力,微博接下來的增長會如Instagram一樣順利嗎?
短視頻對微博意義重大
短視頻將成為接下來社交領域的重要戰場已經成為業內公認,YouTube、Facebook以及社交新貴snapchat紛紛殺入戰場,Twitter也在2012年收購短視頻創業公司Vine(2016年11月關閉)。
再看微博,其也通過投資一下科技加大了對短視頻領域的布局,擁有秒拍和小咖秀等熱門短視頻應用,微博也在2016年5月與一下科技推出一直播涉足移動直播領域。
短視頻給微博帶來的極為耀眼的成績,今年一季度,頭部用戶視頻發布量同比增長176%,3月日均視頻播放量同比增長更超過5倍。
從運營角度分析,微博通過短視頻實現了:1.強化了其平臺媒體屬性,短視頻內容貢獻者由央視、人民日報等權威媒體,到梨視頻等MCN機構,再到大V和普通的個人用戶,極大豐富了微博的內容構成,提高用戶粘性;2.頭部網紅的積極參與性,短視頻與直播、圖文等內容形式配合,網紅們在微博平臺可完成多種內容表現,微博成為網紅們最重要合作平臺。
在今年春節之后,微博在短視頻方面又進行新的探索,即微博故事的內測和光影秀的發布。
前者在產品方面與Instagram的Stories雷同,用戶可以發一段15秒短視頻或一張照片,可以隨心做濾鏡、貼圖、文字等特效處理。短視頻發布后不會進入信息流,而是單獨出現在信息流最上方的微博故事區,且不會自動呈現。
而后者則是通過視頻相冊的形式直接呈現在信息流中。
顯然,此兩類產品直接針對的是UGC的短視頻領域, 微博也希望通過加大UGC短視頻的投入來獲得新的增長動力。
微博故事究竟有多大潛力?
今年之后微博在短視頻方面的行動,其與當年小咖秀出發點類似,即降低小白用戶的短視頻使用門檻,以此刺激普通用戶的創作激情,獲得高速增長。
但相較于小咖秀,光影秀和微博故事在表現形式和資源調動方面更加豐富,尤其微博故事其出現在信息流最上方,既有較好的展現也不影響信息流的閱讀體驗。
由于微博故事與Instagram的Stories較為相似,我們可以后者數據做參考來判斷微博接下來的用戶增長潛力。
由上圖我們可以看出,Instagram的用戶規模在2015-2016年開始出現增速放緩的現象,其中2015年9月,月活用戶為4億,9個月內平均月環比增長3.2%,而到2016年6月,9個月內平均月環比增長便跌落至2.5%。鐵哥將其中的核心信息整理如下表:
經過測算,在2016年8月推出Storier之前,Instagram的用戶月環比增速大致保持此前的2.5%,而在2017年4月,近四個月的月環比增速便達4%。
據此,我們根據月度環比測算,Instagram推出Stories前后的活躍用戶增速提高了1.5%,有60%的增幅。
而目前,微博的月活用戶增長已經連續多個季度保持在30%左右,過去24個月的季度平均環比增幅為7%,折合月環比增幅2.3%,與Instagram推出stories前的數據相似。
搭建以下計算模型:
Instagram在2016年6月,恰好是stories推出2個月前的MAU為5億,月環比增長率約2.5%
微博在2017年3月,恰好是微博故事正式上線前2個月,月環比增長率約為2.3%
10個月后,Instagram MAU增長至7億,增幅40%,stories上線后,月環比增速較上線前增長60%。
以此模型計算,最佳情況為:
而微博以相同的幅度增長,2017年12月,MAU將達到4.76億,較3月增長40%,同比增長52%,這是該計算模型的最佳增長。
考慮到中國整體用戶群體限制,以及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我們再計算一個最差的情況,就是微博的MAU的月環比增速遠遠不能達到Instagram的60%,而只達到一半,即30%。
那么微博的MAU平均月環比增速約為3%(2.3%X1.3),從3月到12月還有9個月的時間,微博MAU將增長(1+3%)^9=1.3,即12月MAU較3月增長30%,至4.42億,同比增長41%
在微博故事推出前,大摩等投資機構按照30%的同比增速、或社交媒體/社交網絡的比值等方式為微博制定MAU增長模型,得出的結論是2017年底MAU為4億。而在“微博故事”推出之后,投資機構此前的算法也應當有相應的升級。
我們再以DAU/MAU作為用戶黏性指標來對比同類公司相關數據。
Twitter:
在2015年下半年,Twitter表示該公司在全球前20大服務市場中擁有約44%的日活用戶比,即DAU/MAU約44%,
Snap:
Snap沒有公布過月活數字,今年2月,其在IPO招股書中公布日活為1.58億,在不到一個月后,美圖在一則公告中則稱Snap的月活為3億,依此計算,其DAU/MAU約為53%
Instagram:
據該公司公布的最新數據,MAU約7億,DAU約4億,比值約57%。
目前,微博的DAU/MAU約45%,與Twitter更為接近,而隨著“微博故事”的推出,微博的用戶粘性將向Snap和Instagram靠近。
目前“stories”在Instagram的日活用戶使用率為50%左右,Snap在25%左右,保守估計微博這一功能的月活用戶使用率能夠達到20%(為了保守起見,我們在這里用月活),這部分人群的粘性能夠達到50-55%,那么將拉升微博整體粘性1-2個百分點(46%-47%),從而推動微博2017年年底日活用戶達到2-2.24億,同比增長46%-61%。
根據以上分析,微博故事無論在用戶增量還是用戶粘性方面,對微博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Instagram借stories獲得新一輪快速增長,且就目前情況來看,增長態勢還將持續。如無意外,微博在全面開放微博故事(目前還在內測)之后,也將迎來至少41%的用戶增量。
隨著微博在短視頻方面探索的深入,其未來增長潛力仍然十分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