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部分移動醫療創業者仍然冥思苦想盈利點之時,北京會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會好科技”)的商業模式已悄然成型。
借助20余年對醫療圈的深厚理解和人脈積累,會好科技董事長郝亞泓將其移動醫療定位院后康復管理。2014年5月,會好科技正式上線了這款移動醫療產品,病人在出院后不得不與醫生說“拜拜不聯系”的現狀將得以改變。
會好出院康復應用基于安卓和蘋果ios終端,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為患者和醫生之間搭建起一個便捷的溝通平臺。不論身在何方,只要在手機上下載會好科技的APP并繳納相應費用后,病人就可以在線向住院期間的科室醫生尋求專業建議。
患者可通過會好出院康復APP將出院后的身體數據、病情描述、患處圖片、康復疑問等內容直接上傳給科室醫生,醫生再根據患者情況進行遠程答復、指導。在郝亞 泓看來,智能化的遠程康復問診平臺,讓患者不再受地域、時空限制,可隨時隨地無阻礙地與科室醫生進行院后康復溝通。
更為重要的是,這套名為“會好出院康復管理”的移動醫療應用在當下即可看到四個盈利點:醫療服務分成、專業廣告植入、健康商城及大數據應用,并有助于彌補醫院售后服務的空白領域。郝亞泓表示:“近期,會好科技將陸續與20家醫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迅速鋪開。”
會好科技為什么會選擇切入“院后康復”環節,其盈利模式又何以撬動醫生資源,支撐這一商業模式的大量客戶如何迅速積累,郝亞泓的會好出院康復系統成為中國移動醫療的又一探路者。
為什么切入“院后”移動醫療市場?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和智能手機的普及,使移動醫療替代傳統醫院的部分職能成為現實,但智能手機可以介入醫院的哪一環節則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由此衍生的商業模式亦大相徑庭。
籠統劃分,醫療服務分為院前、院中、院后三大領域,會好出院康復管理選擇了切入院后環節。在郝亞泓看來,做出這一選擇的因素包括對醫療流程的清晰理解、自身優勢的判斷和市場格局的把握。
歷經兩年多的發展,截至目前,作為舶來品的移動醫療APP和網站在中國已達2000多款,在此過程中少數公司逐漸確立了行業地位。
好大夫在線、春雨醫生已初步搭建了院前問診平臺,患者(用戶)在就診之前可以通過這類平臺與醫生在線交流,即所謂“輕問診”。
輕問診最大的問題是醫生在沒有見到患者并直接獲取足夠醫訊的情況下,難以給予患者期待的診療建議,醫生對這種模式持保守態度,配合度不高。
會好科技決定不走院前道路,而放棄院中環節的原因是專業軟件公司的壁壘和醫院間的數據暫時無法互通。
“院中系統的改造已有很多軟件公司在做,這些軟件公司往往是之前做醫院HIS系統(醫院內信息系統)的公司。”郝亞泓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移動護士站是一個院中系統改造的案例,此前,護士往往拿著小本子查房,走到哪里記到哪里,目前,護士手中的小本子換成了iPad,并與醫院自身的HIS系統互通,那些設計醫院HIS系統的軟件公司具有天然優勢,形成了院中系統的進入壁壘。
院中系統缺乏吸引力的另一原因是各醫院間的數據尚無法互通,因此,健安華夏創始人楊楓將院中比喻為項目公司,“非常費時費力,在各醫院數據無法共享的階段,發展空間有限。”
會好科技最終選擇了院后環節,郝亞泓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這彌補了醫院普遍缺乏的售后服務環節。”
郝亞泓判斷,當前中國的醫療資源十分有限,并且大量醫療資源集中于院中就診環節,醫院建立售后服務有心無力,整個醫療服務體系處于殘缺狀態。
事實上,在移動醫療介入院后環節之前,北京的多數醫院已經建立了類似“隨訪系統”的售后服務模式,然而,隨訪系統大多使用電話限于詢問病患是否給紅包或對醫生簡單評價的層面,與其他行業的售后服務水平相距甚遠。
更為重要的是,會好出院康復系統甩開了醫療與健康的模糊地帶,明確了其專業醫療服務的定位。郝亞泓表示:“出院后的病人將繼續從 他(她)的主治醫生那里獲得專業的醫療服務,只要你愿意慢性病人(如腫瘤、肝病、腎病)可以經年累月地享受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