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性能→可靠性→便捷性→價格,這是克里斯坦森曾在《創新者的窘境》提到的,產品競爭基礎隨技術發展會有的變化過程。我們結合互聯網與在線教育領域的自身特點,可以把用戶需求的變化大致對應總結為這樣一個過程:入口→內容→效果→體驗→成本。可以預見,2015年,在線教育從業者將把更多精力和資源放在內容生產制作上。
對于阿巖這種身陷世俗的人來說,預言未來從來不是一件討好的事。無論結果如何,總歸還是會被人遺忘。不過作為投身在線教育已有些時日的產品狗,阿巖認為未來雖不可“預言”,但市場卻總是有規律可尋的。所以當我們想要在某個領域盡可能作出一些正確的決定時,摸準并遵循其中的規律將是必須。
性能→可靠性→便捷性→價格,這是克里斯坦森曾在《創新者的窘境》提到的,產品競爭基礎隨技術發展會有的變化過程。我們結合互聯網與在線教育領域的自身特點,可以把用戶需求的變化大致對應總結為這樣一個過程:入口→內容→效果→體驗→成本。
具體來說,需要先有一個平臺(入口)和具體的課程(內容),去滿足用戶在線學習的基礎需求。而當內容能夠基本覆蓋用戶基礎需求時,學完以后能有收獲(效果)將成為用戶的主要訴求,這大致相當于對傳統產品的可靠性要求。當學習效果得到充分保障以后,產品的設計是否符合自己的使用習慣(體驗)才會成為用戶的主要選擇依據。最后,獲得同樣的效果,哪個付出的時間、金錢及機會成本更少,就會成主要的考慮因素。
回到在線教育當前的發展形勢,縱觀全局時,我們能夠獲知這樣一些事實:BAT都以不同的方式參與其中,搭起了自己的內容平臺;像好未來、新東方這樣的傳統教育大佬也以或收購或新建的方式大手筆布局線上;互聯網、傳統教育巨頭的高管們也在資本的扶持下紛紛自立山頭;大量敢闖敢拼的創業者也圍在這塊大蛋糕四周尋找下口處。可是各方勢力的介入只是給我們創建了數量眾多的入口,這些基于互聯網信息中介,讓用戶突破時間與空間限制,有機會接觸到更多的課程內容,但是它們并沒有提供足夠多的內容去滿足用戶的真實學習需求。
在線教育產品的基礎性能需求要求既要有入口,又要有內容,而行業的特殊性,又使得內容直接與最終的效果掛鉤。換句話說“性能”對“內容”有要求,“可靠性”也對“內容”有要求,這讓在線教育類產品的“性能”與“可靠性”無法完全剝離。當其他產品在早期只需要主要考慮“性能”時,在線教育類產品卻需要同時更多考慮“可靠性”,這自然更難迅速看到效果。這也是2014年留給我們的難題。
不過既然內容是其中最關鍵的一環,那么解決這個難題也算是有了明確的方向。可以預見,2015年,在線教育從業者將把更多精力和資源放在內容生產制作上。還可以預見的是,浮躁的商業氛圍讓原本應該注重學習效果的內容生產只走“半步”。也就是說多數人都會選擇沿著傳統教育模式的路子,以類似請“名師”錄制大量視頻課程的方式,充實自己的內容庫,而對實際學習效果基本顧不上。因此,大量平庸的、甚至垃圾課程內容被上傳到互聯網或許將成為這一年的主旋律。
當然,也不能一概而論。在課程內容以外,一方面隨著技術門檻的降低,有客戶或課程資源的公司也會迅速推出自己的平臺,而開源在線學習系統的完善,也會促使大批草根性質的學習平臺涌現,他們都試圖去滿足一些細分市場的需求,甚至也有機會獲取一些收入;另一方面,一些創新性企業直接從內容或效果切入,嘗試進行“顛覆性創新”,將幾個階段的目標一次性打包解決。不過,他們在2015年可能都不會獲得太好的成績。主流市場和產品仍然會沿著“入口→內容→效果→體驗→成本”的途徑進入第二階段的發展。
至于新的明星公司出現,和老公司倒閉,都是常態,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