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歷來尊崇成王敗寇說,某公司市值多少老總為成功人士,隨后股票大跌就哀聲一片。似乎,創業型公司只有上市才會成功,而上市公司只有維持高市值也才能證明其價值。這真的正確嗎?鐵哥很是迷茫。
最近58同城股票下滑,各種評論紛紛,不少依然套用市值論來證明一家公司的價值,這真的正確嗎?
對于一家上市公司而言,影響其股票變動的因素有很多,有行業、概念甚至資本的背后因素有很多。美股方面中概股最近都在持續走低,美股也一度低迷,這些背景原因都是不容忽視的。
而資本方面的原因更是不容小覷,雖然以DCM、賽富為代表的PE、VC公司有一定的減持行為,可我們忽略這類公司投資重點是在成長期企業,對于58這類已經度過成長期的企業日漸穩定的企業而言減持是情理之中的事。
而緊隨騰訊2300萬美金再次增持58同城,成為第三大股東。鐵哥就凌亂了,如果依照市場不看好理論而言,騰訊為何要繼續增持呢?要知道過去7.36億的19.9股份基本實現了戰略投資目的,說法業務合作方面投資據傳也已經穩步開展。騰訊此次投資除了戰略方面更加穩固之外,還是要有投資回報的。也因為此,我們不能僅僅從DCM減持來看待一個公司的價值,何不換個思路從增持角度來看呢?
在鐵哥心目中,股票的增長是一家公司未來發展空間和資本方面綜合因素的數字體現,我們如果只從一方面進行推導顯然是不客觀和不公平的。
坦白講58同城以及趕集網這類的本地生活分類平臺的未來發展空間不會是現在的模式,O2O將會是本地生活平臺最大的業務增長點。
本地生活服務平臺在過去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積累兩大有利武器:用戶和商家。
用戶方面,本地生活服務平臺提供的服務幾乎涵蓋了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諸如找工作、找房子、搬家、月嫂……一個人生活總要與其業務發生一兩次關系,換句話而言具有某剛性需求屬性的本地生活平臺有足夠多的目標消費用戶。重點是,目標消費用戶。我們過去在衡量一個平臺有無價值時總習慣性去講有多少用戶,但鐵哥認為過去單一衡量用戶的標準過于單一,往往從興趣愛好、瀏覽習慣幾個維度去判定。但本地生活平臺則完全不同,所有的用戶都是對服務有明確需求的用戶,簡言之是真正的目標消費用戶。其活躍度或許不高,但重點是能消費能購買服務。
而對于O2O而言當下雖然不少公司都在打著O2O的旗子到處招搖,但鐵哥認為真正有O2O基因的公司除了BAT就在本地生活服務平臺了。重點就是其在過往運營中積累的大量線下服務資源。
純粹的線上互聯網公司做O2O基本是沒戲的,O2O不再是做個美麗UI、講個動聽故事、買點流量、做個炒作弄點用戶就可以忽悠來投資的行業,而是要踏踏實實用各種手段實現數據、渠道、服務的線上線下完全打通。因此,線下的落地關乎整個O2O公司成敗的關鍵。
而這一點是本地生活服務平臺最大的優勢,在過往多年的運營中已經幾乎覆蓋了本地生活服務的方方面面,而線下店家與平臺間已經有良好的信任關系,且平臺方已經擁有商家大量的可靠數據。平臺方只需要用技術手段將線上線下貫通即可。如此龐大線下服務門類數量數據,換另外公司做真不知從何下手。
說起O2O,鐵哥最近愈發覺得O2O爆發點不在零售業而在服務業,原因就在服務業對線下依賴感更強,更便于發揮O2O的優勢。而這一切不都是58之類本地生活服務平臺最大的優勢嗎?
其實,我們理性看待一家上市公司不應僅從短時間的股價漲跌來分析,那是非常不客觀且短視的。更多時間,我們還是要看其是否擁有未來競爭的核心競爭力,再加上財經常識,這或許才能得出對這家公司較公允的答案。
或許又有人說鐵哥是58的托了,隨便啦,其實鐵哥是本地生活服務平臺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