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將更多工作負載逐步轉移到云環境當中,大家可能發現準確并及時地追蹤自己的月度云計算賬單并不像原本想象中的那么簡單。當然,使用云服務供應商的產品肯定要比自行購買硬件更便宜,或者說我們已經能夠借此將原先的資本支出轉化為如今的運營支出。除此之外,現在大家已經能夠以非常合理的每月費用使用由服務供應商準備的多核心超大規模服務器設備。
不過盡管云服務供應商設定的這種按照用戶實際使用量計費的方式值得稱道,但賬單當中所包含的種種元素仍然相當復雜且難于理解,這還只是最為保守的說法。事實上,很多云組件的每月使用成本可能只要幾毛錢,但一部分特定資源(例如那些需要處理繁重負載的多核心CPU)在根據用量計算后很可能讓客戶在不知不常見中流出大量真金白銀。
云方案的演進方向之一就是對自身的費率計算方式加以調整。一部分供應商,例如Amazon Web Services,允許那些能夠提前給出資源使用計劃的客戶享受顯著的使用成本折扣。也另一些廠商,例如IBM的SoftLayer,則提供免費的入站及出站數據傳輸量作為贈品。
而且全部云服務供應商目前都在定期削減產品價格。先讓我們從規模最大的云服務巨頭說起,AWS EC2自2006年初次投放市場以來,至今在價格方面已經削減了44%。而這還只是AWS旗下數十種產品中的一種,事實上每種產品都迎來了不同程度的價格跳水。考慮到這一點,準確把握各服務項目價格動向并加以計算實在有些困難。
當然,云服務供應商們一直在在自己的網站中提供切實有效的計費幫助頁面。不過由于每一家服務供應商的計費標準根據各存儲單元、CPU核心、內存容量、磁盤空間以及數據傳輸總量等因素的浮動而有所區別,因此客戶即使已經提前了解到自身特定實例的具體參數、也很難據此得出準確的計算結果。
AWS擁有大量不同類型的服務項目,它們通過鏈接接入其所謂經濟中心,而客戶則能夠在這里了解如何削減每月使用成本并對配置方案進行優化。AWS可能是目前市面上賬目透明度最高的云服務產品了。其它供應商則要求客戶注冊其服務(或者至少利用一條有效電子郵件地址創建一個賬戶)才能訪問由其提供的價格查詢頁面。
除此之外,不同服務供應商所使用的虛擬CPU類型也有所區別。Cloudorado已經編寫出自己的vCPU基準測試方案,這確實是個良好的開端,但客戶應該擁有更多與此類似的工具、從而更輕松地對不同供應商的處理機制作出比較以最終決定是否購買。
再有,每家服務供應商還擁有著自己的一套營銷手段,例如谷歌公司最近就在其官方網站上發表博文、將自家云產品與AWS進行了一番比較。不出所料,按谷歌的計算方式,他們的產品更具價格優勢。因此,將實際情況與看似可信的資料區分開來絕非易事。
在今天的文章中,我們將了解總計五項云產品比較服務,其中包括Cloudorado、CloudHarmony的CloudSqaure、CloudSpectator、Datapipe以及RightScale的PlanForCloud.com。其中一部分涵蓋了大量云服務供應商,但也有一些僅僅面向少數幾家供應商。
我們為什么需要采用云成本計算服務?
