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身攜帶一個遠程心電監測儀,一旦出現異常可以實時監測,并發送監測結果到醫院,讓病人享受更及時的醫療服務。23日,記者從市科委獲悉,由重醫大學城醫院承接的市級科技惠民示范工程——基于大數據的移動醫療健康服務模式正式立項,預計明年上半年這項服務市民慢病的移動醫療服務將在大學城醫院進行應用示范。
可穿戴設備實時監測患者病情
“根據2012年衛生部發布的數據,我國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確診患者已達2.6億人,35-65歲人群成為了我國慢性病大軍,心腦血管疾病、惡心腫瘤、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等慢性病導致的死亡已占到我國總死亡的85%,導致的疾病負擔已占總疾病負擔的70%。”重慶大學城醫院常務副院長周善壁介紹,慢病管理預防大于治療,但是目前傳統的以醫院為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主體的預防方式,缺乏便捷性、系統性,很難對患者進行實時監測、分析,也難以起到預警、調整的作用。
“如果通過可穿戴設備和便捷的網絡,則可以實現對患者的實時監測。”周善壁展示了目前正在使用的遠程心電設備,只見它比iPhone5還小、輕,沒有電線,當患者需要監測時,按側面的采集鍵,雙手握住設備35秒,就可以采集出實時的心電圖,并能通過聲波傳給手機發送到自己和醫生的郵箱。設備會自動對監測結果進行分級,如果在三級以上會向醫生告警,醫生將主動和病人聯系,為其提供及時的治療意見。
目前,該院已經有50多名病人使用遠程心電監護,特別是對于房顫病人,這種實時監測非常有效。
開發APP病人手機可查看病例
“我們在2011年啟動對移動醫療的研究,目前已經收集了重慶醫科大學各附屬醫院50多萬份電子病例檔案。”周善壁介紹,通過病例格式統一規范電子化,他們將建立移動醫療健康平臺,并通過大數據進行分析。病人在任意一所重醫附屬醫院就診,檔案都可以互通查閱,同時患者也可以在電腦或手機上通過網站或APP查看自己的病例和各種報告單,而對于其中已確診的慢病患者,他們將通過移動醫療平臺和可穿戴式醫療設備進行隨訪、監測,實現及時的干預、指導、治療。
“明年上半年,這個移動醫療平臺將在我院進行示范應用,并逐步推廣到其他醫院。”周善壁表示,該項目今年將主要進行基礎平臺的開發和集成,性1-2個慢病的院內院外醫療健康服務一體化整合。據估算,這種醫療服務方式將降低人均醫療服務費30%,患者二次發病率40%,患者二次住院率降低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