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電氣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Jeff Immelt說:“工業企業已置身于信息業中,不管他們愿不愿意。”制造企業如何充分利用這些信息,并利用數據來提升運營效率?
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始于制造業首席信息官們用一種新的方式來看待運營管理,將所有工廠和倉庫資產 - 庫存、機器、車輛、工人和最終產品 – 轉化為實時分析的數據來源。本質上,這意味著將他們的視野通過供應鏈擴展到客戶和下游廠商。一旦這些環境中的資產啟用IIoT,它們將提供將倉庫從簡單的存儲空間轉化為激活業務優勢的洞察力。
IIoT是什么?
工業物聯網(IIoT)是物聯網技術在制造業中的應用。
IIoT結合了機器學習和大數據技術,利用了傳感器數據、機器對機器(M2M)通信和自動化技術等這些多年來在工業環境中存在的技術。IIoT背后的驅動哲學是,智能機器比人類更精確、一致地捕獲和傳送數據。這些數據可以使公司更快地解決低效和各種問題,節省時間和金錢,并支持商業智能。特別是在制造業,IIoT在質量控制、管理產品品種、供應鏈可追溯性和整體供應鏈效率等方面擁有巨大的潛力。由此進一步深化,使人機界面(HMI)能夠實現人與機器和諧地工作。
利用IIoT工作
將物聯網引入倉庫和工廠意味著通過部署連接設備技術,如企業智能終端、條碼掃描器、射頻識別(RFID)讀寫器、可穿戴設備、傳感器和過道與貨架信標。通過使人和機器能夠在工作和資產中進行掃描,幫助現場工作人員更有效率、簡化工作流程和識別工作流程改進的機會。
一項Zebra的研究發現,制造企業正在尋求技術解決方案,同時管理多個倉庫和工廠,以提高準確性和更快的交付。到2022年,完全互聯的工廠和勞動力的數量預計將翻一番,達到三分之一。這些倉庫乃至更大數量的品號(SKU),是由于消費者追求個性化和個性化要求水平的提高。這反過來又推動了對供應鏈和制造業的透明性需求。
一旦資產擁有了數字語音并成為了物聯網的一部分,那么大量的智能信息就已經準備好并等待被處理從而轉化為洞察力,這可以幫助您的操作變得更有效率。然而,對于制造企業來說,為制造執行系統(MES)配備智能分析應用來快速響應這一信息很難,直到現在,埋藏在供應鏈中的低效一直等待著被發現。我們看不到它們或由于需求的波動無法建立一個和問題相關的因果聯系。一種實時分析數據的工具使制造企業能夠準確地找出這些低效之處,從而為未來的供應鏈提供可操作的見解。
更多的數據意味著更多的機會來提高業績洞察力,這就是為什么IIoT很快成為業務的一個關鍵方面。例如,配送車輛通常只裝載70%的容量,這意味著每輛拖車的30%空間是空氣。掃描拖車來識別空間的分析工具可以將裝車率增加到85%或更多,從而為各個大型物流運營企業節省數百萬美元。
RFID在倉庫中的應用
為了使您的裝車操作更高效,企業需要高性能的無線網絡來提供始終連接。智能傳感器,如RFID標簽、符合GS-1標準的條碼和定位技術,將使數據收集的自動化和監測商品的狀態和找到物品變得更容易。所有這些都必須由一個獨立的后臺系統來支持,這簡化了數據分析以支持更好的決策,并提供了改進的、實時的庫存位置可見性。
一個良好的倉庫管理系統(WMS)能夠跟蹤容積效率、裝載率以及裝車何時接近完成。當拖車門即將被關閉時,駕駛員可以提前收到報警,從而實現較低的停留時間并釋放垛口,然后可以開始新的裝車,同時允許垛口管理者重新分配資產,并允許工人應對最后一分鐘的變化和裝載量峰值。
RFID的應用一直是倉庫物流的一個感興趣的話題。如今,這項技術已經成熟,并在許多企業中應用于閉環解決方案。RFID智能標簽比條碼存儲更多的信息,是一種有效的防偽手段。這就是為什么昂貴的產品如紡織品或奢侈品依賴于它們來追蹤庫存的原因。
RFID標簽允許倉庫操作人員在倉庫中測量大小和重量。在裝載過程中,裝載有RFID標簽貨物的叉車可以獲取包裝的體積和重量,從而實現更有效地裝車。
實時生產
專注于保持較少的零部件存量和子裝配材料,避免相關的存儲成本,并更多地依賴于供應商按需提供組件。工業4.0帶來了向實時生產(JIT)的轉變,供應商在滿足生產周期要求的前提下預見生產商的需求并交付材料。諸如看板或電子看板等方法將供應鏈與生產需求聯系起來,并利用技術有效地執行。
為了滿足需要,JIT發貨通知客戶,企業應該部署最好的制造執行系統來跟蹤和記錄從原材料轉化為成品的過程。跟蹤和追溯生產確保消耗和瓶頸是可見的,結合倉庫管理系統使得按需供應鏈變得動態和直觀。
大局
那么,未來會是什么樣的呢?以IIoT為基礎的智能工廠將繼續成為工業4.0的生命線。在此背景下,供應鏈和生產線之間的實時通信將推動自動化和數字化。能夠實現實時共享數據的人類和機器將使之成為可能,以提供更優質的貨物、前所未有的能見度和令人印象深刻的成本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