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高通發布的2017財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財報顯示,截至2017年9月24日,高通第四財季營收59億美元,同比去年同期的62億美元減少5%;凈利潤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16億美元下降89%。
壓力主要來自高通與蘋果之間的專利訴訟。后者在利潤下滑的情況下,于今年1月起訴高通,稱其對iPhone和iPad上使用的無線專利技術收取的專利費用過高。隨后,雙方互相對簿公堂。今年4月份,蘋果及其供應商停止向高通支付每年數十億美元的專利費用。
但與蘋果的專利訴訟,似乎并未給高通帶來過多牽絆。10月17日,高通在香港4G/5G峰會上宣布實現了全球首個5G數據連接。在測試中,高通的驍龍(Snapdragon)X50 5G調制解調器芯片組實現了千兆級速率,比如今智能手機使用的4G LTE無線網絡快好幾倍。這標志著高通在推進5G商用方面的領先地位。
高通預計2019年上半年,驍龍X50 5G NR(新空口)調制解調器系列就能夠支持商用的5G智能手機和網絡。事實上,正如第四財季和2017財年全年業績所顯示的,高通QCT業務,即半導體芯片業務的利潤率連續六個季度實現增長。而5G正成為高通的戰略重心。
“我們在產品方面非常努力,以確保我們仍然是一家優秀的供應商,充分展示我們的創新能力。”高通公司首席執行官史蒂夫·莫倫科夫(Steve Mollenkopf)在11月2日的分析師電話會議上說,“你應該去看看公司里的大多數人都在干什么,他們正在努力推進5G技術向前發展,我們對此非常興奮。”
5G風口 未來取決于今天
目前,高通與包括愛立信、諾基亞、中興通訊、中國移動、Verizon、AT&T、NTT DOCOMO、SK電訊、Telstra和沃達豐等企業在內的全球合作伙伴合作開展5G新空口試驗。
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里,高通工程技術副總裁范明熙頻繁地在美國總部與中國各城市之間往返。他的“任務”是在5G研發和測試層面推動高通與中國運營商、終端廠商的研發合作。
對高通來說,5G的實現不可能由一家公司單獨推動。而在中國這個高通全球最大的市場,幫助中國合作伙伴們使用高通的技術,意味著加速5G商用的進程。
作為擁有20多項美國專利、并曾兩次獲得公司研發部門頒發的“最高貢獻者獎”的移動通信專家,范明熙深信,未來30年,5G技術將帶來巨大的產業和經濟增長周期。而將核心技術和能力做進產品中實現商用,以此支撐5G時代的到來,是他這一代無線通信工程師的使命。“我們正處在一個令人興奮的風口。”范明熙說,“工程師對應用的想象是有限的,需要更多的合作伙伴將技術變成新的應用、變成新的體驗。在最好的性能與復雜度之間實現平衡,達到商用的成熟度。”
他認為,每一代無線通信技術的演進都伴隨著技術與應用數量的增加。而5G網絡所具備的速率的量級提升和時延的降低,將使這一技術在垂直行業帶來關鍵性應用的爆發性增長,例如工業自動化、機器人、或者自動駕駛等領域。
目前,高通正專注于優化驍龍移動平臺,面向智能手機、物聯網(IoT)和汽車等行業,加速計算機視覺和自然語言處理領域中諸多人工智能用例的發展。10月20日,高通與中國人工智能企業商湯科技宣布,雙方聯手結合商湯科技的機器學習模型與算法,通過高通的驍龍和高端系列平臺,為客戶端人工智能提供異構計算能力,包括在創新視覺和基于攝像頭的圖形處理等領域。
“對于無線通信工程師來說,我們正在迎來5G時代,但對于社會和用戶來說,我們迎接的將是一個智能時代。”范明熙說。
從高通全球總部向市場“前沿”集結的并不止范明熙一人。
兩年半前,林維健從美國圣迭戈來到深圳,出任高通技術許可業務(QTL, Qualcomm Technology Licensing)中國區總經理。
深圳是中國乃至全球新型電子設備的創新“高地”。來自于世界各地,熱衷于把一些奇特的想法做成實實在在的硬件產品的創業者們正在深圳匯集。5G時代的到來,將催生移動設備的大爆發。這也是為什么深圳在高通的全球生態系統戰略中占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原因。
當時,高通已經與國家發改委達成解決方案,消除了在中國業務上的不確定性。林維健的任務是領導QTL在中國的所有業務,包括與中國120多家被許可廠商建立和深化良好穩固的合作伙伴關系。“合作”意味著將目標使命捆綁在一起。2016年10月,高通在深圳建立了創新中心。
