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主管中國信息協會專家委員會指導的《新型智慧城市惠民服務評價指數報告2017》于1月14日在“2018首屆中國智慧社會發展大會”上正式發布。
依據評價結果,2017年“惠民服務優秀城市”副省級及以上的城市前10名為:杭州、寧波、北京、南京、上海、廣州、深圳、濟南、青島、大連。
省會城市前10名為:杭州、南京、廣州、貴陽、濟南、海口、福州、烏魯木齊、長春、哈爾濱。
進入地(或縣)級市新型智慧城市惠民服務排名前10名有:嘉興、溫州、無錫、蘇州、淮安、揚州、徐州、宜昌、佛山、珠海。
據了解,本報告由國家發改委主管的《中國信息界》雜志社下屬研究機構——中國信息界發展研究院(下稱“研究院”)在有關領導的關懷和支持下主導完成,同時邀請了北京大學中國區域經濟研究中心、北京大學智慧城市研究中心、南京大學政務數據資源研究所、中科惠軟研究院、清博研究院等多家科研單位研究人員,共同組建編寫組,在中國信息協會專家委的指導下,自2017年5月起歷時8個月時間編寫完成。
中國信息界雜志社社長、北京大學中國區域經濟研究中心秘書長尚進
據報告的執行主編兼總編審,北京大學中國區域經濟研究中心秘書長、中國信息界雜志社社長尚進博士介紹,該報告充分繼承和吸收了此前研究院團隊編寫的2014版和2015版《中國智慧城市惠民發展評價指數報告》的核心內容,編寫過程中重點參照了2016年和2017年國家有關政策,旨在從惠民服務角度,以惠民服務入口的評價為切入點,系統、客觀、詳實地反映我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惠民服務水平,以評促建,推進新型智慧城市惠民服務發展,讓人民從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中有更多獲得感。該項研究成果獲得了有關專家和城市的好評和大力支持。
據悉,2014年該報告的研究團隊重點針對當時我國智慧城市建設“不惠民、不落地”的問題,首次提出了“智慧城市惠民發展水平評價”的理論模型,在該理論模型框架下,研究團隊以國內369個地級市以上城市(包括個別縣級市,但不包括港澳臺地區)為對象,經過在線數據爬取和大數據分析等手段和方法,確定了100個有代表性的優秀智慧城市,并進行詳細分析調查,從“服務平臺建設成效”“惠民服務實現程度”“惠民服務綜合環境”等三個維度,依據有關政策,分四級指標,對這100個城市的惠民服務發展水平進行長期系統性跟蹤調查和評價。
這套評價辦法打破了傳統上單純依據統計數據來評價發展。它的最大特點就在于可以完全動態地站在百姓的視角,用親身體驗的方式,從惠民實效上來判斷各個城市的政務服務平臺所提供的各種服務,是否真正地實現了便捷、高效、快速的為民辦事能力。依據這種評價體系,各個城市可以從一種全新的角度,找到自身在惠民服務方面發展的不足。
針對現階段中國新型智慧城市發展過程中存惠民服務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報告》提出了六點建議。一是總體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亟需提高發展質量;二是服務集約發展進程緩慢,統一平臺尚未推廣;三是網絡安全重視程度不夠,用戶隱私保護薄弱;四是服務宣傳推廣力度不強,公眾知曉程度不高;五是移動終端建設相對滯后,服務使用體驗較差;六是數據開放共享程度較低,增值利用亟待規范。
尚進博士最后指出,此次大會上發布的報告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因此這次發布的僅為內部資料版,主要供相關專業研究人員參考和交流。近期團隊還會在有關權威專家的指導下,對報告內容作進一步修訂和完善,并計劃于近期正式通過出版社公開出版發行,建議有興趣的專家和學者可以與中國信息界雜志社取得聯系并交換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