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年間,蜀吳聯手抗曹,曹操敗而劉備強,矛盾主次再次發生轉化;沒有永遠的敵人和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在行業中對峙多年的Intel、AMD兩大芯片廠近日傳出了“合作”的消息;據外媒消息:此次兩廠打造的芯片代號為“Kaby Lake-G(Graphics)”,字面意思上我們也能夠知曉是在核顯方面將有質的提升。
二者合作的初衷我們不得而知,或許是Intel自身核顯技術還不足的緣故,也或許是Ryzen的上市不足矣使得AMD完全翻身,無論二者如何“合作”,自身的技術保護以及產品形態都是各自獨立的。
無疑,二者的合作在融合中將有著更好的化學作用,而無論合作的進展如何,對于“NVIDIA”來說有一定影響,那么此事究竟是行業的春天還是痛點呢?我們展開了繼續聊。
說“合作”未免有些牽強
首先,我們來看看Intel與AMD的“合作”形式,第一頁的視頻是全英文的并且是宣傳端的用意,我們還是來先剖析一下產品,既“Kaby Lake-G”。
首先,上圖中左側為目前筆記本中CPU、GPU以及顯存顆粒的排列布局情況,而右側則為“合作”后的產物,最為直觀的就是這張圖向人們傳達了,改良后的硬件體積更小等信息,Intel處理器以及AMD GPU的形狀大小沒有過大的改變,只是改變了布局和PCB板的情況,而變數最大的就是采用了“HBM”堆疊顯存的技術,將多枚“GDDR 5”堆疊成了一塊。
沒錯,目前二者融合主要體現在筆記本等產品中,主要目的在于將之前體積較大的平臺不斷地縮小并集成化,這就更加令輕薄的游戲本有著更加強勁的性能,讓一些原本輕薄便攜的“超極本”在游戲性上更加出色。
當然,從技術的物理現象來看,這類技術只是將CPU、GPU以及顯存顆粒全部集成在一塊PCB中;但在現有的技術中將其實現也是比較困難的;而一直傳言的“合作”也是以這種形式,或許并不是網友們所猜想的Intel與AMD共同研發一顆CPU,而是以上圖的形式羅列著。
或恐于高通或暗戰NV
即便是物理現象呈現的“堆疊”和“羅列”,對整個行業也有這不小的影響,那么這種作為究竟為何呢?一切都要從今年初夏說起……
高通在今年首次在ARM處理器中運行X86系統,雖然僅僅在早先只可執行32位元程式,但在今年的Computex 2017會中,高通驍龍835處理器已經可以流暢的運行Office等多個軟件,并且高清電影的播放也將其實現,對于ARM架構的PC來說已經是質的飛躍。
然而這對Intel和AMD來說,卻似乎是個“壞消息”。我們不敢說“Kaby Lake-G”,的出現,是高通實現X86系統運行這一作為的直觀結果,但也確實影響到了這兩大芯片大廠的動向,最終將前者提上日程。
看到這,很多網友會問到:“那,NVIDIA呢?”可以說,“NVIDIA”自從“Pascal”架構顯卡產品上線后可以用“如日中天”來形容,Intel與AMD二者的“合作”確實在表面上給“NVIDIA”曬在了一邊,但采用“Kaby Lake-G”的產品目前尚未大批量生產,只曝光了“i7 8809G”和“8805G”等最新的“i7”產品,最終形式如何我們不敢瞎猜,但在移動產品端確實對“NVIDIA”會有影響。
未來“合作”的路有多長?
既然那么厲害,那“Intel”與“AMD”二者之間今后又能發展到什么程度呢?回想一下本文開頭的那句話吧:“ 東漢年間,蜀吳聯手抗曹,曹操敗而劉備強,矛盾主次再次發生轉化;沒有永遠的敵人和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目前,藍紅二廠已經將想法變成了事實,從現在的進度來看,用戶相比原來不付出太多技術成本的情況下,就能夠享受到更輕薄的游戲體驗,這確實是一件好事兒,如果二者此次合作獲得成功,那么移動產品就將進入到下一個時代;而如果這類產品用在PC端,那么首當其沖的肯定也是那些品牌機的相關產品,越小越厲害的小型游戲PC終端會做的更精致、更完美;而在DIY領域普及和使用,現在說還為時尚早。
日后的路有多長,就要看大佬們怎么走,今天或許Intel與AMD聯手,明天說不定與NVIDIA結緣,大后天高通再進入這場混戰,“三足鼎立”無非就是個幌子,但最終還是誰也滅不掉誰,誰也不會當老大。
AMD與Intel這對“冤家”的合作,可以說打破了整個芯片行業的格局,但合作畢竟是合作,最終“合作”的形式也是讓眾人認為二者的融合度沒那么大,只不過是將芯片中兩個組成部分結合而已;但雙方邁出的這一小步,或將成為整個芯片行業發展的一大步。
在今后的筆記本市場,人們更加期待“Kaby Lake-G(Graphics)”的到來,但還是那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新技術請不要轉化成天方夜譚的售價;只是凸顯某某某與某某某的實力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