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型移動化生活方式和城市形態日益涌現,人們對城市的服務能力和宜居期待日益提高要求,從原先遍布傳感器收集海量數據、提供智能,升級為安全、高效、個性化服務,不能僅僅為了智能而智能,更應該捕捉當地民眾和城市發展所需建立個性化解決方案。這也讓更多城市和地區關注民眾反饋和民眾評價。圖片來源:圖蟲創意日前,Alphabet旗下創新城市部門SidewalkLabs在向加拿大多倫多市民眾詳細介紹“智慧社區”的方案時,提到了在中心城區建立龐大傳感器以實時采集行人、車輛、道路、建筑物等數據,以便加強智能感知、創造智慧城市藍圖。
但就在同時,信息隱私和數據安全就成為最大攔路虎,讓項目推進陷入困境和停滯。安大略省的前信息和隱私專員安·卡瓦吉安否定該計劃,
上周,谷歌發布了一些關于數據治理的初步建議。底線是希望通過其他人來處理。谷歌Sidewalk Labs部門建議成立一個獨立的信托機構來負責監督該社區的所有數據收集。如果任何公司想要建立公民追蹤硬件或服務(包括Sidewalk Labs),需要向信托機構遞交“負責任的數據影響評估”的申請。
而民眾和社會組織則認為,應該由谷歌方面建立特定政策,而且保證數據源頭上“匿名化”和“去識別”。他們認為,如果交給獨立第三方保管數據,那么還需再建數據中心,而數據中心的安全性和是否得到數據主體的同意是難以保證的。這也讓該項目最近陷入隱私安全困境,更讓全球更多城市繃緊數據安全的“弦”。
其實,不僅僅是在城市公共數據中需要強調用戶隱私問題,而且在社區、娛樂、辦公等場所中也需要加強數據隱私概念。在剛剛結束的北京安博會上,針對門禁、閘機和攝像頭等捕捉視頻數據的終端,紛紛提出網絡安全保障架構,多數解決方案都提出了建立數據中心、提高等保等級等,設置不同用戶的調用權限,保證數據共享同時加強數據安全性。
在用戶個人數據和隱私保護上,陷入爭議并非谷歌一家。比如智能手機廠商面臨的用戶信息泄露、身份盜刷和用戶郵件等竊取,都引起網絡安全行業高度重視,也因此推出多重身份驗證保證安全。
以往,大量前端數據均匯集到云端進行處理和分析,而現今隨著賦能邊緣智能則成為提高效率、保障安全的法寶。因此,云端異構成為智能化未來趨勢。
智慧城市數據處理中心借助邊緣計算只需接受少量、精準、無損的結構化視頻數據即可,而無需像傳統模式中積累大量緩存數據,從而可以減緩帶寬壓力、節約系統存儲和計算資源,輔助信息快速檢索、定向數據挖掘及系統聯動,從而在整體上提升系統的實時響應速度和分析精度。
與此同時,我國的個人信息保護相關法律法規也正在制定當中,其中必然會對包括生物數據和公共數據在內的采集、使用、流通做出嚴格的規定。法律必然不會禁止數據采集、使用和流通,但是肯定會對此做出嚴格限制以保護個人信息不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