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我們總喜歡將IT技術與體育競技作比較,其實原因很簡單,中國的競技體育是近年來成功逆襲的標桿。同樣作為根基十分薄弱的計算機技術,IT人往往希望中國的技術實力能與競技體育一樣,通過自身努力,配合國家支持,逐漸成長為國際社會上的領導者。從2016年上半年情勢來看,服務器翻身做主的日子似乎指日可待了。
2016年上半年,合作、突圍與堅守成為企業級IT行業的關鍵詞。當中國逐漸成長為一個經濟大國,我們的市場需求、技術實力和政策支持都開始影響全球IT發展。中國服務器市場變形記已經拉開帷幕……
從宏觀角度來看,云計算大規模應用,移動互聯網市場蓬勃發展,大數據時代已然來臨,網絡安全也隨之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就國家戰略而言,無論是“雙創”、“中國制造2025”,還是“一帶一路”的戰略部署,都讓中國企業級IT進一步與世界接軌,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市場的潛力和技術實力。
Gartner7月份全球IT支出報告(單位:10億美元)
這些結論也可以從Gartner報告中得出。根據Gartner 7月報告顯示:2016年全球IT支出將維穩在3.41萬億美元的水準,相比2015年的3.52萬億美元略有下滑;其中,中國的IT支出預計將超過2.3萬億元人民幣,較2015年增加2.6%。
可以看出,中國依然是拉動全球IT支出上升的重要原因,中國服務器市場增長比例也遠高于國際平均水平。
太湖之光登頂ISC TOP500
在技術層面,中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技術強國。這一點可以在ISC 2016中的HPC TOP排行榜上得到佐證。中國機器TOP500上榜總數量已經從14年前的零,增長為2016年的167套,并首次超越美國(165套),成為全球第一超算大國。其中包括聯想92套的份額和曙光51套的份額。其中,我國自主研發的神威·太湖之光奪得了全球ISC排行榜冠軍,這是我國在ISC TOP榜上的六連冠。太湖之光采用申威系列國產處理器更證明了我國的技術實力。
從國家和企業戰略部署來看,面對中國的巨大市場和中國政府“中國制造2025”和“一帶一路”的宏觀調配,國內外各企業都拿出了自己的戰略規劃。
在國內,如果說,浪潮2015年的“計算+”戰略一直在創新產品引領市場需求;那么今年浪潮將以“計算+”為核心,構建計算新形態,迎接智慧計算時代。
聯想建立了屬于自己的“朋友圈”:開放架構戰略聯盟;旨在與國際一流品牌打造一個最適合市場需求的,并能夠引領行業發展的產業聯盟。
曙光在去年“數據中國”戰略的基礎上,又發布“數據中國加速”計劃,打造中國云數據服務網絡,成立中國智慧城市產業聯合體,創造讓全社會共享的數據價值。
在國外,戴爾則在華發布了自己的4.0計劃:在中國為中國。表示:今后五年將在中國市場投入1250億美元,預計對中國出口額貢獻約1750億美元,并直接或者間接支持100萬個工作機會,戴爾公司將對中國長期投入。VMware、微軟、思科等國際知名廠商紛紛想要入駐中國,與國內企業合作建廠。
推進變革 X86小型機求突圍
十年前,小型機和大型機還占據銀行、金融領域的絕對領導地位。X86一直被作為桌面化的服務器架構,以四路、雙路甚至單路服務器作為中小型企業的支撐。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的不斷發展,數據中心越來越成為互聯網企業關注的中心。在整個數據中心的IT架構中,采用大型機和與之相適應的數據庫一直受到國外IOE企業的壟斷,難以實現擴展和改變。
直至近年來,一方面是X86架構的RAS技術水平不斷提升,與之相適應的數據庫也漸漸成型;另一方面,大型機、小型機的廠商綁定狀態成為企業數據中心擴展的障礙。一大批多路(十六路乃至三十二路)服務器逐漸出現,開始落實“去IOE”,開始走入銀行金融業。
小型機新時代的降臨要從從惠普Superdome的出現說起,Superdome的出現也完全符合行業發展的需要。它既具有傳統小型機可靠、穩定、永續支撐業務的特點,同時,具有X86開放、低成本、標準化的特點,將二者融合后,Superdome成為一款將小型即和X86架構優點相融合的,進化的X86小型機。
我們將目光調回國內,在國家自主可控的戰略需求下,如何打破國外在小型機、數據庫方面的壟斷一直是浪潮、華為等企業思考的問題。如今看來,無論是浪潮K1+K-DB生態系統,還是華為最新發布的kunlun,都稱得上是民族品牌的標桿。
