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已成為世界各國振興經濟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根據相關機構數據,2013年中國物聯網產業盈利769億美元,世界范圍內僅次于美國位列亞軍,能在部分高端領域落后于人的情況下取得如此成績,頗為不易。可以說,大數據、云計算等相關技術對物聯網發展的促進作用非常明顯,但同時不能忽視國家財政的中流砥柱作用。
2009年至今,國家財政一直對物聯網產業進行資金支持。物聯網發展之初,政府與企業均是摸著石頭過河,少有經驗教訓可供借鑒,因此,細分到物聯網各個領域,國家資金的支持難免不得重點,有失偏頗。
物聯網發展專項資金2011年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牽頭成立,逐年拓寬扶持范圍。以2012年為例,在扶持資金有限的情況下,為照顧更多行業應用,政府主管部門將資金平均分配,全面覆蓋交通、公共安全、農業、林業、環保、家居、醫療等10個物聯網主要領域。如此一來,需要重點發展的重大專項可能面臨資金不足,而冷門領域資金過剩,難免浪費。最終結果是,物聯網產業鏈各環節收益能力及其發展空間未能得到有效匹配,芯片設計制造、應用設備制造、軟件及應用開發、系統集成、網絡運營一系列產業鏈隨之未能在時間空間上有效銜接,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整體物聯網產業盈利能力。
CMIC認為,在物聯網發展初級階段,有必要集中資金建立一批重點專項,推動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示范,縮小我們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因此,平均分攤資金的方式有一定不合理性。
物聯網專項資金的合理化投放在近兩年取得較大進步。我們從2014年物聯網發展專項資金的投放項目看到了轉機。2014年專項資金支持項目共101項,從最終公示結果看,扶持上市公司的項目多為物聯網重點領域具體應用,主要包括礦產及能源安全生產領域、物流領域、車載安全監控領域、環境監測領域、民爆安全管理領域、食品安全追溯領域、智能醫療領域等。介于眾多企業已扎堆發力芯片、傳感器相關技術的研發,此次這這個領域沒有被納入專項支持范圍。總體來看,資金投放更加理性。
我國物聯網商業模式不盡合理,部分擁有較強經濟、技術實力的企業沒有走在行業最前端,產業鏈上眾多廠商各自為戰,形成一個個視野狹窄的小格局。隨著物聯網發展,現有商業模式很可能被推倒重組,而專項資金的合理投放恰是其中重要的推動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