鈦媒體注:“村里面有地主,不是把地主滅了你就能富起來”,這句話大家已經很熟悉了。馬云曾在2015云棲大會上提到,就連自己創業時也怪過比爾蓋茨,怪IBM,認為這些公司把我們的機會都拿走了,但事實上,這二十年來,涌現了無數的創業者。
所以在他看來,即便有BAT三座大山,創業者仍然有機會,不把村里的地主斗死,農民也能富起來,今天的創業環境,今天創業的所有基礎設施,整個融資狀態要比十五年以前好很多。
在2月19日-2月21正在召開的“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第十六屆年會”上,馬云再次坦言,BAT有各自的困難,每個人都是如履薄冰,“BAT再大,但沒有哪家企業不可倒。”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需要幾十個、幾百個BAT,這才是中國經濟繁榮的真諦。
談及與騰訊在社交媒體工具上的競爭,馬云表示:
“商場如戰場,我已經放棄了你死我活,但騰訊在做社交,我們未來要做社區,社區做的是共享,如何打造更加廣泛的社區,是我們感興趣的,不是模仿微信,要超越微信。”
此外,提及對剛結束的猴年春晚搶“敬業福”的心塞,馬云回應稱,阿里的出發點是純粹希望大家過一個好年,“如果不是那天晚上搶紅包,有幾個人會對春晚感興趣?”
馬云還提到,阿里巴巴高管的頭發之所以會白得快一點,是因為“選擇做這個行業,選擇這家公司,要準備好承受大的壓力,要享受壓力”。他還說,在阿里能干的人就會升職,不論男人女人。
談及傳統企業觸網,馬云稱,“砍掉某個部門或業務是企業家最容易做的事情,但企業家不能做最簡單的決策。擊敗傳統零售的不是互聯網,而是沒有意識到未來大趨勢的傳統企業自己”。
馬云還表示,“如果可以,我最希望和鄧小平喝茶,他勇于改革,他們這一代人具有改革勇氣,掌握如何在亂局中贏得關鍵點,眼睛一閉往前沖。”
在演講中,馬云擲下豪言稱,中國必須成為全世界最大的買方市場,這才是中國的未來。中國是落后產能過剩,高科技產能不夠,拉動內需要以企業為導向,消費和內需需要重新定義。
他說到,“判斷經濟好壞和GDP速度關系不大,而是年輕人的就業機會,今天中國年輕人的就業機會還沒有出現問題。”如今人們對中國經濟的恐慌比經濟本身的問題還要嚴重。
在馬云看來,消費就是可以消耗,可以浪費的東西,敢于消耗浪費了,才能看得更長遠,對未來保持信心。而不鼓勵百姓消費,不鼓勵年輕人花錢就是對中國的未來沒有信心。
此外,他還認為,BAT不是壟斷,只是暫時領先。如今的云技術、“雙創”下的互聯網創業公司動不動就要成為下一個BAT,但有幾家互聯網公司可以堅持五年到十年?
