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醫療,一個被認為是滿眼商機的行業,困擾業內人士的最大問題卻是很難找到合適的商業模式。
但在掛號網總經理廖杰遠眼里這卻不是一個問題。廖杰遠對移動醫療模式的理解是,“首先,你給患者提供了什么核心的價值;第二,你獲得了多少患者的信任。抓住這兩點,一定是能賺錢的。”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在點點滴滴的服務中獲得了醫院和患者的信任,商業模式并不是一個問題。”廖杰遠說。
他解釋,當獲得了大量信任而形成所謂的規模性信任的時,每個患者都是有差異化服務的,這個時候在任何一個差異化的服務都是可以賺錢的。
移動端機會
廖杰遠進入移動醫療行業也是一個偶然。
“2009年和2010年,我帶著1歲多的小侄兒看病,從福建到浙江、從浙江到上海,在醫院之間輾轉,這件事給了我太深刻的感觸。我本來是做IT的,從IT的角度來看醫院內的流程,會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我當時就意識到,應用IT、互聯網可以在醫療方面提供巨大的改善空間。”
移動醫療就是通過使用移動通信技術——例如PDA、移動電話和衛星通信來提供醫療服務和信息,具體到移動互聯網領域,則以基于安卓和iOS等移動終端系統的醫療健康類APP應用為主。
這次的看病經歷,讓廖杰遠感受最深的是掛號之難。對外地就診的患者而言,掛號只有兩個途徑,一個到醫院里托關系,另一個是排隊掛號。想要通過排隊掛上號,要么是半夜排隊,要么就是找號販子。
“當時我就想,如果把掛號這個程序通過互聯網,放到手機等移動終端上,不僅可以方便老百姓,也可以解決醫院掛號排隊的管理難題,這從技術上并不難做到。”廖杰遠說。
很快,廖杰遠找到了復旦大學,復旦大學的下屬醫院有過類似的嘗試。“復旦大學醫院管理公司的領導反復問我,你想好了嗎?我很堅定地告訴他:我想好了。” 廖杰遠說自己以一種無知者無畏的心態誤打誤撞的進入了這個行業。于是,2010年掛號網創立,主要提供預約掛號服務。
隨著服務量的不斷上升,公司的運營成本也在快速增加。“因為我們一直堅持掛號是全免費的,當醫院做到200多家形成規模的時候,我們自己的幾百個電話服務坐席很快就不夠用了,后來在衛生系統的幫助和協調之下,中國移動集團公司把我們平臺當成公益服務來支持,在全國給我們提供了3000多組坐席支持。” 廖杰遠說。
雖然掛號預約可以與醫院業務鏈條進行對接,但是預約掛號是免費的,而且整體運營成本也不小,很多人都在關心掛號網的盈利模式是什么。
移動醫療的創業者和投資人最在意的當然是商業模式。很多業內人士認為,雖然醫療健康行業市場大,但因為體系的復雜性,商業模式并不顯而易見。在國外,一些移動醫療產品已經有盈利模式,主要是向醫院、醫生、藥企、保險公司和消費者進行收費。
廖杰遠說:“說實話,在用戶沒有達到1500萬以前,我根本就沒有考慮過賺錢,當用戶超過了5000萬,真正開始探討盈利模式的時候,突然發現這是一個特別簡單的事情,處處都可以賺錢。”
廖杰遠其實就是把用戶的掛號信息做了有效分析,提供有針對性的后續服務,這也是掛號網主要的三個盈利產品。
“第一個是健康管理套餐,在一個病人看完病之后,我們就會知道他有哪些需求,然后給他推薦一個服務套餐。如果有一位孕婦用戶,我們知道她的小孩兒大概幾周,這樣我們就會告訴她飲食需要注意什么,應該去做什么檢查,我們后臺有全職的醫生為她提供咨詢,還會定期的開在線講座,這會收取年費,有高有低。現在保險公司已經把我們這個服務當成與其他保險公司差異化競爭的重要部分。”廖杰遠說。
實際上這是針對診后病人的個性化需求所形成的一個健康管理服務包,這個服務包是通過運行商、服務商、保險公司和終端廠商的內置,打包到他們的產品里去銷售。
廖杰遠的第二個盈利產品是診中就醫服務,這部分提供的是高端服務。根據病人以往的病例幫他找對專家,提供做就醫安排,機票、住宿、接送等全程服務,到了醫院還有專人接待。
“第三就是診后的服務推介,例如配藥的需求、健康消費的需求、健康服務的需求,根據需求我們可以把業務鏈上最好的服務、供應商匹配給患者,這些機構也會提供相應費用。現在具有網上銷售資格連鎖藥店——國藥集團就找到掛號網對接,共同為外地病人配藥。”廖杰遠說。
廖杰遠認為,掛號網能擁有如此大規模的用戶,第一個原因就是全免費,第二就是預約掛號的成功率更高。
“真正的移動醫療第一是要把醫院、醫生和患者三者打通,讓資源和信息有效流動;第二是能夠和線下的醫生資源有效地對接起來。”廖杰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