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基于中國各大城市興起的智慧城市建設熱潮和各類產業園區自身運營升級的客觀要求,“智慧園區”在當下成為各方熱捧的香餑餑。就如何建設智慧園區,如何在智慧園區的開發與運營模式上尋求突破等問題,記者采訪了中國低碳高端智慧園區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北京經開投資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周世義。
焦點:產業園區,關鍵是“產業”
根據2018年版的《中國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全國目前有省級以上各類型開發區2543家。抽樣調查顯示,在省級以上的產業園區中,逾六成提出在建或擬建智慧園區。不過鑒于如今很多智慧園區項目與地方政府的新城規劃項目緊密結合,參與方十分復雜,往往會產生魚龍混雜的狀況。
“產業園區,關鍵是‘產業’,但很多開發商實際卻仍是把它作為‘地產’來開發運營。有人跟風做產業地產是覺得拿地便宜,做起來容易。實際上,與傳統地產開發不同,產業地產要真正做起來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來對產業進行培育,作為園區的運營開發商,尤其要注重為企業提供針對性的服務。”周世義如是說。
據此,周世義認為,智慧園區的落腳點一定是園區企業、產業,為了園區而智慧而不是為了智慧而智慧,需要對產業發展規律有深刻的理解、對客戶需求有精準的把握、對園區產業生態體系的培育有長遠規劃。重中之重是如何實現產業園區的產業落地和服務運營,這也意味著要促進園區產業氛圍的形成,要深耕企業后續服務。
建設智慧園區比較容易陷入的誤區主要有兩個:一是缺乏系統性,即對于園區的智慧化沒有整體規劃,僅就單一模塊采取智能改造,各模塊相對獨立缺乏互聯,造成很多“信息孤島”。二是對于智慧園區的建設沒有從客戶需求的角度出發,僅追求智慧的形式和宣傳效果,出現了不少華而不實的形象工程,對園區企業的真正發展助益甚微。
他反復強調要為入駐企業提供“無處不在的服務”。“不靠土地、稅收等政策優惠來吸引企業入駐,而是提供無處不在的服務,使得企業在產業園區能夠不斷成長,才是園區的可持續發展之道。”
定位:做一流的產業園區運營服務智造商
作為一家長年從事產業園區開發與運營的企業,北京經開投資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經開”)目前擁有12個園區,3000余家企業入駐。比較引人矚目的是,據2018年開發區統計數據顯示,北京經開產業園規上企業年營收總額超過350億元,產值總額超過230億元。入園企業年納稅總額超過50億元。這些數據意味著,在開發區1.4%的土地面積上,稅收貢獻超過8%。周世義認為,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當下,北京經開能創造這樣的價值與它對自身定位的堅持是分不開的。
“北京經開要做的是一流的產業園區運營服務智造商。在行業競爭加劇、資金和人力成本日益高漲的背景下,要吸引企業入駐并長駐,服務是關鍵。”
周世義認為,在園區內的企業與企業之間搭建一個溝通交流、思想碰撞的平臺,促進園區企業間的合作雙贏是園區服務的一大要點。“我們園區里曾經有一家服裝設計公司,與它的面料供應商比鄰而居。咫尺之遙,雙方卻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互不知情。由此可見,產業園區利用地理空間優勢,實現多種產業上下游的融合是非常重要的。讓園區企業互相成為客戶,能極大地減少中間環節,節約交易成本和物流成本,有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優質的產業園區需要從產業發展的角度出發,加強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之間的協同,同時站在產業鏈生態圈的高度,做有效的資源配置和整合,可以加速戰略新興產業的形成。
另外,隨著智慧化手段的日益成熟,實體園區與數字園區融合加深,園區服務在滿足入駐企業發展要求的時候有了更多的突破口與可能性。
“目前,北京經開旗下運營比較成熟的幾個智慧園區產品及服務體系包括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園區服務、智慧公共服務平臺等。”智慧交通,通過提供共享汽車出行服務,方便園區內企業員工出行,進而緩解園區內車滿為患現象,提高生活生產效率;智慧能源,成功申請國家首批能源互聯網示范項目,從感知、監測、調控等方面探索園區內能源互聯網解決方案,應用更高效的儲能設備,解決諸如夜間用電浪費等問題,從而為企業降低能耗成本;智慧園區服務,提供包括金融服務、孵化服務、中介服務、生活服務等在內的各項線上線下專業企業服務。此外,北京經開搭建了智慧公共服務平臺,實現園區一站式智能管理。”
運營:實現智慧運營全周期和產業生態自循環
談及建設智慧園區的最終方向,周世義給出了這樣一個答案:我們要實現智慧運營全周期和產業生態自循環。
這一目標可以闡釋為:對園區規劃、設計、建設、管理、監測和運維的全過程使用智慧化手段進行管理,同時集成園區企業、金融機構、園區管理者、園區員工及第三方產品及應用,為園區用戶提供智能化的全流程生產和生活服務,最終使園區各參與者形成共存共進的產業生態體系。
周世義介紹,為達成這一目標,北京經開一方面在實際業務層面積極向服務轉型、向運營要效益,不斷優化園區運營與服務的各項業務體系;另一方面,注重從招商開始到后端運營服務的每一個環節,著力推進產業生態共聚。
“從招商階段我們就根據不同成長周期的企業,提供從移動工位、眾創空間到集約式寫字樓、標準廠房、企業獨棟等豐富多樣的辦公空間;企業入駐以后,都會關注園區公共服務平臺,通過線上互動線下落實,有指定部門來對接企業及員工各項需求,使企業能夠在園區安居樂業;在服務企業的過程中,充分利用大數據挖掘,提取項目孵化、資源合作、資金需求等重要一手信息,結合北京經開自身的政產學研各項資源,在降低企業溝通協調成本的同時,通過優質服務與企業共同成長。”
共生:“人、園、城”的統籌平衡
智慧園區是智慧城市的重要表現形態,可以說其體系結構和發展模式是智慧城市在小區域范圍內的縮影。在智慧園區建設進程中,必須統籌與平衡“人、園、城”三者的關系。按周世義的話說,應當遵循“以人為本、以園為體、以城為援”的策略。
他對此作了進一步說明:智慧園區的各項開發建設運營都應當以園區里的人的生產生活需求為出發點;智慧園區的各種應用,應當圍繞園區的物理空間和產業生態空間為主體進行實施和布局;同時要充分促進園區與城市的人流、信息流、資金流、技術流的交互,將園區發展置于城市發展的趨勢之中,從城市的發展變遷中,汲取自身發展的各種要素。
在國家產業升級發展的大背景下,《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的出臺將“三城一區”定位為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主平臺。其中,作為“一區”的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更是承擔來自“三城”的創新成果和高精尖項目進行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重要使命。當前,亦莊控股集團明確了一流的產業新城運營商的戰略目標,作為亦莊控股集團旗下產業承載和企業成長的重要平臺,北京經開將深耕智慧園區運營服務,努力成為智慧集團重要的專業領域支撐,積極開辟外阜增量市場,實現模式輸出、運營輸出、標準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