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7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和科學技術部聯合發布了《關于公布國家智慧城市2014年度試點名單的通知》,亳州市被確定為國家智慧城市2014年度新增試點城市。
“真正的智慧城市是你在這個城市生活,如果有一天失業了,不必像以前那樣四處找招聘信息,也不用因為失業帶來的生活困難而煩惱,只要登陸網頁輸入姓名、年齡、失業了以及家庭狀況等個人信息后,這個系統就會提醒你,‘可以在什么地方找誰申請救濟,小孩可以到教育廳申請助學貸款的補助、可以到哪個單位應聘’等跟失業有關的實用信息。”日前,安徽省亳州市政協副主席、市政府秘書長侯化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亳州現在所建設的智慧城市,老百姓就不需要很聰明。
2015年4月7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和科學技術部聯合發布了《關于公布國家智慧城市2014年度試點名單的通知》,亳州市被確定為國家智慧城市2014年度新增試點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設方面,2014年9月份以來,亳州市運用“互聯網+”思維,充分挖掘大數據資源,建設了亳州市云計算數據中心、寬帶亳州、公共信息服務平臺、數字化城管、亳州市網上辦事大廳等一批打基礎、管長遠、惠民生的信息化項目,初步實現基礎設施智能化、生活環境宜居化、城市管理精細化、公共服務便捷化、產業發展現代化目標的“智慧亳州”建設。
如何讓城市更聰明?
作為未來城市發展的新理念和新實踐,智慧城市正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而如何讓城市更智慧?日前,亳州市召開智慧城市大數據應用專題研討會暨項目對接會,專家、學者和企業,就智慧城市、數據中心建設和大數據應用經驗和成果展開了激烈討論。
“讓城市越來越聰明,這是智慧城市給人的第一感覺。智慧城市的聰明就是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城市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比如智能公交、一鍵養老、全城無線寬帶等,讓老百姓獲得更高質量的生活,感受到城市更有智慧。”亳州市市長汪一光介紹說,亳州的智慧城市就是在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下,形成的一種新型信息化的城市形態。“利用智慧城市技術手段,既可以解決交通擁堵、看病難等‘城市病’,也能給老百姓帶來方便和實惠。比如,衣食住行都能隨時移動付費,在回家路上用無線終端提前打開熱水器等。總之,智慧城市建設將實現智慧規劃和管理城鎮、智慧配置城市資源、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的目標。”
自國家開展智慧城市試點建設以來,智慧城市的美妙遠景激發了很多城市的“智慧沖動”,但要讓智慧城市美夢成真,還有技術、資金、管理等諸多障礙需要破除,特別是在智慧城市建設實踐過程中,各種“重項目、輕規劃”,“重建設、輕應用”,“重模仿、輕創新”等報道經常見諸媒體,許多問題和誤區引起關注。
“智慧城市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由于我國各地城市建設的基礎參差不齊,如果缺乏科學規劃和統籌布局,很可能會造成投入成本增高、低水平重復建設、資源利用率低等后果。就像以前有些地方的信息化建設,各個部門自行其是,花了不少錢,結果卻建了一大堆不能互聯互通的‘信息孤島’。”侯化說,針對智慧城市發展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和偏差,應著眼于全局,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技術創新為依托,“對癥下藥”,努力實現城市健康可持續發展。
處理海量數據,創新才是“智慧”的關鍵
智慧城市不是空中樓閣,必須建立在海量的、精確的、動態的信息數據基礎上。換而言之,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級階段。伴隨網絡帝國的崛起、移動技術的融合發展,知識環境下,智慧城市如何處理收集到海量信息,選擇有用信息呢?
中城智慧城市建設研究會秘書長李建平告訴記者,“首先要將城市中所有的信息數據進行整合,之后將收集到的信息數據通過云計算統一處理,再將分析結果傳輸給每一個需要這些信息的人。就交通堵塞的問題而言,智慧城市可以監測各個路段的車流量,并將每個路段信息顯示在各個電子終端上,并在交通擁堵的路段進行標記,這樣人們就會自覺避開擁堵的路段,從而緩解交通壓力。”
城市要變得聰明,創新是關鍵。目前,有兩種驅動力推動智慧城市逐步形成:一是以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二是知識社會環境下逐步孕育的開放的城市創新生態。前者是技術創新層面的技術因素,后者是社會創新層面的社會經濟因素。
以亳州為例,亳州市信息局局長王宇告訴記者,2014年10月份,該市正式啟動云計算數據中心一期建設項目,云計算數據中心將分散于各委、辦、局信息中心的部門網站和業務系統匯聚到一起,共匯集、整合了46個市直單位數據資源7.5億條,建設了人口數據庫、法人數據庫、城市監控視頻數據庫和電子證照數據庫,并初步實現了數據資源與網上辦事大廳、“我家亳州”APP、視頻數據平臺的互聯互通、共享應用,初步形成了集中建設、統一管理的政府云計算集群。寬帶亳州建設方面,鄉鎮以上4G信號覆蓋逾95%;網上辦事大廳建設,辦結申辦事項86.8萬件;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成功上線40個欄目;視頻數據平臺建設,2016年將全面投入使用;數字城管建設,已初步實現城鄉無死角監控;特色產品追溯體系建設,已進入試運行階段,目前,已發放中藥材流通追溯設備2000多臺套,成功注冊節點企業2000多家,安裝溯源秤2100多臺,700多家企業開始上傳追溯數據,白酒追溯體系建設初步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