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聯通、電信和廣電四大運營商是網絡“提速降費”的主體,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網絡服務基本全部是由這四家運營商企業提供,“提速降費”具體的實施工作均由這些運營商企業完成。“提速降費”包含了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讓人們在日常通訊費用支出上要降低;另一個方面是讓人們可以享受到更高的網絡訪問服務,這兩個方面是有些矛盾的。如果減少人們在日常通訊費的支出,運營商的收入就會減少,而收入減少就缺少資金投入到新的網絡建設中來,“提升網速”就是空談。所以這兩年,幾家運營商在受眾人群較少的服務上主動降費,減少了一定收入,不過又在其它地方面向非個人用戶方面提升了收入,比如我們看到中國移動在2015年實現應用6683億元,2016年實現經營收入7084億元,2017年上半年經營收入3889億元,這三年中國移動雖然不像之前高速增長,卻也沒有減少收入,盈利能力依然強勁。其實運營商也有苦衷,如果簡單地降低用戶使用費用,不僅僅營業收入會大幅減少,還會影響到新網絡的建設,這必然減緩在4G和5G以及家庭寬帶上的投入,人們享受不到更高速網絡服務,四家運營商雖然都是國有企業,但依然存在著激烈的競爭關系,誰都想成為老大,如果別人在新的網絡建設上走得快,必然會吸引很多人去嘗試和使用,自己就會落后。所以在“提速降費”上,大家都是“騎驢看唱本,走著瞧”,你降我也降,你建新網絡,我也建新數據中心,步子誰也不敢一下子邁得太大,這可苦了普通大眾,盼望著通訊和網絡費能便宜點,卻遲遲得不到。
網絡“提速降費”之路十分艱難,縱然在國家政府層面,在運營商行業里早已形成了共識,但怎樣做何時做,誰都沒有正確答案,只能摸著石頭過河,投石問路,根據人們的反映,及時調整一些政策措施。承擔“提速降費”使命的運營商本質上還是以盈利為基礎的企業。同時,作為上市公司,運營商要為股東負責,作為國資委考核的央企,運營商每年都有一定的利潤增長指標,在這種情況下,“提速降費”是減少運營商的真金白銀,誰的意愿都不會主動與強烈,但中央政府的要求又不能違背,運營商夾在中間也比較難受。在“提速降費”的路上,不是誰降得最狠,降得最快就最好,搞不好會將整個通信市場秩序打亂,自己經營也可能陷入危機,“提速降費”已經成為必然趨勢,只不過這個過程可能持續的時間會比較久,也是根本看不到結束的那一天,只要人們需要使用網絡通信,恨不得都免費使用才好呢,所以低沒有一個具體的標準,人們對于降費的感受也不明顯。其實,除了移動,電信和聯通的利潤已經很低,處于虧損邊緣,再一味降低收入,運營商將不堪重負。所以,執行“提速降費”政策之前,運營商首要考慮的就是不能虧損,如果沒有用戶,無法支付足夠的擴建研發成本,網絡就會處于停滯狀態,正是因為收取了這些費用,才能夠讓更多的人們隨時能夠享受到飛速網絡,這些都是相輔相成的。
運營商們在“提速降費”之路上艱難地走著,真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其實,只是幾年前運營商過得太舒服了,收入和利潤年年攀新高,作為國有央企,應該服務于人民,利潤還與人民,而不是從人民中不斷獲取利潤,那時進入運營商企業工作意味著好福利、高工資、工作清閑,輕輕松松就把錢賺了,就像幾年前的銀行業一樣。作為國企央企要還富于民,而不是一味地從人民身上獲取收入,現在才是走向了正常發展軌道。其實,作為運營商也可以在執行“提速降費”時,保持自己收入和利潤不受損失。比如:經過幾十年的網絡建設,很多網絡部分老化嚴重,互聯互通很多不合理的地方,這大大降低了網絡帶寬。通過做網絡優化,在不增加網絡建設投資的情況下,提升網絡使用率;要大膽引入新技術,提升整個網絡運轉效率,降低網絡運維的費用支出,降低運營商網絡運維成本,以往靠人工在設備上一個一個地輸入命令運維的工作方式要淘汰,交由控制器來自動完成;要在技術上引導網絡設備制造商,在設備采購方面有更大的議價權,通過增加采購數量降低單體設備的購入成本,要做綜合服務提供商,而不是靠簡單地出租機房和設備來獲得收入,提升增值服務收入。
網絡進行“提速降費”對運營商來說,無疑是一次自身的革命,弄不好會落個費力不討好的結果,這就是一條不歸的路,何其艱難啊。
版權聲明:本文為企業網D1Net原創,轉載需注明出處為:企業網D1Net,如果不注明出處,企業網D1Net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