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博在全國啟動了同城大使的招募,并宣布每年將投入1.5億資源,鼓勵本地內容作者和服務方在微博上為用戶提供優質信息和服務。同時,微博同城頻道已經在43個城市上線,并計劃在年底前覆蓋337個城市。
細分市場和用戶是平臺型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必須要做的事。門戶網站都會在大城市做地方分站,目的是提供本地化的新聞和深挖本地廣告市場。O2O平臺也會在各個城市建地推團隊,甚至成為其競爭力的重要體現。不過區域市場的復雜性也決定了本地化要克服很多困難。那么微博的底氣又在哪里呢?
一、用戶規模是發力同城的基礎
本地化的服務和資訊可以吸引更多的用戶,也能挖掘出更多的本地優秀內容提供者,形成良性循環,但前提是用戶規模要達到一定數量。如果用戶規模不夠大,本地化就無法大范圍鋪開,很難成為企業戰略級的動作。
截止9月,微博月活躍用戶達到了2.97億,連續10個季度保持30%以上的增幅。更重要的是,微博之前的下沉戰略帶來了三四線城市用戶規模的增加。微博曾公布其活躍用戶中三線及以下地區的占比達到60%,按9月MAU來計算的話就是將近1.8億。這表明微博的用戶分布更加合理,尤其是在區域城市有了可觀的用戶群。
今年區域博主每月的博文閱讀量已經超過100億,是微博上18個月閱讀量超過100億的領域之一。這表明細分城市提供的本地化內容已經有足夠的受眾,同城戰略只是進一步挖掘這個需求罷了。這是微博對城市做深度運營的基礎。
二、垂直化經驗是微博的殺手锏
本地化并不是只有用戶規模就能做到的。如何發掘出本地用戶感興趣的資訊、如何在用戶中發掘出優秀內容提供者,這都是微博需要解決的問題。
不過微博已經做過很長時間的垂直化。做本地化其實可是視為一個新的垂直領域,所以微博也可以把垂直化的經驗直接復制過來。
幾年前微博開始在各個細分的領域挖掘優質的內容作者,通過一系列措施鼓勵作者生產出優質的內容,再用各種工具和資源推動優質內容的傳播,讓作者提升影響力、獲得粉絲并變現。在這種循環之下,優秀作者被不斷發掘出來,優質的內容被不斷提供出來,更多的用戶被吸引。
垂直化同時帶來市場細分,垂直領域的用戶對某類內容有更強的消費意愿,在關系的建立上更精準,商業上也可以帶來更高的轉化率。垂直化首先帶動了內容生態的活躍,進而形成社交關系、商業變現的良性循環。現在微博上有45個領域的月閱讀量超過10億,34萬博主月閱讀量超過10萬,今年80%以上的新建關注關系也都圍繞這些用戶形成。同時垂直領域作者今年在微博上的收入也達到117億。
本地化的內容對本地用戶有吸引力,也能發掘出提供本地化內容的優質作者。這些作者在小圈子里的影響力已經存在,將其轉移到微博是順理成章的。他們的粉絲也集中在本地,對商家來說就形成了市場細分,會有更高的轉化率。轉化率意味著商業價值,商業價值意味著作者可以獲得更好的回報,垂直化的循環在本地化過程中同樣能運轉起來。
三、平臺化帶來連鎖效應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很多服務只有本地化才有意義。微博對自己的定位是平臺,也就是說很多服務微博并不會自己提供,而是接入高質量的第三方。比如新聞有本地媒體、公共服務有政府部門和公共服務機構、醫療有本地的醫院和專業醫生、消費有本地的商家。
這些賬號本身也有通過移動互聯網來觸達用戶的需求。尤其是很多二三四線城市的企業和機構,并不具備開發獨立APP的能力,也沒有這個必要。依托于微博平臺的本地化戰略,它們在微博上就可以很好的觸達本地用戶。這會形成一系列的連鎖效應,使同城的內容消費、移動服務都獲得發展。
這也會讓用戶更樂于接受微博。用戶可以在微博上看到本地化的資訊,還能享受本地化服務,而本地社交關系的拓展也更容易與線下形成聯動。這種綜合體驗的優勢也會形成良性循環,反過來推動微博的本地化進程。
綜合來看,通過同城戰略,微博在用戶增長上可以獲得更大的空間,特別是三線以下城市的用戶;在內容上可以挖掘出更多的優質作者,進一步激活內容生態;在商業化上可以在挖掘出更多本地的商業機會。
在這個過程中,用戶獲得了更好的內容消費體驗和移動互聯網入口,作者提升了知名度并且獲得了收入,商家則獲得了更高的集客和營銷效率。可以說,微博同城戰略沒有輸家,前景非常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