以浪潮發布的主機天梭K1 910系統為例,天梭K1 910可支持64個核心,2T內存,性能強勁,可用性高達99.999%。天梭K1 910使得浪潮主機業務完成了從高端到中低端市場的延伸,形成了對關鍵應用主機市場高中低領域的全線覆蓋。
K-DB功能演示
浪潮K-DB數據庫則是浪潮對天梭K1主機的生態擴展,不僅采用了多進程多線程、多版本數據并發控制、存儲虛擬化等技術,保證了產品性能和穩定性,還東軟、中科軟以及東方通企業合作,建立了更加完善的生態圈。K1+K-DB解決方案的發布也讓用戶能夠在傳統IOE之外,選擇一種新的實現方式。
同樣選擇在關鍵業務領域深耕的民族企業還有華為,在今年漢諾威舉辦的企業級國際展會Cebit大會上,華為正式發布了深耕八年的kunlun全球首款32路開放架構小型機。從技術角度來講,KunLun突破傳統8路Xeon E7 v3處理器互聯極限,率先實現32路、最高可實現64路Xeon E7 v3處理器高速互聯;RAS 2.0技術使產品在安全性上變被動為主動,可靠性達到99.9996%(年計劃外理論宕機時間少于2分鐘)。
華為kunlun RAS2.0技術
不同于以往的小型機的RISC架構,華為KunLun采用了X86處理器,打破了傳統小型機其上層軟件的局限。從用戶的角度出發,提出創新的思路,引領行業進步。也正因如此,華為kunlun也一直被定義為:重塑小型機時代。
根據IDC的報告顯示,到2018年,全球新服務器購置支出和和服務器管理支出的比例大概是1比4。這樣的數據反映了一個問題,未來如何降低服務器管理支出成本將成為重要的發展方向,而x86架構正因為具有開放和橫向擴展能力,容易實現管理成本的降低。筆者認為,當性能、可擴展性、開放、RAS特性和成本這些因素能夠完美融合在一起,那X86小型機的成功變革便近在眼前了。
老而彌堅 巨人的改變與堅守
在“互聯網+”如此盛行的今天,無論是SMB企業還是跨國公司,都在考慮適合自己的道路,而不得不說在這些“巨人”企業的戰略中,有改變,也有堅守。
今年年初,一則關于“IBM要放棄咨詢業務”的消息不脛而走,瞬間無數關注。后來證實,所謂“放棄咨詢業務”,只是對IBM內部部門架構調整,GBS部門依然將作為獨立部門運轉,是匯報結構發生一些變化,不存在“放棄咨詢業務”一說。盡管“放棄咨詢業務”屬于謠傳,但是也反映了人們對于IBM這個藍色巨人的最新戰略方向的關注。
不得不說,當云計算、大數據時代來臨,讓IBM這個老牌IT廠商,面臨著巨大的危機。根據IBM最新財報顯示,IBM2016財年第二季度總營收為202.3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208.13億美元下降3%;至此,IBM收入連續第十七個季度下滑,這些數據讓IBM面臨凜冬將至的危機,企業轉型顯得迫在眉睫。
IBM CEO羅睿蘭
IBM CEO羅睿蘭在CES上發表演講,強調:“這是一個屬于系統的時代,而這些系統是你無法編程的。它們能理解、推理和學習。IBM已經不再是一家硬件公司或軟件公司,而已經轉型為一家認知解決方案云平臺公司。”
如今看來,IBM的轉型從沃森開始。IBM最新財報也顯示,IBM認知解決方案部門在2016財年第二季度實現了同比3.5%的增長。從十年前IBM將ThinkPad筆記本賣給聯想后,這個百年企業就突然失去了與消費者的鏈接。而在這個移動互聯網風靡全球的時代,IBM拋出了自己的殺手锏,通過沃森來發展物聯網,重新連接消費者。通過建立全球Watson IoT中心,創建開放的生態系統,開放API平臺,讓創業公司能夠接觸到沃森。
同樣在進行企業調整的還有聯想。今年3月,聯想集團就宣布重組四大業務群組,分別是MG(移動)、PCG(PC)、DCG(數據中心)、UCIG(創投)。其中,數據中心業務集團(DCG)承載了聯想在企業級的野心。并在3月9日,聯想和Juniper(瞻博網絡)正式宣布建立全球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補上了自己這張關鍵的“網”。
相較而言,HP與HPE的分家,將原來的惠普一分為二:主營PC和打印機業務的惠普公司和主營技術基礎架構業務、軟件業務和服務業務的惠普企業,原惠普CEO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留任HPE等一系列動作。雖然看起來是內部調整,實則是惠普面對現金的市場環境對自身進行的主動調整。
從拆分后的財季報告來看,今年第一季度財報,惠普企業的表現超出分析師的預期。惠普企業維持此前的利潤預期,隨即惠普企業的股價大幅上漲了6.2%;去年11月25日的財報顯示:相比惠普整體的第四財季凈營收和凈利潤下滑,惠普企業集團(HPE)營收卻實現了上漲2%的成績。
