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imo在北京發布了中國第一款實現溝通與任務完美融合、桌面與移動完全同步的企業IM平臺——班聊。
也是在4月26日,阿里釘釘在杭州召開2016春季戰略發布會,釘釘創始人陳航表示,“未來釘釘將以更加開放的心態,聯手ISV,深耕細分市場,為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企業用戶提供個性化、定制化服務。”
而在這之前,4月18日,企業微信1.0版本正式上線,并同時在iOS、Android、Windows、Mac四個平臺推出。
更重要的是,在這之前,釘釘在深圳騰訊家門口手撕X信,的確是業內第一營銷高手。手撕的時間點和地點都很準確,卡在企業微信發布前期。
你以為這就是劇情的全部?錯了!
在更早更早之前,還有一對高手開撕,主角是班聊和某釘。
當然鑒于阿里和微信的知名度,熟悉后者的可能不多,但是據莊主了解,班聊的身家并不簡單,據說由國內頂級風投金沙江投資,與滴滴打車、餓了么師出同門。還據說,班聊的客戶觸角已經上及央行,下及監獄系統了……
當然,這不是本文討論的主旨,本文要討論的是,
他們在爭什么?誰會贏?為何會贏?
爭什么?
自然是爭蛋糕,爭錢。
在筆者看來,企業微信和釘釘也好,釘釘和班聊也罷,其實爭的還是O2O服務市場的一個入口。
阿里釘釘強化產品的職場溝通功能,走的是與微信正面PK之路,試圖從企業角度再造一個職場微信,這是馬云在來往之后對微信發起的第二次挑戰。
而班聊沒有釘釘那么財大氣粗、資源雄厚,走的則是另辟蹊徑之路。班聊試圖通過2億人的職場社交,進而演化成為一個萬億級企業O2O服務市場的入口,事實上,釘釘未來如果成了氣候,成了平臺,其最終目標肯定也是這塊蛋糕。
這塊蛋糕形成的邏輯是這樣的:職場是僅次于生活的第二大社交場景,它的粘度或許比生活社交要差,但特點是離錢近,現有的攜程、去哪兒、餓了么、嘀嘀打車、大眾點評以及諸多專車、拼車、租車等等,其60-70%的業務都是人們在工作場景下而使用,最終由企業支付完成的,其他名片定制、地毯清洗、辦公采購、員工保險等等也是如此,這些企業場景下的O2O服務至少有上萬級規模。
如果O2O服務商想快速低成本切入其中,企業IM將是最便利的通道之一。比如班聊、釘釘這樣的軟件可以為平臺上的員工統一設置一個企業賬戶與O2O服務商對接,打車、訂餐、訂房、宴請、培訓等都可以由此支出,企業享受了團購折扣,增加了多資金去向的掌控力,員工也省卻了墊付、貼票的麻煩。
用淘寶,自然就會用支付寶,用微信,自然就會用微信支付,如果企業市場形成巨大的社交平臺,也很可能會培育出一個專有的企業支付工具,如果企業的采購、薪資、企業O2O服務費等都通過平臺支付,這將是一個十萬億級的企業支付市場。
誰會贏?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這種入口式的爭奪并不是靠簡單燒錢,或者誰后臺硬就能上位的,詳情請自行腦補當初的大眾點評起步。
我們先來說說微信為啥要做企業版。
移動IM市場正在醞釀分流,微信雖然牢牢占據C端市場,但對企業級市場的需求并不能完全滿足,所以釘釘和班聊才有機會趁虛而入,展開激烈廝殺。
在微信流行初期,個人市場和企業市場其實是合二為一的。個人在微信上聊天打屁,而很多公司內部溝通也在微信上展開,在新鮮感還在的時候,兩種市場相處的還是比較融洽的。但隨著微信的繼續滲透,就逐漸產生了沖突。重取舍是張小龍的一大風格,微信團隊既然在C端追求極致的用戶體驗,那必然舍棄在B端對用戶需求的滿足--在生活化社交上越極致,反而離工作越遠。而其微信企業號又高開低走,出師不利,這給阿里釘釘和班聊的崛起留下了機會。
而從目前班聊的發展觸角來看,似乎連阿里釘釘也略有不及。例如在用戶粘性上,班聊日活躍用戶平均發送37條信息,而阿里釘釘僅有不到20條。
從這個角度來看,班聊似乎先下一城。
為啥贏?
筆者覺得,這個關鍵還要看產品的具體表現:
分析原因一:定位精準
企業微信主打企業市場,看官網的意思是要通吃大、中、小型企業。
釘釘主打小型企業。
而班聊主要是職場社交,精確到具體的職業員工。
就筆者自身體驗來說,釘釘只有在“釘一聲”的時候才會打開看。企業微信是大部分時候都不看。而班聊則因為可以和PC端完全同步的原因時常登陸查看。
當然,上述原因并非主因,具體數據也有待調查,但是就更切入用戶來說,班聊顯得更為人性化,更直接,從單體抓起。
分析原因二:用戶黏性
導入大量用戶群之后,下一步該怎么做?就是要增加用戶黏性,增加活躍度。一般的手段是,分階段獎勵,如采用在線時長獎勵通話時長,價格優惠,或者是有一些特殊應用激勵。
如果不考慮具體場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仍舊適用,如高頻、細分領域、垂直行業、碎片化使用、小訂單等。但,考慮到2B行業的特殊性,怎么要讓企業滿意,則是普遍難題。
核心在于怎么解決用戶需求。現在普遍看,基本功能大同小異,免費通話、文檔留存(網盤功能)、交流溝通、IM、客服,基于流程的業務(OA、審批、請假)等都相似,拼的是如何解決用戶痛點。
增加黏性還有一個手段是“殺手級應用”,比如微信的紅包、打飛機游戲等。一下獲得大量用戶。釘釘一開始做的“DING一下”、回執、澡堂模式等等也是力圖用這種特色應用吸引用戶。
但是,顯然班聊做的更用心,例如“班會”、“班鈴”等立刻切入場景的體驗。而且還可以把“語音轉文字,甚至可以暫停,進行修改”。
當然,此外還有用戶的具體體驗等,筆者覺得從用戶體驗上,三者差距并不是太大,反而是企業微信的具體申請過程以及操作流程上相對繁瑣。
更隱秘的事
近幾年中國互聯網上的幾乎所有并購與大的投資背后都有BAT巨頭的影子,巨頭們都在爭入口,圈地,到現在實際上空白地帶已經所剩無幾,包括企業IM領域,也很可能會形成巨頭“三國殺”的局面。
騰訊肯定不會放棄企業IM市場,因為這正是他們所擅長的領域;阿里釘釘的意圖已經很明顯,就是曲線救國,先搶職場伺機反攻生活場,而這次挑戰釘釘的班聊,其背后也未必沒有百度這類巨頭的影子。
而據知情人向莊主透露,百度確實已經和班聊達成比較深的合作。除此之外,班聊還已經秘密和滴滴、攜程等巨頭合作。
這也可能恰恰論證了莊主此前的觀點:IM市場只是企業級服務市場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甚至還有被免費化的可能,真正的企業級服務市場是與企業線下運營的連接,未來一個新的企業級服務市場入口可能就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