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隨著阿里去年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大的IPO,圈到了美國人民200多億,開啟了整個創投互聯網的盛宴,至于未來?究竟是下一個巔峰還是泡沫呢?
15歲的阿里,去年上市的時候,市值已經達到了2300億美元,是另外兩位巨頭騰訊和百度的總和,而阿里的江湖排名也僅僅次于蘋果、谷歌、微軟而名列第四,還要注意的是這個在美國上市的阿里,僅僅是淘寶,不包括支付寶,現在我徹底相信,馬云才是那個來自星星的你。起碼長相和財富上,更有說服力。另外,橫向比較,阿里更是秒殺所有對手,市值超過了工行,還超過了葡萄牙的GDP,而在富豪榜互聯網也逆襲了房地產,阿里人還在狂歡,互聯網人還在內牛滿面,但偏偏在這個時候,有人站出來潑涼水了,說這就是一場互聯網的泡沫。
互聯網泡沫?這個根據又是什么呢?
其實阿里上演的IPO奇跡就是一個泡沫最好的佐證,什么是一跟快和大聯系上,就會有種盛極而衰的趕腳,當然如果僅僅這么說,會顯得我們是羨慕嫉妒恨,更顯得人品差。所以我們務必找到其他的蛛絲馬跡,來證明真相真的只有一個。比如納斯達克指數,這個全球第一創業板,上一次爆發危機的時候,是發生在2000年,當時的點位是5000多點, 而現在多少呢?4700多。當然有人會說,科技在發展14年前的泡沫,現在未必是泡沫,這話聽著就那么在理,于是我們有了第二個證據,我們不拿科技說事了,就單純拿指數來看,比如全球第一大股指標普500,巴菲特有個壓箱底的絕活,每次他都能逃頂,就是用標普500指數除以GNP,來看市場是否過熱,最近20年中,這個比率只有三次接近或超過100%,一次就是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比值高達120%,第二次就是2007年次貸危機,那次還沒過100%,而第三次就是現在了。而反觀巴菲特的資產,現在也是持有現金最多的時候。
當然這絕不是孤證,還有一個證據個更有意思了,股市要想漲首先得給投資者賺錢吧,當然中國股市除外,歷史上80多年中,標普500的5年滾動收益率超過200的,一共出現了3次,分別是37年、87年、和2000年,之后就發生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然后就木有然后了,現在的數字是多少呢?180%。甚至遠遠超過了2007年。
是否還有證據證明,現在就是泡沫呢?
當然還有一位高人,就是諾獎經濟學得主羅伯特希勒,他的水晶球也在發出警報?美股的周期調整市盈率是26.3,一百多年來只有三次出現過比這高的情況,第一次是1929年大崩盤前,第二次是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之前,第三次是2007年金融危機之前。
當然我們還有一個判斷,那就是身邊的變化,現在坐在北京中關村的大街上喝咖啡,前后左右都在談論創業的話題,甚至麥當勞里你都能遇到拉天使投資的創業者,身邊的朋友們都去創業了,不管賺不賺錢,幾天沒見大多都已經搞定風投了。真應了那句話,人傻錢多速來!
所以綜合來看,美股泡沫似乎已經不可避免,阿里上市也許就是喪鐘,至于中國股市,則要分開看了,主板大可不必擔心,從來我們就沒站起來過,即使再倒下去也不會很痛,但創業板也許會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