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一份合作框架協議在廣州簽署,思科中國創新中心總部落戶羊城。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智慧城市背后蘊藏的商機、廣州與思科的“牽手”,激發出了巨大的市場想象空間。
毫無疑問,中國是當前全球數字經濟浪潮的重要參與者,而以華為、中興為代表的珠三角企業則躋身這輪浪潮的市場引領者行列。從這里走出去布局全球新經濟、新產業和新業態,也歡迎全球高科技企業參與本地市場機遇,珠三角顯示出了開放與自信,也是創新驅動轉型中充分調配全球資源、全面貫徹開放理念的真實寫照。
千億智慧城背后:全球角逐數字經濟制高點
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政務、智慧交通……近年來,全球已經形成共識,即以智慧城市為代表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進程將決定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競爭力與經濟發展前景。
在這一進程中,中國扮演著重要角色。華為最新發布的《2016年全球聯接指數》認為,以中國為代表的部分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是全球數字經濟的加速者。
而這也恰恰是思科中國創新中心總部項目所著力關注的重點所在。根據協議,思科中國創新中心總部項目將專注于IoE(萬物互聯)/IoT(物聯網)業務的創新業務,致力打造年產值規模超1000億元智慧城項目。
此外,思科還將搭建思科美國以外最大、中國首個萬物互聯制造云平臺,帶入思科在智能制造上的全球經驗,將這個項目打造成全球智慧城市建設的樣板。
“這個項目是非常巨大的機會,可以讓我們和合作伙伴一道將愿望成為現實,為世界展現一個創新的典范。”思科全球首席執行官羅卓克說。
選擇廣州落地:創新驅動具有“國際范”
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信息產業配套環境被認為是思科“牽手”廣州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廣州科學城集聚了廣州市主要的電子產品制造業龍頭企業,琶州互聯網產業集聚區匯聚了騰訊、阿里、國美、小米等多家國內龍頭企業,有望在未來幾年成為華南地區乃至國內最大的互聯網產業集聚區。
“在廣州,思科一是能夠找到好的合作伙伴,二是能夠進行技術創新,并通過本土合作伙伴,針對中國產業進行開發。”思科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作為合作伙伴之一,東華軟件股份有限公司預期未來5年內在廣州的人員會擴大到500人。“對我們而言,廣州信息產業的集聚、對創新人才的吸聚能力以及務實的工作氛圍,都是吸引我們的重要原因。”公司執行副總裁郭浩哲說。
目前,廣州市正在加大力度推進“智能制造”和“智慧城市”建設,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搶占先進制造業高端,并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和引導政策。
發展基于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的新經濟、新產業和新業態,建設國際化開放式的創新孵化平臺,建立智能化生產體系和管理體系,“是新形勢下廣州面向全球集聚創新資源,建設國際創新樞紐,推動創新發展的動力源和突破口。”廣州市委書記任學鋒說。
“非常高興我們的戰略跟政府的一系列重大舉措比如‘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智慧城市’等高度一致。”羅卓克說,“廣州正在打造為國際航運、航空以及創新樞紐。思科將利用科技上的優勢,幫助政府達成這一目標。”
珠三角創新驅動轉型:“走出去”與“請進來”交相輝映
今年4月初,土耳其三大運營商宣布聯手中國企業華為,正式部署手掌商用4.5G通信網絡。一周內,這張全新的高速通信網絡迅速吸引了600萬注冊用戶,占據了土耳其人口總量的近10%。
“與世界握手,世界就握在手中,在華為的全部營收中,來自海外市場的份額則達到58%,我們始終堅持開放共贏的原則,歡迎和全世界的商業伙伴展開合作。”華為常務董事徐文偉說。
無獨有偶。作為最早進入智慧城市領域的廠商之一,中興通訊智慧城市學院執行副院長、政企事業部總工程師孫鵬說,企業已經參與了全球40個國家的140多個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設,“和跨國巨頭相比,中國企業具有突出的技術優勢和特色。”
一方面是跨國巨頭“走進來”,一方面是本土企業“走出去”,兩者的交融背后,是珠三角的創新驅動轉型充分調配全球資源、全面貫徹開放理念的真實寫照。
最新公布的相關規劃和方案顯示,廣東當前正鼓勵數以千計的企業更大力度地開展跨國經營,支持企業建立一批海外生產基地、營銷網絡、研發中心,加快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步伐。
在這些舉措的背后,是一個雄心勃勃的發展目標:到2020年,廣東計劃推動珠三角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00億元的企業達到30家左右,比現有的規模翻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