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阿里入主中信21世紀現如今被質疑為危及國家安全和“裁判員下場踢球”。
2014年1月,阿里巴巴聯合云鋒基金以1.7億美元總額收購中信21世紀54.3%股份,并在同年5月將其更名為阿里健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阿里對外表示,將基于中信21世紀在藥品電子信息方面的積累,結合阿里巴巴在電商平臺、云計算及大數據方面的優勢,聯手推進藥品信息化平臺建設,后續再注入補充業務。
不久后,阿里巴巴一方面將原本儲存在甲骨文公司數據庫中的藥品監管網數據轉移到阿里云,另一方面,又推出了相關的互聯網產品。
這在全國人大代表、湖南老百姓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董事長謝子龍看來,不僅是危及國家安全,還是裁判員下場踢球。
謝子龍表示,“阿里云”中儲存的藥品監管網數據是中國各類藥品從生產、流通、經營和消費等所有節點的全部信息,這個龐大的數據庫若管理不善,非常危險。另外,藥品電子監管碼蘊含大數據信息,“在商業邏輯中,僅僅是幫忙上傳這么大的數據,哪個企業都不會這么干”。
他同時建議,藥品電子監管信息涉及國家安全,應立即停止藥品電子監管碼系統由企業運營。
不過,這些在阿里健康戰略與產品副總裁馬立看來都是危言聳聽。
否認危及國家安全
“絕對不會允許國家安全被暴露在風險之中”,馬立告訴新浪科技,政府各監管機構對這項已經推進了9年的信息化工程早有了嚴謹的論證,也積累了嚴格的管理辦法。
據悉,2006年,原國家藥監局開始建立特殊藥品的電子監管碼,希望借此實現藥品生產、流通、消費的全程監控。此后,賦碼范圍不斷擴大,未入網及未使用藥品電子監管碼統一標識的品種都不得參與基本藥物招標采購。
此前這些數據都被儲存在一個叫做“藥品電子監管網”的數據庫里,由中信21世紀承擔系統開發建設和運營。
2014年,阿里巴巴入主中信21世紀(后改名阿里健康)后,支付給甲骨文3720萬元費用,將這些原本儲存在該公司的數據轉移到了阿里云計算平臺。截至2014年6月,阿里云存儲有超過800億條的藥品生產、流通數據。
“要保障如此龐大數據量的系統穩定運轉,對運營平臺有非常高的技術和安全要求”,馬立表示,阿里云早已完成系統的去IOE化,將數據整體遷移至阿里云,是為了加強對國家產業信息安全和穩定性。
馬立補充道,一方面,中國藥品電子監管平臺通過公安部信息安全等保三級測評,也就意味著在外部攻擊到內部管理的8個維度上都通過了安全測評。另一方面,國家食藥監總局還會定期進行包括系統安全監測、權威安全機構的系統漏洞掃描、應急預案等監督。
馬立同時強調,阿里在數據提取和開放的管理流程上有一全套完備嚴謹的操作流程。“局部數據分析研究會按照完善的數據調用申請、等級管理、定期銷毀制度來執行,公司員工根本無法接觸到數據。如果涉及經監管部門認可的試點企業數據研討,也會采取監管報備、企業授權并指定自有產品后,提取定量的限定范圍內樣本數據,不存在該試點企業觸及其它企業產品數據的情況”。
否認利用數據自營藥品
除了信息安全,外界對阿里健康的顧慮還在于大數據的“商業化”。
2014年起,阿里開始了在醫療健康領域的一系列布局。首先,阿里在手機淘寶和支付寶錢包中加入“藥品安全計劃”,隨后上線“阿里健康”App,增加掃碼辨別藥品真偽功能。用戶只需通過阿里健康APP掃描包裝上的藥品電子監管碼,就可以查詢到藥品成分、功效、禁忌、流通過程、出廠日期等所有信息。
10月,阿里健康發布健康云平臺,通過阿里健康云平臺存儲、計算、數據的支撐,為企業提供市場評估與決策、銷售網絡優化、渠道治理與跟蹤、供應鏈便捷管理等產品與服務。
今年初,阿里5億元入股廣藥白云山,在醫藥電商、醫療健康服務和大健康產業等三大領域對接,同期上線阿里健康官網,服務囊括了消費者、醫療機構、藥店和藥企的整個生態環節。
廣東眾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永紅認為,阿里現在的態勢表明,即使不直接盈利,阿里健康也會利用數據演化出一個盈利模式。
對此,阿里健康既否認了將出售數據營利,也否認了將利用數據自營藥品。
馬立向新浪科技透露,2006年國家食藥總局與中信21世紀簽訂的合作協議清晰界定,數據所有權人為國家(或者數據歸國家食藥監總局所有),用于公共服務和公共管理,阿里健康不得將數據用作商業用途。
“首先,阿里健康是希望通過數據技術和互聯網手段幫助企業提高運營效率”,馬立表示,國家食藥監局已要求阿里健康向企業逐步開放企業自有產品的基礎數據。
據介紹,從去年開始,阿里健康開始企業數據開放的試點工作,摸索企業的數據需求和開放模式,對數據的安全管理辦法。目前,已經建立了數據服務平臺和數據開放平臺,也正在規劃平臺與電子監管客戶端的無縫對接。
其次,馬立強調,阿里健康現在和將來都不會做藥品自營,“我們會延續阿里模式,只建生態,做平臺”。
阿里健康方面提供的資料顯示,早期,阿里健康通過藥店O2O平臺進入到醫藥健康領域,目前正向全國推進云醫院平臺,未來計劃為每個人建立“健康管理專家”。
馬立將該模式分為診前、中、后三個階段。診前,通過APP上的健康管理專家系統治未病;診中,通過云醫院平臺,提高醫院和專家導診的效率和透明度,診后,通過移動端、可穿戴設備和自測儀器,實現對慢病的監測。
“所以,說阿里健康要靠賣數據營利,這個目標和定位未免有點low了”,馬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