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人口高度集中于大城市,并衍生出諸如能源、水資源、交通、防災、環境、教育、衛生、治安、醫療護理等等問題。
為有效解決這些問題,近年來各國政府對智慧城市(SmartCity)的推展不遺余力,并已展開超過400項的計劃,希望通過信息通信技術的力量,提供居民更便利的服務。
根據日經BP社CleanTech研究所《全球智慧城市研究報告》指出,由智慧城市的架構中所發展出來的服務涵括行政服務、家庭網絡、醫療保健、生態系統服務、智能城鄉、市場營銷、智能交通運輸產業、能源等八類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智慧新服務,預計到2030年時,其市場規模將達到1000兆日圓,并呈現出三大趨勢:
趨勢1:
委托民間私營企業進行分工,高度提升效率的行政服務。例如美國喬治亞州的沙泉市(SandySprings)借助公私合營方式,將包括市民服務中心、網站經營、公共事業招標、稅金征收、公共交通網的規劃等行政業務,大量外包給民間企業,市府僅聘用5名職員;通過市民滿意度調查機制,掌握外包質量,讓市政府運作更有效率。
趨勢2:
為醫療、健康與自然共生等方向,提供舒適居住的環境。位于中國最南方的海南島,利用其東岸的萬泉河中州上的樂島,建設成長期療養的觀光地,除引進世界最先進的醫療服務,同時考慮到環境問題,在中州及河川的兩岸規定只能行駛電動車,利用太陽能發電或電力發電系統創造再生能源,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建設一個宜人居的新城鎮。
趨勢3:
提供社群層級而非個人化的服務。過去的行政服務一直是以社群為單位,但隨著整合了健康醫療、交通運輸、能源等各種服務的平臺出現,今后各種服務之間很可能延伸發展出互相結合的新服務。例如車輛共享服務,即是通過有車人士與簽約會員,共同使用特定車輛(多人共享一臺車),提高車輛運轉率,使得所需的車輛總數量減少,減輕環境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