除了了解自己每個月的云計算付費賬單之外,為什么還要費心使用此類服務?下面讓我們一同論證其理由并了解相關用例:
· 大家可能希望在現有市場上更換服務供應商或者同時使用多家供應商的產品以削減成本或獲取新功能。
· 大家需要了解如何實現價格削減,例如預留實例或者按需使用虛擬機系統,這些都能降低賬單上的成本數字。
· 大家可能對于停機時間、客戶技術支持或者其它由現有服務供應商提供的非計算性因素感到不滿,并希望了解市面上還有哪些可資替代的產品選擇。
· 大家希望了解其它替代性虛擬機配置方案,從而在獲取同等計算資源的同時擁有更為理想的成本效益。
上述服務能夠為大家帶來獨特而頗具吸引力的功能及成效。這些服務中一部分以廣博著稱、一部分以深入為訴求,也有一些兼而有之,因此大家可能希望同時使用兩種甚至更多服務項目。其中大部分提供免費的報告或者成本預測工具,能夠幫助大家在分析工作中獲得更具指導意義的意見。大家應當首先下載這些免費報告,并在支付任何服務費用之前首先對其進行認真評估,因為只要花點時間、它們就能為各位節約下大量資金預算。
不過,如果目前大家每月從云服務供應商處收得的賬單數額不足1000美元,那么使用此類付費服務就顯得不太劃算了——事實上,此類服務主要面向的是那些云服務成本較高的大型企業客戶。
考慮到目前市面上擁有近兩百家云服務供應商,可以想見沒有任何一項比照服務能夠巨細無遺地將它們全部涵蓋于其中。
· 如果大家希望尋找一家規模較小或者知名度較低的云服務供應商,那么不妨選擇CloudHarmony這種包含有較多廠商選項的服務。而后將注意力集中在其中三到四家供應商身上,結合自身實際需求考慮其中最適合的選項。
· 如果大家希望根據一系列特定技術特性進行比對,例如供應商如何處理峰值性CPU使用量激增等,那么Cloudorado能夠在短短幾秒之內快速幫助大家找到最理想的供應商選項。
· 如果大家希望快速對多種技術支持規劃進行比對,那么PlanForCloud針對此類需求提供了非常出色的參考頁面。
· 如果大家目前正在使用AWS,但希望深入了解自己的賬單構成且不介意在分析工作方面花點小錢,那么Datapipe應該會是您最理想的選擇。
· 而CloudSpectator將幫助大家計算出將內部運營體系遷移至云環境下的實際使用成本。
下面一起來看各項服務的具體評測:
Cloudorado云托管比對服務
Cloudorado涵蓋了二十六家云服務供應商,其中包含眾多主流及新興廠商群體,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其中居然沒有囊括IBM SoftLayer。各服務供應商需要付費才能將自己的名頭添加到該服務的列表當中,因此用戶也就無需為此承擔使用成本了。如果大家查看其分析結果,就會在其中發現谷歌、Atlantic.Net以及M5等廠商的出鏡率遠高于其它服務供應商。Cloudorado站點主要由來自波蘭格丹斯克的Marcin Okraszewski負責打造,其職責是對各服務供應商的CPU費率進行標準化評估,因此大家能夠更清晰也更直觀地對結果進行比較、并根據自己的工作負載規模準確計算出最終使用成本。考慮到這一點,盡管這項服務的立足根本在于服務供應商的資金援助,但其檢測結果與比較結論仍然具備可信度并值得認真考量。
該站點的另一大顯著優勢在于,大家可以將現有工作負載分配至多種不同內存與CPU配置方案當中以計算實際成本。在某些情況下,如果大家通過這種方式租用數量較少的虛擬機實例,那么最終賬單數額很可能會有所降低。此外,大家還可以指定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查詢功能,例如移動用戶界面或者采用單一綜合性賬戶。
Cloudorado也能夠將每家云計算供應商的產品拆分為超過130項獨立功能。這樣的匯總機制非常值得稱道,其將各類技術細節全部匯總在一起,例如是否支持OpenStack以及AWS API,或者是否能夠支持特定ISO鏡像等。該服務的用戶界面設計效果出彩,因此非常直觀且便于使用。總體而言,Cloudorado站點在云服務供應商涵蓋數量與細節信息水平方面找到了良好的平衡點,因此足以成為大家踏上成本比較道路的理想起點。
CloudHarmony的CloudSquare
CloudHarmony公司位于加利福尼亞州拉古納灘,其提供一系列付費咨詢服務以幫助客戶完成云服務評估。CloudSquare當中包含一系列免費交互式報告,其涵蓋高達九十五家服務供應商,這也是此次我們評估清單當中容納規模最大的服務項目。大家可以從供應商列表當中拖拽各產品圖標,并從六種不同產品類型出發查看其具體差異,包括:計算、存儲、CDN、DNS、整體PaaS以及數據庫服務。大家能夠通過不同地理區劃對整體列表進行過濾(舉例來說,在全部九十八家服務供應商中、有四十家同時在北美與亞洲地區擁有業務體系)。
