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行的投資界第130期沙龍上,業界人士紛紛表達了對當下移動醫療的看法。
清科資本總監岑明華表示,堅信移動醫療會大有作為的,因為移動醫療在節約醫療成本、提高醫院的效率和提高患者通道方面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但現階段移動醫療很多東西都是浮在表面,很難找到行之有效的、比較成熟的商業模式。同時,現階段移動醫療大部分都還停留在數據采集,沒有分析和綜合解決方案,落地方面還有欠缺。
達晨創投醫療投資團隊負責人湯國平也認同這一觀點,他認為全球包括美國移動醫療都沒有一個質量標準,而沒有質量標準就沒有診斷標準,收費標準也就沒辦法確定?,F在各大三甲醫院都建立遠程診斷,但是不行,還有很大問題。
他還表示如果投資醫療器械,一定要達到四個標準。第一,設備必須要好;第二,硬件必須要有軟件;第三,產品必須跟服務結合在一起;第四,產品跟渠道一定要跟互聯網相結合。
學藥品健康管理出身的,珠海三益堂科技有限公司CEO劉寶劍則直言,移動醫療要想通過一個APP解決問題"不太靠譜","無論是前端設備,包括所有診斷這一塊的設備,還是后續的治療服務,通過移動互聯網能干的事情靠譜的不多。"他表示移動醫療,包括傳感器這類設備,門檻實際上相當高,現在的一些產品實現移動化基本是局限于健康管理這塊的指標。比如說血壓、物理生化指標,生化指標根本沒法做到,傳統意義上血糖、血脂這些東西目前看還有很多技術難點。
融創創投董事長趙俊峰則認為,移動醫療是兩個層面,一個指的是移動設備醫療或者是移動器件醫療、移動物質醫療;另一個指的是互聯網思維下的醫療,即移動醫療跟傳統醫療或傳統健康有什么樣的區別。傳統產業模式下的等價交換、信息對稱、公開公平,這些在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思維下統統不再成立。所以,個性化醫療將是以后移動醫療發展的非常好的商業模式和方向。
在提到醫療和大數據、云計算的關系時,珠海三益堂科技有限公司CEO劉寶劍表示,目前各種形態的可穿戴設備只是完成了數據采集,一個傳感設備配一個APP,技術上傳到APP里再進行數據分析,中國現在還是偽可穿戴設備,等到數據解讀到給出解決方案真的可穿戴化,才是真正的可穿戴設備。
深圳市寧遠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王明認為,糖尿病、慢性病的患者,需要經常監測打理的,可以建立一個數據模型,把一些部位、癥狀、過去時、現在進行時進行歸類整理,形成一個系統的、有價值的東西,可以達到很好的一個導醫作用。
清科資本總監岑明華表示,相信當醫療大數據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肯定會跟保險機構做一個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