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智慧化是繼工業化、電氣化、信息化之后,世界科技革命又一次新的突破。利用智慧技術,建設新型智慧城市,是當今世界城市發展的趨勢和特征。
世界銀行測算,一個百萬以上人口的智慧城市建設,當其超過實際應用程度的75%時,該城市的GDP在投入不變的條件下將能增加2.5倍。這意味著智慧城市可促進經濟增長翻兩番,完全有可能實現“四倍躍進”的城市可持續發展目標。可見,智慧城市將是支持未來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2011年,我國城鎮化率首次突破50%,與此產生的各類城市問題也是日益突出,促進城市發展模式和形態的轉型逐漸成為社會的共識。到2015年年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理念和方案在全國80%地級以上城市得到了落實,不少縣級城市和部分鄉鎮也開始醞釀本地區的新型智慧城市規劃與建設。經過短短幾年的發展,國內新型智慧城市的實踐狀況主要表現在區域、群體、領域等方面的特征:
一、新型智慧城市概念
“新型智慧城市”的內涵很廣泛,至少包括三大網絡:一是物質網絡,以物聯網為代表;二是信息網絡,以“云計算”為代表;三是以“智能電網”為代表的能量網。“新型智慧城市”的核心包括對現有互聯網技術、傳感器技術、智能信息處理等信息技術的高度集成,其大規模應用將成為未來新的經濟增長點之一,也有利于政府管理、企業運營、市民工作和生活。
總之,新型智慧城市是以互聯網、物聯網、電信網、廣電網、無線寬帶網等網絡組合為基礎,以智慧技術高度集成、智慧產業高端發展、智慧服務高效便民為主要特征的城市發展新模式。智慧化是繼工業化、電氣化、信息化之后,世界科技革命又一次新的突破。利用智慧技術,建設新型智慧城市,是當今世界城市發展的趨勢和特征。
二、由點到面的趨勢顯著增強
當前國內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從區域分布來看呈現出由東部大城市向中西部地區城市推廣的趨勢,即由點到面的趨勢日益明顯。東部大城市經濟基礎較好,其功能、規模和結構具有更強的包容性和靈活性;能較早捕捉到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相關理念與愿景,并能敏銳感知到新型智慧城市作為一種新型城市建設和治理模式對未來城市經濟發展、社會轉型所具有的深遠意義。
此外,大城市在城市治理過程中的各類問題日益突出,這也為大城市率先開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一種必要性和緊迫性。目前,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由個別城市逐步擴大到整個東部地區;東部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成功模式和案例也正逐漸向中西部地區推廣,構成了由線到面的網絡格局,形成了我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由點到面的發展趨勢。
三、利益相關群體多元化
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目標是創造一個適宜樂居的城市生活環境。一個城市共同體是由不同的子共同體系統組成,各個子共同體的組成要素、結構不同,其各自的目標、訴求也不盡相同。新型智慧城市所面向的利益相關群體是多元性的。
1、不同群體由于從事的生產生活活動不同,對新型智慧城市的認知和了解程度也不盡相同。
在長期從事城市環衛工作的人群看來,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主要是營造美好的城市公共衛生環境;在從事高新技術產業的群體眼里,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主要是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快城市信息資源的整合,促進信息交流與共享。
2、新型智慧城市理念及其相應的產品服務在不同群體中發揮的效用也不盡相同
老年群體、低文化程度群體等受生理、認知等客觀條件的限制,他們對最新的信息技術接觸較少,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這些群體對新型智慧城市的認識和接納。
因此,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過程中需要關注到不同利益相關群體的多元化需求,提供更加簡便、快捷和易于操作的產品和服務。
四、政策法規漸趨完善
規章制度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有效開展和持續推進提供了法理依據和制度保障。當前國內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主要涉及政務、金融、交通、醫療、教育、旅游、物流、社區治理等領域。2012年城建部出臺了關于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綱要性文件后,工信部、交通部、衛生部、國家旅游局等相關部委也出臺了城市信息網絡工程、交通、醫療、旅游等方面的政策規章。各部門聯合制定、實施、監督法律法規的聯合機制逐漸形成。
同時,地方相關法律法規和發展環境逐步完善,鄭州市率先將基于電子標簽的“交通信息卡系統”納入經鄭州市人大備案的《鄭州市道路交通安全條例》中,為推動智慧交通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鄭州市新型智慧城市促進條例》作為全國首部涉及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方面的地方性法規正式出臺實施,這也表明鄭州市率先通過立法形式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制度保障,為其他地區新型智慧城市法規的制定提供了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