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的精神
初到硅谷,感覺并沒有什么特別。這里談不上繁華,也不古典,更沒有歷史,甚至連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都沒有,直觀感受就是地廣人稀、低矮樓房,還有加州因干旱而枯黃的路邊野草,以及天空醉人的湛藍。
這里聚集了當今世界的互聯網巨頭,包括谷歌,Facebook ,蘋果等等。與想象不同,Facebook沒有明顯的大門,門上赫然寫著Facebook,相反卻是在路旁豎了一個簡單的印有其標志性的翹起拇指圖標的牌子,告訴你這里就是facebook了。進入一道小門后,就是他的接待大廳,并不大,墻上電視播放著facebook連接全人類的理想,講述著那些點滴的故事。有意思的是,所有的來賓只需要在facebook上簽到即可,他們已經為您找到了您在Facebook上的賬號,如果沒有,也已經為您注冊號了賬號。置身Facebook ,感覺這里并不是公司,而是一個大學校園。里面沒有任何公司的標志,讓你感覺這里是某某公司,相反確是普通的街道和廣場,旁邊是低矮的辦公樓及餐廳、娛樂場所等,甚至有電子游戲室,一種很生活化很休閑的感覺。所有食堂等設施都是對員工免費開放的,這讓我想起有員工帶人蹭飯而被開除的故事。里面員工大多休閑打扮,牛仔T shirt 是標配。據說這里也不需要準時上下班,能完成工作就可。為了方便員工在不同樓房穿梭開會辦公等,公司還專門在園區配備了自行車,方便員工穿梭于園區內。
谷歌就坐落在不遠的另一個園區內,設施方面并沒有獨特之處,整體是休閑自由式的風格。有幸見到谷歌總法律顧問和部分法務團隊的人。總法律顧問感覺思維敏捷,犀利,法務團隊每個人風格迥異,看似頹廢狀,但思想滿滿,談起專業問題滔滔不絕。整體感覺這里的環境透露這一種氣息:自由。
如果要問硅谷的精神。我想首先是自由與創新。坐落在硅谷的斯坦福大學是這里創新的搖籃,大學里自由的思想,創新的精神,源源不斷為硅谷提供人才與養料。1998年Google創始人佩奇和布林在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學生宿舍內共同開發了全新的在線搜索引擎,然后迅速傳播給全球的信息搜索者。時至今日,谷歌仍在不斷創新,包括谷歌汽車、網絡熱氣球、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這種在自由與創新的精神,在蘋果、Facebook等身上也體現的淋漓盡致。在今天日新業異的互聯網行業,沒有創新就沒有出路。
其次是開放與包容。互聯網的創新可能是顛覆性的,用全新的方式改變我們的生產和生活,也可能觸動既得利益者。目前流行的共享經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以打車軟件為例,通過柔性生產、準時供給的共享經濟模式和移動互聯網技術,優化交通出行資源配置和交通環境,大幅提升市民出行效率和質量。為此,加州為此類車專門立法,創造性地設立了網絡交通公司牌照,允許相關打車軟件公司申請牌照并合法運營。是用舊法律制度削足適履,還是提供創造性的制度環境促進產業發展,其結果迥然不同,硅谷顯然站在了鼓勵創新一邊。
離開硅谷的時候,我買了一本多年前的老書,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我想,在這個地球村的時代,確實需要學習硅谷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