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商界正在出現一種現象——成為獨角獸的新興企業,正在以指數型的方式成長,而那些看起來恒久的“百年老店”式企業,稍微不慎就轟然倒地,帝國大廈傾于一旦。
66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了地球,導致了地球霸主恐龍的滅絕。現在指數型思維的威力就好像是另一顆小行星撞擊了我們這個世界,只不過它撞擊的是企業的世界,死去的將會是老舊龐大的傳統型企業,新形式的組織也將會像人類在地球上成為新的霸主一樣而崛起。
截至2017年6月30日,全球“超級獨角獸”公司共有16家,分別為Uber、螞蟻金服、滴滴出行、小米、Airbnb, PalantirTechnologies, 陸金所、美團大眾點評、WeWork, SpaceX, 今日頭條、Pinterest, 大疆創新科技、Infor, Flipkart, Dropbox. 這些獨角獸公司具備一些共同的特點,比如他們都是注重于從原來傳統公司的銷售稀缺性,發展為挖掘這個行業里面或者是幾個行業交集中的富足性而展開業務。而共通之處是這16家“超級獨角獸”公司都是指數型企業。那么對于傳統企業,是否有機會呈指數型發展?
傳統企業積累的優勢
傳統企業經過時代的考驗與長時間市場的磨練,為自己積累了大量新興產業無法到達的優勢,尤其在資源結構和品牌打造方面也有著新興企業無可比擬的優勢。品牌優勢是靠時間積累起來的門檻,對于一些品牌附加價值高的產品或服務,互聯網企業有先天的缺陷,因為顧客在互聯網中無法真實體驗到身份感,需要到實體店中去感受品牌帶來的服務與信賴感。
還有就是,傳統企業在倉儲運輸、供應鏈與銷售渠道方面,都是通過長時間合作建立起來的共贏發展的關系作為基本保障。而且傳統企業對產業知識、行業的認知已經非常成熟與系統,每個行業中,哪里是深水區,哪里是淺水區,只有企業本身最清楚不過。
這些優勢都是當下傳統企業能健康生存的核心能力,與此同時,這些現有的優勢反過來也會成為傳統企業呈指數型態勢發展道路上的絆腳石。因為,在20世紀后半葉,一門技能的半衰期是30年,而現在21世紀的第一個15年過去了,一項技能的半衰期,已經僅僅只有5年了。也就是說,企業現在所掌握的某項能力或某些優勢,在5年之后,它的價值就只剩下僅僅不到一半了,而知識進步和技術創新的加速度卻都已經是指數級的了。所以說學習的速度趕不上知識產生的速度。
傳統企業指數型發展的機會與建議
尋找并抓住改變邊際成本的時機
不管傳統企業所在的產業和業務是什么,都一定有機會把產品或服務的邊際成本降得更低甚至降為零。以餐飲業為例,麥當勞做餐飲,把主要的產品做成杠桿資產,讓加盟商投資,這樣的邊際成本就變成零。小肥羊向指數型組織發展時,最重要的就是做標準化的火鍋底料——靠這種容易復制、容易量產、容易使用外部杠桿的資產做加盟連鎖,這是指數型思維的一大特點。可見,即使不做平臺,也可以做出邊際成本很低、指數型增長的產品。
現在許多傳統企業希望轉型做平臺,然而做平臺是挑戰性特別大的一條路,要做好吃苦的準備,需要大量融資,大量燒錢,因為只要你敢賺錢,低端用戶就溜走了。只有類似于阿里巴巴、京東這樣的巨頭才有底氣做這種事。
在轉型過程中需要思考的關鍵點:
將市場分為:現有市場、未開發市場
將技術(產品)分為:現有技術(產品)、未開發的新技術(產品)
接下來考慮怎樣將其一一對應:
如何利用已有的先進技術來鞏固現有的市場?
怎么開發新技術應用到現有市場?也就是新技術對現有市場的驅動。
怎么把現有的技術應用到新市場上去?就是現有的技術拓展新市場。
怎么把新技術拓展到新市場?
實際上,指數型思維就是要幫助企業本身重建腦回路,形成新的指數型的思考方法,進而可以采用指數型的行為習慣,關注跟我們行業相關的新型技術,一起來改變企業和行業的發展軌跡。
增強企業本身的思維創新與理念
信息和技術的發展不僅讓我們產品的開發周期產生了一個巨大的加速度,同時讓用戶希望被滿足的期待也在加速。所有的這一切都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新的競爭的格局,也讓我們的行業出現了很多從意想不到的地方進入的新玩家。比如:銀行會去涉足旅游業或健康產業、旅游公司會轉向保險業、零售會轉向傳媒、傳媒又轉向了出版和教育……這些轉型加劇了這個時代贏者通吃的特征。
對于商業來講,在100年前可能拼的是生產力,在40年前拼的是營銷和銷售的能力,現在更多的是要拼企業的思維創意、理念和執行速度。擁有好的創新和好的理念,才能夠實現企業不斷的自我營銷和長盛不衰,保有旺盛的生命力。
不讓內部阻力阻礙指數型發展
規模較大的企業不要把發展指數型組織這件事放到臺面上來說,因為一旦企業大張旗鼓地說要發展指數型企業,要開發一個全新產品,就一定會被自己過去的業務絞殺掉。例如新東方一直做不好網校一樣,因為只要網校做好,線下業務就受影響,內部阻力由此產生。指數型組織一定是在邊緣誕生的,組織幾十個人默默地開展,一旦實驗成功,公司靠這個產品或服務就夠了。
今天,技術革新的速度和范圍已經讓很多公司的方法論完全過時了。指數型公司不只是更有競爭力,同時在多數情況下它們會生存得更長久。作為指數型機構的增長,與其說是選擇,不如說是一種必然。行業發展未來是指數型的,企業必須從今天開始努力,新局面和新格局將會發生在不遠的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