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支付寶錢包發布“未來醫院”計劃;6月,微信上線首家“全流程就診平臺”;7月,百度與北京市政府共同發布“北京健康云”平臺——BAT(百度、阿里、騰訊憑借著技術優勢和龐大用戶量,紛紛與醫院、政府合作,推進移動醫療在“最后一公里”落地。
記者通過多方了解到,對于不少背景雄厚的移動醫療廠商而言,目前要想大規模地與醫院、醫療機構和政府合作并不現實,因此現在多為試探性的點對點合作。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師徐志鵬認為,未來移動醫療的最大價值將體現在對大數據的分析與利用上,產業如果想持續發展,最終要與線下醫療情境O2O式融合。
BAT先后“動刀”移動醫療
衛生部在2012年發布的《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報告》中稱,為促進醫療信息化,衛生部將推出611億元預算的全民電子健康系統工程,該工程主要包括三項工作:1、落實大型綜合醫院信息化系統的標準化建設;2、建立全民電子健康檔案;3、打造區域性醫療信息化平臺。
由計世資訊發布的 《信息化助力醫療行業實現戰略轉變》的研究報告則顯示,2013年中國醫療衛生行業的IT投資規模為224.6億元,“預計未來幾年內,醫療IT復合增長率將達到20%左右”。該報告還指出,目前我國大型三甲醫院的信息系統繁多復雜,為消除“信息孤島”,都在積極投資建設全院級影像歸檔和通信系統(PACS)。
從這一角度出發,未來移動醫療產業鏈上的各類廠商或都握有同醫院、醫療機構和保險公司等合作的商機。徐志鵬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從本質而言,移動醫療如想長遠發展,必須對接到醫療情境中去。
眼下,除了百度與北京市政府合作“北京健康云”項目外,BAT里的另外兩家——阿里和騰訊正從醫院掛號機制上對醫療O2O“動刀”。
5月27日,支付寶錢包宣布推出“未來醫院”計劃,初衷是通過支付寶在賬戶體系、移動支付和大數據等解決方案上的技術,幫助醫院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改善服務。
據記者了解,支付寶將分三個階段實施該計劃。首先,幫助醫院建立起移動醫療服務體系,實現掛號、候診、醫院導航、繳費、取報告以及醫患互動;其次,激活醫療服務的全生態鏈條,提供在線完成電子處方、就近藥物配送、轉診、醫保實時報銷和保險實時申賠等服務;最后,利用基于大數據的健康管理平臺幫助用戶防病。
今年6月,廣東省粵北人民醫院宣布成為首家在微信上線“全流程就診平臺”的醫院。該醫院副院長許紅雁稱,用戶在微信上關注醫院賬號后,可使用掛號、查看候診通知和檢查檢驗結果等功能。如在就診期間通過微信支付相關費用,系統會把取藥窗口、檢驗檢查項目的所在位置和等候人數等信息發送至用戶手機。此外,每個賬戶能綁定多張就診卡,方便用戶為家人辦理業務。
不過,由于目前我國的移動醫療體系并不具備接入醫療保險的“權限”,用戶暫且不能在支付相關款項后直接進行醫保報銷。
打造一站式醫療服務平臺
如果說BAT的技術背景和在用戶量上的優勢使其更易敲開醫院、政府等的合作大門,那么,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以移動互聯網為契機起家的創業型公司在尋求此類合作時,步伐則顯得慢而謹慎。
記者獲悉,春雨醫生在2013年8月與青島市衛生局合作,上線了青島掌上醫生APP,春雨醫生負責開發移動端的掛號功能并嵌入問診服務。但對于這種通過與地方合作,介入醫院掛號體系的做法,春雨醫生在此后并未大范圍地開展。
春雨醫生副總裁畢磊表示,支付寶和微信通過涉足掛號業務正在切實地介入醫院服務體系,但春雨醫生調動更多的是醫院里的服務人員即醫生個體。
在他眼中,國內的醫療市場尚存在較多管制,由此出現了醫療資源分布不合理,甚至在有些地區造成浪費的現象。移動醫療并不能改觀整個醫療市場體系,但可以推動相關服務向扁平化分配,通過移動醫療讓用戶在進醫院看病之前,與醫生提前進行線上溝通,從而對自己的身體情況有所了解并握有把控權。
春雨醫生CEO張銳則向記者直言,醫院里的EMR(電子病例)數據因涉及各方利益,目前無法接入。具體來看,在前端,春雨醫生要和醫療機構、智能硬件商等合作,多接入用戶數據,培育用戶在健康與醫療兩方面的使用習慣。對于后端,只向用戶提供基本的問診服務并不夠,“我們還需要把 ‘線下一公里’跑完”,比如提供藥品信息查詢以及接入線下藥品商戶等。
在移動醫療O2O環節上,應該說政府、醫院、醫療機構、藥企和保險公司等都在眾廠商的合作對象之列。由此,B2B2C模式成為移動醫療相關廠商大力發展的商業模式之一。
徐志鵬對記者表示,相比B2C模式,B2B2C模式“生命力”更強,如發展成熟,會形成多方共贏的局面。
行業分析師認為,未來移動醫療廠商還應通過O2O的方式,與傳統的醫療體系打通融合,“打造一站式的醫療服務平臺,不斷優化用戶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