Panopta則針對每一家服務供應商提供了第二套正常運行狀態比較標準。大家可以指定特定時間段,了解在此期間各服務方案的執行狀況。舉例來說,在過去一個月內,來自印度的Tata電信是計算服務表現最糟糕的供應商,其間出現了總長四小時、先后多達四十次的服務中斷。不過在此期間,大部分供應商都實現了100%正常運行時比例,這樣的結果想必會讓關注云計算的朋友們頗感欣慰。
針對每一家服務供應商,CloudHarmony都提供與其產品的正常運行時狀態相對應的鏈接,其便于使用且內容相當全面:每座數據中心(根據CloudHarmony報告內容來看,AWS擁有28座)在這里都擁有獨立的正常運行狀態統計。如果大家點擊對應服務供應商的名稱,將會看到更為詳盡的各項收集指標結果。舉例來說,我們可以據此發現AWS在美國西部及歐洲地區的各基礎設施在過去一年內皆擁有100%正常運行時間比例。
說到正常運行時間,我們發現每個星期天的早間時段CloudHarmony網站都會出現404錯誤(這意味著此時其服務器處于下線狀態)。而在其它時段,該服務的功能狀況一切如常。
除了交互式比較圖表,CloudHarmony還提供一系列面向多種項目的常規性深層報告,其中包括托管DNS或者計算服務等。這一切都會以特定時間點作為檢測范疇,但其內容非常全面。如果大家打算選擇某家特定服務供應商或者目前的服務供應商無法根據其事先給出的承諾提供服務項目,那么這部分內容絕對值得各位認真查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此處,了解自2014年7月以來“云服務運行狀態”的近期報告內容。
CloudSpectator
CloudSpectator公司位于美國波士頓,其主要業務是向企業客戶及供應商銷售分析服務。他們對內部系統者基準考核,從而幫助IT部門了解將現有工作負載遷移至云環境將帶來怎樣的使用成本變動。
他們同時提供兩款免費產品。其一為一系列與云成本、性能以及其它數據相關的報告服務,與CloudSquare頗為類似。大家需要注冊一個賬戶才能訪問這些報告的具體內容。
其最新報告發布于2015年2月,其中比較了Azure的A系列及D系列各實例。這部分報告內容非常具體,但其它報告則比較一般、無甚亮點。此外,他們還在2015年1月的報告當中比較了十家服務供應商的整體使用成本。
需要再次強調的是,由于云服務市場的變化速度非常之快,因此單獨截取某個時間點往往會有跟不上時代的可能。不過這樣做的好處在于,他們能夠提供更多與各家云服務供應商緊密相關的定價細節信息。在2015年1月的報告中,我們發現其整體篇幅長達47頁——這已經相當說明問題了。他們還擁有自己的一套實驗排序機制,從而使比照結論更為嚴格可靠。
在最新的報告當中我們發現了一條有趣的結論,即微軟Azure擁有最低的數據塊存儲成本水平,而SoftLayer在大型Windows實例運行方面最具性價比。與Cloudorado類似,CloudSpectator也在努力以更具意義的方式對比對過程中的各個變量進行標準化處理,因此大家無需再絞盡腦汁自行總結相關數據了。
他們提供的第二款產品旨在針對七家服務供應商給出交互式報告,它們分別為Digital Ocean、AWS、Rackspace、Google Cloud、Century Link、Profhost以及微軟Azure。這些供應商目前并不都是CloudSpectator的客戶。當大家訪問這些交互式報告時,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其中的某家供應商并查看基準測試運行結果,而后該網站會生成一系列報告以說明測試得出的響應時間、輸入/輸出操作以及其它統計數據。
所有這些信息都以圖形化方式顯示,這雖然讓圖表整體變得非常美觀,但分析部門的工作人員可能對此比較抵觸。
接下來他們還計劃推出第三款產品,名為Selector,其作用是整合分析與性能數據,這一點與其它幾家競爭對手非常相似。該產品計劃于今年夏季推出,并將涵蓋至少十五家服務供應商。
Datapipe,面向AWS的云分析服務
Datapipe具備一系列自有服務產品,旨在管理托管空間。其中包括一項作為其整體管理工具組成部分的云成本服務。基本上講,大家可以利用該服務管理自己的AWS賬戶,并使用由其提供的各項分析結果了解自己業務實例的運行情況。該服務在設計上主要面向每月使用成本至少為3500美元的大規模環境。Datapipe會將整體AWS賬單數額中的一小部分作為其使用費。