與惠普拆分的戰略調整不同,戴爾的戰略轉型則是從收購存儲領頭羊EMC開始。在今年5月的EMC WORLD上,戴爾宣布:新公司定名為“戴爾技術”(Dell Technologies),新公司的客戶服務將定名為“Dell”,延續了戴爾PC的品牌資產。與此同時,合并后的企業業務將名為“戴爾EMC”。應該說戴爾對EMC的收購,為戴爾的企業級產品在存儲領域提高了市場份額,提升了戴爾端到端解決方案的綜合實力。
當軟件定義的低成本、高彈性成為一種發展趨勢,幾乎所有企業都在自己所處的行業中謀求轉型,很多傳統的IT硬件供應商也不得不在改變與堅守之間游走……
創新永不停歇 “變形”已經啟幕
而對于國內企業而言,為了適應新的需求,技術創新在其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創新能力也逐漸成為未來世界考量的重要標準,成為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和引領行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中國服務器變形記已經啟幕。
可以說,融合架構的概念就是一種創新,這種以硬件重構+軟件定義為基礎的融合架構,早已成為谷歌、Facebook和國內BAT數據中心的寵兒,成為服務器解決方案供應商技術創新的TOP1。在IPF2016上,浪潮InCloudRack融合架構產品上市,InCloudRack也成為全球第一款符合Intel的RSA標準的融合架構方案。
浪潮融合架構產品:InCloudRack
事實上,在InCloudRack之前,浪潮已經發布過第一代融合架構SmartRack,那二者的區別是什么,又是什么原因,讓InCloudRack的發布帶有了里程碑式的意義呢?
除了滿足企業級RSA標準,第二代融合架構InCloudRack相比SmartRack,能夠更有效的硬件平臺上實現軟件定義。在高可用、智能等高級特性方面InCloudRack也更為突出,不僅在電源、管理等輔助模塊全部采用冗余和熱插拔設計,還支持八路和四路節點的線性擴展,可以更好的滿足私有云、關鍵行業的應用技術需求,更適合行業、企業用戶。
InCloudRack研發之父,浪潮集團副總裁胡雷鈞談到:“InCloudRack是一個軟件定義的融合平臺,可以構建不同的應用,甚至變成面向不同應用領域的一體機,這樣的一體機在不同的行業,以被集成的概念整合在一起,成為我們未來在市場上發展的利器。”
除了更關注產品的性能提升與服務可擴展性的創新之外,產品能耗逐漸成為近年來業界關注的重點。我國的液冷技術一直以來處于技術引進階段,國內的數據中心PUE大多高于國際水平,液冷技術一直是需要攻破的難點。對于曙光而言,創新跟多的集中在液冷技術上。
曙光TC4600E-LP液冷服務器
在美國的第28屆全球超級計算大會上,曙光發布了地球模擬裝置核心產品“TC4600E-LP液冷刀片服務器”和新一代液冷展機“RoboBlades浸沒式液冷刀片服務器”。TC4600E-LP液冷刀片服務器的發布,使中國有了第一個可量產的液冷刀片服務器。而今年的ISC"Green500"榜單出爐,獲得"最高能效"的十大超算系統中,曙光上榜3套,以1/3的比例成為全球最綠色超算TOP10份額第一名,可以看出曙光在節能領域的技術研究的確位于世界前列。
面對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的崛起,聯想在Tech World大會上,發布了ThinkServer sd350,一個超密集的、2U四節點(2U4N)系統,專為要求更高的的軟件定義工作負載而設計,為客戶提供了高密度、高效率和極具吸引力的整體擁有成本。
HPE則提出了“思想創意經濟”的概念。同時支持傳統的成熟基礎設施和新生代的IT模式,在加州帕洛阿爾托和英國倫敦,推出HPE Synergy,解決了IT部門的“選擇困難癥”。讓HPE Synergy依靠流動資源池、軟件定義智能、統一的API三大優勢獲得組合式基礎設施的全部優勢。
隨著傳統重工業時代離我們遠去,IT基礎設施也從單一的Scale Out,發展到如今Scale Out、Scale Up雙向高彈性擴展。云技術和大數據的發展,讓企業級IT市場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從國內外技術交流與合作的不斷深入、開放架構小型機的發展和傳統大型企業的變與不變三個角度來看,中國力量都不容忽視。在2016年,中國的服務器市場正在上演一場華麗的“變形記”。
