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的前提是標準化,未來上海要形成自己的品牌模式,使之可復制、可推廣。”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簡稱,市經信委)張敏翀13日在上海市智慧園區發展促進會的沙龍活動中如是說。他表示,要通過智慧園區試點示范在上海建立智慧園區標準化的運營模式,并向長三角地區輻射。
近20年來,中國的智慧園區已經由最初的起步、擴張及整頓階段,步入了穩定發展時期。在當天的活動中,上海浦東軟件園匯智軟件發展有限公司總監丁勇吉首先闡述了智慧園區的五大特點。產業園區的信息化基礎設施較完善,起點較高。智慧園區的服務對象是園區企業和園區從業者。園區用戶對智慧信息化的接受程度較高。園區是一個小社會,智慧園區的建設將為智慧城市積累建設經驗。智慧園區相對智慧城市更具有可管理性與可控性。
同時他還暢談了“云技術在智慧園區中的應用”。此外,來自金橋產業建設開發部的李俊寶也分享了基于用友智慧園區全面解決方案的“‘智慧金橋’建設”,來自民生銀行的王凱對“金融一卡通在園區中的應用”也作了詳細介紹。
“為什么要建設智慧園區?”;“智慧園區與園區信息化有什么區別?”張敏翀當天對此做了詳細闡述。
他認為,一是“大勢所趨”,未來商業地產和工業地產都面臨向科技地產轉型,“意味著地產必須與IT技術相結合。”二是由需求驅動,人的需求、園區需求以及產業需求三者都驅使園區向智慧園區轉型升級。
而智慧園區與園區信息化的區別則在于園區信息化注重園區安防和物業管理,而智慧園區除了園區信息化的內容,更注重協同服務、數據挖掘和產業發展。“在智慧園區建設過程中,智慧招商、虛擬辦公室和虛擬園區是智慧園區的重點推進的方向。”
此外,上海市智慧園區發展促進會秘書長李晶透露,該促進會決定建立“通訊員”隊伍,在其會員單位中選聘通訊員,增強會員單位間的信息交流,“提高園區間的協同服務與整合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