Datapipe所使用的技術源自其幾年前收購Newvem所獲得的成果; 今年年初,該公司還收購了云服務供應商GoGrid。Datapipe公司總部位于新澤西州澤西市,其在全球范圍內部署有數據中心。
不過Datapipe公司最出彩的產品還是要數其Cloud Analytics for AWS——正如其字面含義,面向AWS的云分析服務。他們同時提供一套面向Azure的類似方案,而且在收購了GoGrid之后還一直在考慮如何利用這部分客戶群體。接下來Datapipe公司很可能推出的產品之一在于利用分析結果幫助客戶了解自己在將工作負載由AWS遷移至GoGrid或者Azure后會給使用成本帶來怎樣的影響——也許有所削減,也許有所增加。
一旦大家將Datapipe工具接入到自己的AWS賬戶當中,它就會開始檢測當前各類AWS產品的具體配置方案。大家能夠以圖形化方式查看各項歷史趨勢數據,其中還提供一套有趣的熱門程度圖、幫助我們更好地制定容量規劃決策。
Datapipe亦能夠顯示當前運行實例隨時間推移而出現的各種變化,這在我們此次評測的各類云成本核算服務當中算是一大獨特優勢。
除此之外,我們還能從中獲得面向賬戶的獨特安全評估結論。Datapipe還能幫助大家根據過往賬戶歷史記錄找到其它應當購買的必要實例。我們可以將多個AWS賬戶合并為同一套信息儀表板,從而利用Datapipe對其進行整體管理。
RightScale的PlanForCloud.com
RightScale公司擁有自己的云管理與分析業務,并通過RightScale Cloud Analytics這一捆綁工具集進行整體銷售。IT部門可以申請為期六十天的免費試用,但這項服務事實上主要面向每月云服務使用成本高于6000美元的大型企業。RightScale公司的PlanForCloud服務采用位于英格蘭的基礎設施作為支持,屬于其產品體系中的免費分支,且能夠利用該公司分析平臺所收集到的信息內容。
大家首先要做的是將多種部署場景匯總起來,這樣各位就能夠基于此類假設作出敏感性分析。PlanforCloud目前支持六家云服務供應商,它們分別為AWS、Rackspace、Azure、Google Cloud、SoftLayer以及惠普云服務。大家能夠以訪客身份進行登錄,并利用其三層式Web應用場景作為示例了解其起效方式。
PlanforCloud部署場景的第一步是提供一套模型,在這里大家需要選擇自己所購買的特定虛擬服務器、內存及CPU等附加資源,而后指定與實際情況相符的規模增長模式。這套場景當中包含另外五種標簽,大家可以借此添加存儲庫、數據庫、與云環境相關的數據傳入與傳出、特定支持規劃以及各類雜項費用指標。
其中支持計劃標簽最值得大家予以關注,如果大家有意購買額外的技術支持服務、那么這部分匯總信息絕對值得認真參考。不過該服務僅適用于AWS、谷歌、惠普以及Rackspace云產品。
如果大家還需要更多服務,則可以創建一個免費賬戶并將自己的預設場景保存在其中,這樣就能隨時加以查看、并選擇除美元之外的其它結算貨幣了解自己的成本分析結果。
一旦大家在服務器列表當中添加了可用實例項目,PlanforCloud將能夠生成一份為期三年的成本報告,顯示成本總額由哪些指標所構成。而更重要的是,其中還將說明每個月之間這些成本的變化情況。這項功能在其它任何云服務培訓費服務中都找不到替代方案。
最后,大家可以將來自每家服務供應商的使用計劃在可用實例當中進行變更,并了解這會給實際使用成本帶來哪些影響。
與Datapipe類似,大家同樣可以登錄到自己的AWS(或者RightScale)賬戶并將自己的現有配置直接導入至PlanforCloud工具當中。
PlanForCloud的一大突出優勢在于,它允許大家將來自六家服務供應商的各類服務進行混搭與匹配,并以綜合性方式構建起部署場景。這項功能非常有趣,而且除其之外其它成本核算服務都無法提供可資替代的方案。
不過相較而言,PlanForCloud的報表顯得有些簡陋,大家能夠從其中快速看到哪家服務供應商在使用特定配置方案時能夠提供成本最低的實例方案,例如惠普的“三倍大”產品能夠以每小時90美分的成本提供32個虛擬CPU,這一數字要比任何AWS實例都更具價格競爭力。
備注:(1)CloudSpectator的報告涵蓋多家不同服務供應商,但其交互式工具只適用于其中七家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