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建筑和產業園區走向數字化和智慧化,目前,我國產業園區建設正從傳統園區建設向智慧園區建設轉型。智慧園區業務需求越來越綜合化、多樣化,在線會議、互動課堂、高清視頻直播、VR/AR等新型業務,讓園區內部網絡的壓力不斷增大。傳統以太網絡已經“不堪重負”,而園區網絡“建什么”“怎么建”“如何選”成為了建設規劃的中的重要問題。
中國建筑業協會發布的《智慧園區以太全光網絡建設技術規程》于今年5月1日正式實施。這是中建協首次發布關于智慧園區建設的標準化文件,標準主要介紹了智慧園區以太全光網建設的關鍵技術和實施,讓全光網成為智慧園區網絡建設升級的有力手段。此標準的發布,將有利于助力園區建設的數字化、智慧化、綠色化轉型。
而選擇以太全光網絡作為園區網絡建設標準,在于滿足“光進銅退”的技術趨勢和“雙碳”的目標要求。該標準填補了智慧園區采用以太技術路線的全光網絡建設標準化的技術空白,強指導性的內容更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智慧園區建網“說明書”。
中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劉文捷告訴筆者:“以太全光網的技術,區別于傳統的以太網絡和POL網絡,在網絡性能、擴展性、兼容性和對于空間的優化上,能更好地服務于新建、改建和擴建等多種需求的園區網絡工程,幫助智慧園區和智慧建筑發展步入新的階段。針對智慧園區建網過程中現存的實際問題,標準也非常具有實操性,將智慧園區建網的全生命周期的各個流程細化,大到園區行業特點區分、規模、架構設計、近期和中遠期技術發展協調,小到設備選型、施工安裝、調試運行再到檢測驗收,為項目實踐提供了非常具有指導性的說明”。
作為以太全光路線的推行者和奠基者,同時也是本規程主編單位之一的銳捷網絡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建筑行業副總監陳喬敬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表示:“選擇以太全光網作為智慧園區的標準,是出于豐富完善全光網建設的技術路線和填補以太技術路線、全光網絡建設標準化的空白。這也是業界長期以來的一個痛點。相較于家庭寬帶市場主流技術POL網絡,以太全光網最大的差異在于不分光 ,可以實現千兆或者萬兆萬線1:1的入室或者到桌面。以太光具有全光網的高帶寬、長距離、低延時、長壽命、低成本等特點,同時,以太網絡還具有彈性組網,兼容SDN,管理更簡單,全流程“零”門檻智能運維;兼容傳統以太網絡系統和設備,技術門檻更低;可滿足新建、改建和擴建等多種需求的網絡工程,比較適合醫療、教育、金融企業等為主要方向的園區建設”。
作為另一家規程主編的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耿望陽指出,“就技術而言,沒有絕對的優劣,只有放在最合適的應用環境中,才能爆發出強大的生命力。以太全光網在組網靈活、網絡性能、擴容升級、統一運管等方面的技術優勢更能適應現在智慧園區的復雜應用場景。而‘智慧園區以太全光網絡建設技術規程“基于全光網路線,提出了一種基于以太網技術廣泛適用于多種智慧園區場景的光纖入室部署方式,豐富了采用以太技術路線的全光網絡建設的技術標準”。我們期望隨著這部標準的發布,能夠幫助業內的同仁們共同推進智慧園區的發展,打造更綠色、現代的智慧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