作為高通全球創新網絡的一部分,高通深圳創新中心搭建了電磁干擾檢測實驗室,幫助中國的手機廠商縮短測試周期,降低研發成本,加速產品上市。實驗室配備了許多先進設備,其中的快速電磁干擾診斷系統在全世界只有兩臺,一臺在深圳,另一臺在高通美國圣迭戈總部。運營一年以來,實驗室解決了手機廠商各類電磁干擾問題,涵蓋了2G、3G、4G、Wi-Fi和GPS等通信模式;其中也包括多款已經上市的旗艦手機。“我們談論‘創新-分享-協作’的商業模式時,我們絕不只是停留在語言上,而是將其貫徹于我們每一天的工作中和每一件事情里。”林維健說。將全球領先的無線科技與本地創新相結合,使高通更為深入地理解和滿足中國市場需求。2016年,全球出貨量排名前十位的手機廠商中,中國獨占7個席位。
來源于中國的層出不窮的創新型硬件產品正在形成一股巨大的推動力,影響著全球市場,定義未來的交互、體驗與商業模式。
除了圍繞智能手機的龐大產業鏈,高通深圳創新中心更重要的目標將是近距離與中國的創新型企業開展合作——讓他們在5G技術商用的過程中更好地發揮自己的能力和優勢——不僅讓其產品在5G時代來臨時做好準備,也幫助他們找到更多的5G應用場景,開拓新的市場。
高通深圳創新中心電磁干擾檢測實驗室負責人方正表示,實驗室計劃進一步升級設備,使其支持毫米波測試,未來可以協助客戶進行5G手機的研發工作。高通在中國的實踐再次證明,創新的技術能力和將創新推向市場的渠道都非常重要。
研發引擎賦能產業生態
高通技術許可業務(QTL, Qual-comm Technology Licensing)高級副總裁兼總經理John Han大部分的中國之行目的地都是深圳。一年多前,他加入高通,之前,他曾任愛立信專利許可副總裁,負責愛立信全球專利許可業務。在加入愛立信之前,John曾任美國三星通信公司的專利總顧問兼代理總顧問。在產業授權方面20多年的從業經驗是他被委以重任的原因。
作為移動通信領域的資深人士,John Han深知,過去30年高通的技術發明驅動了整個無線通信產業的創新。但面向5G時代,繼續以專利許可方式驅動產業的發展,將面對不同以往的情況。
John Han領導的QTL部門約有200多人,與高通全球三萬員工中占比達到80%的研發技術團隊相比,非常“小眾”。而在高通的兩大業務版塊——半導體芯片業務(QCT)和技術許可業務(QTL)中,QTL主要負責高通與產業界各類合作伙伴的許可洽談、業務發展、項目管理等相關事務。前者半導體芯片部門,則主要負責研發和銷售無線基礎設施和設備中的芯片等軟硬件方案,驍龍系列SoC是其主力。
高通的兩大業務相互依存,核心是通過分享來促進行業的發展。QCT負責研發和設計芯片,通過芯片這一產品來與產業進行合作與分享;QTL負責技術許可,通過技術分享來促進產業的發展——這樣的商業模式并非偶然,而是高通在過去30年產業發展中的選擇。成立之初,包括艾文·雅各布在內的創始人團隊就已決定將解決數字通信領域中的系統級問題視為高通的使命。為了向業界展示通信技術的優勢,高通一度自己生產通信基礎設施,甚至手機---因為當時技術太新,沒有人愿意來生產手機和基站,只能自己從頭做起。
由于不希望成為手機廠商的競爭對手,高通在1999年退出手機市場,專注芯片業務。當時高通有60%的收入都來自于手機部門。也是從那時開始,高通堅持與整個產業生態共享自己開發的所有技術——通過技術許可獲取收入,然后將獲得的專利許可費投入到下一代技術的研發中,躋身行業研發引擎。
簡單說,如果沒有專利授權業務,像高通這樣專注于早期技術研發的公司,就無法繼續保持強力度的研發投入(截至目前,高通在技術領域的研發投入累計超過470億美元),高通工程師們的技術發明也將很難以合適的方式分享給整個產業界。“高通是一家由發明家和工程師組成的公司,但高通不是一家僅限于做產品的公司,而是一家專注于技術研發和分享的公司。這兩者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區別。”John Han說。
目前,高通QTL業務部門“掌管”著該公司已通過審批和正在申請的13萬項專利。這些專利覆蓋射頻、蜂窩技術、軟件、電源管理、數字信號處理;影像處理、多媒體、連接技術在內的多個領域。要將13萬個專利以合適的方式打包成“專利組合”,并且“維持利益的平衡”,本身就非常“任務導向”。“我們認為維持利益的平衡點非常重要。”John Han說。這并非一個簡單的工作,因為5G應用的范圍如此廣泛,覆蓋物聯網、人工智能、無人駕駛、沉浸式體驗等領域,不僅需要更多地想象新的應用場景,也需要思考和拓展新的合作模式。“競爭很激烈,但我們更熱衷于合作。”John Han和他的同事們相信,與過去30年高通在通信產業界的貢獻相比,關于未來,他們所能做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