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病問題越來越突出,對于一個城市的市長來說,其比較憂心的是城市的健康和諧發展的事情,因城市及人口快速膨脹而產生的環境污染嚴重、衛生狀況惡化、交通極度擁堵、用水嚴重缺乏、缺少廉價住房等等,都是令其十分頭疼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使城市“少得病”、“不得病”和“快治病”,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智慧城市”建設也就應運而生,成為“治病”救城的良方,列為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重點目標。如今,大家對“智慧城市”也不再那么陌生。從2012年12月國家住建部發布開展國家智慧城市試點起,公布的三批試點城市已達193個。可以說,智慧城市建設才剛剛起步,方興未艾,前程似錦。
提起智慧城市的起因,是源于現代信息技術和創新2.0,這兩者被稱為智慧城市的兩大基因。簡單地講,智慧城市就是由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知識社會下一代創新環境下而催生的城市形態。詳細地說,智慧城市是以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以及各種社交網絡、購物網絡、互聯網金融等綜合集成工具和方法的應用,對生產、生活和城市管理實現全面透徹的感知、寬帶泛在的互聯、智能融合的應用以及全方位、全體系、全過程創新的城市形態。智慧城市建設對智慧產業具有關聯效應和催化效應,建設智慧城市需要海量的智慧基礎設施、智慧產品、智慧技術和智慧設備,由此將形成市場大、范圍廣、關聯多、鏈條長的智慧產業鏈和產業群。
對于企業家來說,智慧城市建設的風起云涌為企業發展帶來巨大機遇與挑戰,其敏銳的市場嗅覺能從智慧城市建設中尋求無限商機。走新型城鎮化道路是黨中央、國務院為加快新經濟模式新城市建設、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而采取的重要戰略部署,可謂是宏觀大局已定。2015年是中國智慧城市的創新年,推動著智慧城市建設模式的不斷創新,市場的力量在城市建設中發揮愈來愈來的作用愈來愈大;據預測,創建智慧型城市的競爭將會在未來數十年中創造萬億規模的巨大市場,可謂是市場前景無限。因此,企業家既可以充分利用智慧城市技術手段,提升企業自身運營能力,降低運營成本,增強企業競爭力;又可以以市場與產業需求為準,積極研發相關的智慧技術與產品,創新生產方式、消費形式和服務方式,培育發展新興業態。融入到智慧城市建設中來,抓住發展機遇大展宏圖,企業家們應當仁不讓。
智慧城市的建設需要企業家修訂企業發展戰略,積極推動技術應用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迅速進入和占領由智慧城市建設催生的市場。比如,企業可以利用國家實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施信息惠民、建設民生類服務平臺的時機,在政府實施政務云、4G網絡全覆蓋中有所作為;企業也可以抓住政府加大智慧城市建設投入、打造區域化智慧城市群的機會,在量身定制解決方案上大顯身手;企業又可以為滿足智慧城市建設中強化信息安全、建立信息安全風險評估體系的需要,在加強安全技術產品研發、推動相關產業合作上大顯神通;企業更可以把握智慧城市建設中大數據呈現井噴之態勢,在整合數據入口、形成數據沉淀、優化數據服務、加速信息產業發展上大展宏圖。
企業家在智慧城市中的作為如何、成效如何,關鍵取決于對企業資源的整合和產業鏈的延伸。對于數字技術供應企業來說,可以說是如魚得水,像高速電信網絡、云服務和數字安全類軟件應用這類的企業,面對的是做大做強的難得良機。近幾年來,一些企業已有了成功的經驗,如TCL積極延伸產業鏈,與百度旗下愛奇藝共同推出智能電視,打造具備互聯網基因和TV傳承的為消費者帶來全新體驗的新型產品。傳統產業的企業家跨入智慧城市建設的門檻較高,必須對新技術持有開放的態度,持續地加大投入和研發,竭力地獵取和培育相關人才。雖然有些專家并不看好,認為“一花一世界,做好一個個局部,是中國企業必須跨越的一道坎”。但是,可以向成功企業諸如外國的通用電氣、IBM、三菱、三星,我國的中軟、浪潮、華為、小米、海康威視等學習取經,他們是這方面的佼佼者。
據報道,聯合國預測到2050年世界人口將達到90億,其中有60億人口將居住在城市中,全球將新增25億城市居民。人口的大量增長給城市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水、食物、能源、交通、衛生、安全都是大型城市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英國的經濟史學家哈孟德夫婦把英國工業革命之后由城市爆炸而產生的一系列“城市病”問題稱之為“邁達斯災禍”,如果企業家能牢牢把握住智慧城市建設中無限商機,也就能“因禍得福”,像古希臘神話中的人物邁達斯一樣,為企業發展“點石成金”,倒不是件“壞事”,而是夢想成真的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