最后,馬云表示中國的經濟下滑已經勢在必行,但從年輕人目前展現出的趨勢來看,未來的三大行業的機會已經出現:“現在年輕人都加入服務業、消費行業和科技企業,這就是大趨勢,是未來經濟發展的三輛奔馳。”
對于目前的轉型陣痛,馬云自己解釋稱,這“三輛奔馳”都是消費導向型、市場導向型的行業,需要讓市場來做,而不是像之前依靠政府來推動“三駕馬車”一樣。
以下為馬云演講實錄,略經鈦媒體編輯:
其實有的時候,我們自己以為自己知道很多東西、以為自己懂,如果不對未來有敬畏之心,不對未來,對昨天有感恩之情,對今天有爭氣之力,對明天有敬畏之心,我們可能永遠跌跌撞撞、磕磕絆絆。
今天整個企業可能碰到了困難,今天大部分人有的困難我都有,而且越來越大,越來越有煩惱,我相信我碰到的很多困難,在座的很多企業可能還沒碰到。但是怎么辦?選擇了做企業,選擇了做阿里巴巴,選擇了做互聯網,選擇了一幫年輕人一起做這件事情,你只能堅持下去,你自己相信能夠忽悠,我們昨天說了“忽悠是讓自己不相信,而是讓別人相信”,其實我們不在乎別人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阿里走到今天為止要面臨的問題挺多,所以那時候王石出去爬山,反正我是不去爬。我問他為什么去爬山,他說爬到山頂上可以想得很清楚,我自己坐在馬桶上都能想得很清楚,我每天都在爬山翻雪山,我們所有企業家天天都在想辦法怎么過雪山、怎么過這個坎兒那個坎兒。所以其實來講,我們對未來必須看清楚災難,只有看清楚了災難、看清楚困難,知道有災難、知道有困難的人,才有資格樂觀,否則是盲目樂觀。你都不知道未來的災難在哪里,你的樂觀是盲目的。
所以,我是看了今天的中國經濟形勢對誰都不好,所以這就是好事情,如果就對你不好,那你的災難大了。更何況經濟好壞,跟你其實也沒多大關系,今天中國經濟有沒有問題,哪個國家的經濟沒有問題?都有問題,但是我自己來看,今天我們對經濟恐慌本身要比經濟問題來的更大。整個轉型升級這么多年,說中國經濟不可持續這么多年了,說金融危機我們沒有充分認識到,2008年金融危機對中國有這么大的影響,金融危機爆發其實就像海嘯一樣,今天在美國然后到了中國,這是一個過程。
因為我們沒有做好充分思想準備,再一個我們對整個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付出的代價沒有做好充分準備,人人都在喊轉型升級,但轉型升級付出的代價是有多大,該怎么去做我們也沒做好準備。但是今天來看,以能源,石油,資源為支撐的整個經濟下滑,已經是勢在必行,必須這樣的。
但另外一個判斷經濟好壞,跟GDP其實關系不是太大,判斷一個國家經濟是否健康,是否有希望就看就業是否穩定,年輕人是否有就業機會。如果年輕人缺乏就業機會的時候,這個經濟哪怕GDP很高也是不行的,今天中國的年輕人就業還沒有出現問題,如果這個出現問題的時候,真是大家的災難。那么年輕人去了哪里?
其實中國現在出現了三個新的增長點,這三個新的增長點,第一,服務行業。第二,消費。第三,高科技。
這是中國的新“三駕馬車”,如果把前面的傳統與基礎設施投資,出口導向,加上內需稱為馬車的話,那么消費,服務,高科技是三輛奔馳轎車。因為只有這么去思考,這也是美國經歷過,歐洲經歷過,日本經歷過我們必須要思考的,中國未來的真的三個檔次不是馬車的車,那就是把消費做起來,把服務做起來,把高科技做起來,這才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
從三駕老馬車我們要思考一個問題,我們國家的基礎設施投資,30年來投了這么多錢,我們是否應該從基礎設施投資變成基礎設施應用,我們投了那么多的設備,投了那么多的錢,但是應用能力之差,是超乎大家想象的。也就是說如果這個飯店不是交給地中海俱樂部,如果是老板自己買,自己建,自己用,如果你有一個飯店是交給香格里拉運營,還是你們自己家運營?如果我們國家把幾十年的投資開放給民營企業,運營必須是專業的,必須要交給市場去運營。
