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Facebook的發展似乎已經勢不可擋。這家誕生僅11年的社交網站如今已經成為美國媒體行的主導力量。全美所有所有網絡流量中,有四分之一是來自Facebook。作為回報,這家社交網絡巨頭從新聞機構賴以生存的廣告收入中攫取了大量份額,還籠絡了一批忠實受眾。
美國智庫皮尤去年的報告表明,美國有接近一半的成年網民將Facebook作為唯一新聞來源。而皮尤周三最新發布的《媒體現狀報告》則給出了一些最新數據:
——與前幾年一樣,五大互聯網公司瓜分了美國的多數(61%)數字廣告營收,分別是Facebook、谷歌、微軟、雅虎和AOL。
——Facebook過去兩年的數字廣告營收翻了一番多,去年實現廣告營收50億美元,在全美數字廣告營收中占比為10%。
——Facebook占據了全美超過四分之一的顯示廣告營收和超過三分之一(37%)的移動顯示廣告營收。
最后一條,也就是Facebook在移動廣告營收領域的主導地位,值得我們多加思考。Facebook已經成功在移動端實現了財務成功,把桌面端遠遠摔在了身后。事實上,這是在緊跟消費者的行為趨勢。然而,整個IT行業多年以來都不確定資金是否會追捧移動端。(移動端的營收是否足以支撐企業的生存,目前也仍未完全明確,對新聞網站尤其如此。)Facebook在桌面端的營收占比去年下滑了20個百分點,而移動端的營收占比提升了20個百分點。
這組數據以及皮尤報告的其他內容表明,Facebook的主導地位今后只會有增無減。
皮尤報告還提醒我們,Facebook以及規模相對較小的Twitter已經改變了美國人的新聞閱讀習慣。對于多數新聞消費者而言,安靜地讀完一整份報紙的年代已經一去不返。相反,他們更愿意以Facebook為入口,逐篇閱讀不同網站的不同新聞。
皮尤在報告中寫道:“2015年1月,《紐約時報》網站及其應用每次訪問的平均持續時間只有4.6分鐘,在排名前25的新聞機構中位居首位。因此,多數報紙的訪客只是‘匆匆過客’,很可能來自社交網站或電子郵件中的鏈接。因此,他們并沒有將這種體驗視作‘閱讀報紙’,只認為這是在瀏覽網上的一篇文章。”
可資對比的是,據Facebook CEO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披露,美國智能手機用戶平均每天在該網站上的停留時間超過42分鐘。按照比例來看,美國人每在智能手機上花費5分鐘,就有1分鐘花在Facebook上。
用“巨大”來描述Facebook顯然遠遠不夠。即使像《快公司》的奧斯汀·卡爾(AustinCarr)那樣將Facebook稱作“社交媒體行業的可口可樂”似乎也過于平淡。卡爾曾經撰文稱:“這家21世紀初的偉大社交網絡正在為它的平臺打穩地基,它希望讓Facebook融入世界各地的每一次社交互動。”
Facebook希望成為人們的上網入口,這個夢想正在逐步實現。
媒體公司已經在流量上對Facebook形成極高的依賴。例如,Vox有多達40%的訪問量來自該網站。根據哈佛大學尼曼新聞實驗室的數據,其他業內領先的新聞機構也有四分之一的訪問量來自Facebook。對很多網站而言,Facebook貢獻的流量占比遠高于這一數字。
“Facebook不應當成為人們消費新聞的唯一渠道。”Facebook媒體合作總監安迪·米歇爾(AndyMitchell)最近說。然而,《紐約時報》和BuzzFeed等多家公司上月卻宣布將直接用Facebook來托管內容。
“沒有任何東西能像Facebook這么吸引新聞機構,也沒有任何東西能讓他們如此緊張。”《紐約時報》寫道。從前文的數據不難看出,他們的確有理由這么做。
皮尤則更加直白地闡述了觀點:“盡管新聞機構與Facebook這樣的科技公司建立了新的關系,但科技公司仍然掌握更多主動權,而且攫取了其中的多數經濟利益。”
與任何一家優秀的科技公司一樣,Facebook也會經常調整算法。這意味著該公司可以不調整新聞在用戶NewsFeed信息流中的排序機制,不僅包括好友的狀態更新,也包括各大新聞機構發布的報道。
“2015年,贏家將是更多的視頻內容,以及來自廣告主的應用內原生內容。”哈佛大學尼曼新聞實驗室的菲利克斯·薩爾蒙(FelixSalmon)寫道,“輸家則是依賴Facebook獲取流量的外部網站。這些流量將在2015年迎來首次下滑,由此產生的影響可能十分巨大。”
Facebook上周剛剛宣布,將為用戶的好友發布的狀態更新賦予更高的權重,同時降低新聞機構的內容權重——但該公司也表示,媒體公司發布的內容仍將展示給那些“喜歡閱讀新聞,或者喜歡與他們關心的頁面展開互動的用戶”。
換句話說,Facebook將逐漸成為所有美國人的新聞編輯。只不過,這個編輯的宣告標準一致都很模糊,而且總在不斷變化,它會根據每個讀者的喜歡和偏好隨時調整。
這并不是說人們永遠不可能控制網絡內容的呈現方式。新聞機構其實也可以編寫自己的算法,吸引Facebook用戶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過濾機制。不過,盡管存在這種可能,但概率卻很低。至少在目前以及可預見的未來,Facebook才是真正的主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