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觀互聯網企業,雖然在各自垂直領域擁有較為深入的數據,在深度上較有優勢,但是其數據覆蓋面較窄,可能難以勾勒出用戶全景。我們以BAT三家大數據情況為例:
1)阿里巴巴:阿里最為突出的是電商數據,尤其是用戶在淘寶和天貓上的商品瀏覽、搜索、點擊、收藏和購買等數據,其數據最大特點是從瀏覽到支付形成的用戶漏斗式轉化數據。借此,阿里擁有用戶的交易數據和信用數據,并通過支付寶獲得用戶實名認證。此外,阿里巴巴還通過投資等方式掌握了部分社交數據、移動數據,如微博和高德等。
2)百度:百度的數據以用戶搜索的關鍵詞、以及被抓取的網頁、圖片和視頻數據為主,百度的數據特點是通過搜索關鍵詞直接反映用戶興趣和需求,百度的數據以非結構化數據更多,但是其無法得知用戶個人信息和最終消費行為等。
3)騰訊:騰訊擁有用戶關系數據和基于此產生的社交數據。這些數據可以分析人們的生活和行為,從里面挖掘出政治、社會、文化、商業、健康等領域的信息,但是其社交信息也存在非實名制問題,同時,騰訊也無法得知用戶的具體行為,只能做出一定的推斷。
運營商大數據在獲取O2O 用戶需求數據方面更勝一籌
以BAT為首的互聯網企業在各自領域已積極布局大數據,并已對大數據挖掘等進行深入探索。但是,互聯網廠商數據在O2O 時代仍存缺陷。如果我們把全國社會消費零售總額區分為“提袋消費”和“非提袋消費”兩類,則提袋消費占據大概1/3,也就是可以通過物流等方式實現的商品購買行為,這部分是受電商沖擊比較直接的部分,BAT 和攜程等的數據能夠較好的搜集用戶關于提袋消費方面的數據;然而在占據2/3 的非提袋消費中,主要特征為無法線上消費,但是可以線上預訂必須線下消費,也就是我們所說的O2O,比如旅游、娛樂、健康、教育等,而在這個領域,電信運營商可以通過用戶的電話指向、搜索關鍵詞、位置信息、APP 使用特征等較為全面的描繪,而在互聯網領域由于O2O 業務本身并未成熟,相關數據欠缺。我們認為,在O2O 用戶需求數據搜集方面,運營商大數據明顯更勝一籌。
未完待續:通信大數據價值貨幣化將迎來爆發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