所以我自己覺得,這是一個巨大的機會所在,我們要把我們自己的資產盤活,把這個國家從前買了投資的東西做好。第二,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不可能持續的。必須把進出口平衡發展,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巨大的市場,必須成為全世界最大的買家市場,我非常同意要學會買,學會買其他的東西進中國,沖擊中國,加速中國的轉型升級。中國不是產能過剩是落后產能過剩,高價值產能不夠,馬桶不是中國不會生產,是好馬桶有創意性的馬桶我們不會生產,生產不夠多,所以必須考慮到進出口平衡發展。
在一個內需市場,什么是內需?內需就是消費,“內需”這兩個字提法不對,內需是經濟學家提的,消費和前面兩個,為什么消費做不起來,內需做不好?因為投資和出口是政府導向,消費是市場導向,是企業導向,政府有可能有這個能力把銀行的錢給掏出來搞基礎設施投資,政府能夠經過各種各樣的方法把出口刺激起來,但是政府很難把老百姓口袋來的錢掏出來做點什么事。所以把老百姓口袋的錢掏出來的事情這是企業家的創新,是市場的行為。我們國家在市場經濟的道路上應該是加大不斷的走下去。
所以我自己覺得,消費和內需這兩個字要重新定義,實實在在的講我們就是拉消費。就像現在很多拍電影電視的,你問他干嗎的,說是搞文藝,搞文化的。你傻在那兒,文化到國外去翻譯,有個演員說是搞文化的,你搞博物館還是搞圖書館,文化是這個概念,直截了當講我是搞娛樂的,這樣多好,大家也聽明白了。所以今天什么是消費?消費的消是可以消耗的東西,所謂的費是可以浪費的東西。
這個也不是很難理解的,這也不是很難刺激消費的,消耗可以消耗,消耗品,優質消耗品是中國13億人巨大的機會,可以浪費,什么叫浪費?
我們以前以為汽車和房子是兩個內需,汽車,房子一年一輩子也就買一次到兩次,是汽車和房子里面的東西才是天天可以消費的,墻上掛一幅畢加索的畫根本就是浪費,但是這些東西消費起來中國的經濟才會起來,所以刺激創新是搞創新,搞市場行為。中國可以做的事情非常多,我們企業在迷盲的過程中只有一個問題,你的想象力不夠。
去想象,美國在20多年以前,是怎么把自己也是以基礎設施投資,也同樣以出口為主的市場迅速發動一次市場的消費,他們做了一個很重要的功課,美國為什么2億多的人口,整個消費,中產階級也就是幾千萬,五六千萬人,但是他以這個需求為主,拉動了世界經濟,今天中國的中產階級的人,中等收入人群有3億,我們的收入是中等收入,但是我們的消費能力還是農民水平。我們不鼓勵老百姓去消費,我們不鼓勵年輕人花錢,那就是我們對未來沒有信心。
其實對未來的信心也不是所謂的建立整套醫療保障,這又是學者思想,真正的我們對未來有信心是對年輕人有信心,我們對未來的信心是否有是看年輕人,所以今天看到是中國大量的年輕人加入了高科技的行業,加入了消費行業,加入了服務性行業,所以這是我們的機會所在。
我自己對中國經濟長遠的一直充滿信心,短期來看是有問題的,忘掉短期,如果你做企業是為了明年,為了下個季度你只是個職業經理人,職業經理人考慮的是下個季度,作為企業要考慮的是五年,十年,二十年,如果從二十年的角度來講,經濟有幾個輪回,只要經歷了幾個輪回的好企業,請問哪一家大公司沒有經歷過倒霉時期,沒有經歷過倒霉時期的企業絕對不能成為一個企業。沒有受過傷的女人哪叫女人,沒有受過傷的男人哪叫男人,那是男孩,女孩,企業也一樣。
所以在座的每個人想想看,未來中國也只有這條路,基礎設施的投資和出口,如果說我們今天要繼續堅持是肯定不行的,那么以消費拉動就是創意拉動,創造拉動,創新拉動,鼓勵創造,創新,鼓勵走向市場經濟,這是我們巨大的機會。現在是勇者勝,智者勝,能著勝。
所以我來看這是一個機會,大家不知道怎么看,反正我對未來是充滿信心的,但我對今天,明天,膽小的謹慎如履薄冰。但是一句話,以前這樣,今天依舊堅持這樣,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絕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的,是見不到后天的太陽,相信這個你就會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