國際廠商求合作 實現雙贏
從整個中國IT發展來看:中國的服務器市場從過去的國際品牌壟斷到自主品牌的趕超,再到選擇國際品牌尋求國產合作“洗白”在進入市場,中國服務器市場的變化可謂是一場“愛國戰爭”。
客觀來看,在中國的IT技術長期發展過程中,硬件的發展一直要快于軟件的創新速度。縱觀2016上半年的中外廠商合作大事記,我們可以看到,幾乎所有的中外合作都是基于虛擬化、網絡技術和OS操作系統等軟件層面。
國內領先的IT解決方案供應商中科曙光與國際知名虛擬化巨頭VMware的合作就是中外合作實現雙贏的縮影。
從近十年的基礎設施進化來看,虛擬化技術由于能夠更有效的利用資源、節約成本,被大多數企業采用,并在整個企業IT架構、生產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而在企業級虛擬化領域,VMware一直憑借豐富的經驗和先進的技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2016年4月13日,VMware與中科曙光宣布正式成立合資公司:中科睿光軟件技術有限公司(即中科睿光)。
從云計算和虛擬化領域來講,VMware一直憑借豐富的經驗和先進的技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而中科曙光則在國內擁有幾十年的運營、渠道經驗。國內老牌廠商“數據中國”戰略布局者曙光與國際虛擬化領導者VMware的聯姻形成了一種互補關系,雙方合資成立的新公司(合資公司中曙光占股51%、VMware占股49%)中科睿光也成立不久后,就接連發布了CloudVirtual與Cloudview SVM Edition兩款產品。
VMware全球首席執行官帕特·基辛格在合資公司成立儀式上的表述較為中肯,帕特·基辛格認為,中國擁有龐大的市場需求量,并保持著快速的經濟增長,VMware與曙光的合作,將讓雙方的能力得到擴展。合資公司的成立,可以讓雙方共同挖掘市場需求,讓先進的技術在中國市場得到最有效的推廣和使用。
說起企業級網絡市場,全球的設備供應商雖然有很多,但大部分市場份額已經被思科、HPE、Juniper和華為瓜分。與此同時,清華紫光與惠普中國的合作成立了新華三、華為自家產品線豐富,可自提供端到端的完整解決方案。對于浪潮來說,拓展網絡實力與思科合作是不錯的選擇。
思科與浪潮在第八屆中美互聯網論壇上正式合作,并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共同首期投資1億美元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合資公司中浪潮占股51%、思科占股49%),共同研發網絡技術與產品,打造世界一流的信息技術和方案,為信息基礎設施、云中心、智慧城市及大數據等領域提供先進的技術、產品、方案和服務。
可以看出,面對中國國產化的政策,很多國外公司都在尋求自己的合作伙伴,將自己洗白之后再進入中國市場。從聯想以23億美元的價格收購IBM的X86服務器架構開始,國有企業就開始逐漸入駐國際市場。在中國全面深化改革、提倡開放式創新的背景下,國內外企業的合作愈發頻繁,中國服務器市場成為逐鹿的舞臺,國有企業開始握有主動權。
在操作系統領域,我國自主研發的基于開源Linux的操作系統,但在實際的市場占有率和硬件兼容性等方面明顯不足;面對市場占有率極高的Windows操作系統,尤其是Windows10的發布,讓多國對其安全性產生質疑。為了打開中國政企市場,微軟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合資成立中國微軟信息科技公司,目的在于打造一個平臺,向中國政府提供所有微軟已有的應用服務。這也可以說是微軟將產品帶入中國的一種新模式。
截至今年3月,這場Windows系統領域的中美合作已然結出碩果,3月末,前微軟大中華區董事長兼CEO賀樂賦透露中國政府特供版Windows 10系統第一版已經完成。賀樂賦表示:“對于我們來說,成立合資公司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我們希望這家合資公司能夠借助其現有的合作伙伴與受培訓人員,打造一個平臺,向中國政府提供所有我們已有的應用服務。”
雖說近年來我國的科技實力穩步提升,但是大多也集中在硬件研發上,而在操作系統、虛擬化等軟件方面稍顯不足,也沒有一款能夠被大眾喜愛的操作系統誕生,中國電子科技集團與微軟的合作,對雙方而言都可以用以退為進來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