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有兩位美國學者在一篇相對客觀嚴謹、不帶偏見的報告中評價說:中國人的創新本質不在常規的突破層面上,而在于對現有突破的商業化運籌方面。
這里面包含了兩層意思:一個是中國式的追隨型創新,更多是建立在商業層面。第二,它是一種增量式的突破,而非爆炸式的突破。
喬布斯去世之后,美國《時代周刊》發表了一篇文章《當今時代誰最性感》。誰最性感呢?是那些戰略資源的整合者,而不是技術創新者。《時代周刊》是這么說的:他們有想法,善于包裝并完善他人的想法,善于利用并優化他人的發明,直到這些想法和發明,成為令人難以抗拒的新產品,從而改變整個商業模式和商業生態。
戰略資源的整合,建立在商業模式基礎上的創新,可以說是創新之根本。我們今天看到的巨無霸,其實大多是靠資源的整合—技術資源、人力資源、資本資源,以及各種資源的快速而有效的商業整合,而不僅是靠某一項技術帶來的顛覆。
這些,正是中國式創新的根本,無論是阿里巴巴,還是騰訊、華為,或者是走出去的中國高鐵。
1、有為的華為
前不久,歐洲一家通信制造商的高官,在一個非正式場合這樣講到,過去20多年全球通信行業的最大事件是華為的意外崛起,華為以價格和技術的破壞性創新,徹底顛覆了通信產業的傳統格局,從而讓世界絕大多數普通人都能享受到低價優質的服務。
華為的成功首先得益于技術的創新。
什么事情都可以打折扣,但“研發的10%投不下去是要被砍頭的”—這是華為主管研發的負責人說的。2013年華為研發投入12.8%,達到53億美元,過去10年的研發投入,累計超過200億美元;華為在全球有16個研發中心,2011年又成立了面向基礎科學研究為主的2012實驗室,這可以說是華為的秘密武器。
“工者有其股”的制度創新成就了華為狼性。
這應該是華為最大的顛覆性創新,是華為創造奇跡的根本所在,也是任正非對當代管理學研究帶有填補空白性質的重大貢獻—如何在互聯網、全球化的時代對知識勞動者進行管理,在過去百年一直是管理學研究的薄弱環節。在26年前,華為創立的第一天起,任正非就給知識勞動者的智慧—這些非貨幣、非實物的無形資產進行定價,讓“知本家”作為核心資產成為華為的股東和大大小小的老板,到今天為止,華為有將近8萬股東。最新的股權創新方案是,外籍員工也將大批量地成為公司股東,從而實現完全意義上的“工者有其股”。
同時,華為在市場與研發的組織創新和決策體制的創新上獨樹一幟,尤其在決策體制,美國的Mercy咨詢公司,在2004年對華為進行決策機制的咨詢,讓任正非主持辦公會,任正非不愿意,就提了一個模型,叫輪值CEO。七位常務副總裁輪流擔任CEO,每半年輪值一次。
輪值CEO制度,相對于傳統的管理理論與實踐,可以稱得上是劃時代的顛覆性創新,在有史可尋的人類商業管理史上恐怕找不到第二例。
任正非說,華為的一切創新,其實都來自于客戶需求。華為創新的基礎理念是,緊緊扣住市場需求、客戶需求。
2、淘出新世界
2014年年初,GGV紀源資本投資了一個跨境電商平臺,總部位于舊金山,名叫Wish。GGV作為美國硅谷最早投資中國企業的風險投資基金之一,他看中的僅僅只是Wish具有淘寶的基因。Wish的賣家主要來自來自中國。購買的主力軍來自美國二三線城市的用戶。
作為中國互聯網模式的淘寶,正在被帶到其他國家。
淘寶誕生于2003年,那是一個沸騰的年代。
誰也沒有料到,淘寶網迅速占領瘋狂生長的增量市場,僅僅通過1年時間,這家互聯網公司,就成了中國網絡購物市場的領軍企業。觀察者將之定義為:“本土智慧與美國思維交鋒,極其耐人尋味”。
2005年,淘寶網超越eBay易趣,并且開始把競爭對手們遠遠拋在身后。財經作家吳曉波在他的文章中說,如果要想找一個企業來證明中國經濟的內在萌生動力的話,淘寶網是最合適不過的樣本。2006年,淘寶網成為亞洲最大購物網站,同年,中國網民突破1億。
就在這一年,淘寶網第一次在中國實現了一個可能—互聯網不僅僅是作為一個應用工具存在,它將最終構成生活的基本要素。2008年,在一個商務研討會上,一個專家如此說:“如果要定義淘寶網的成功道路的話,那么只可能是這么一句話:它終于將一個商業工具轉變為一個生活工具。”
現實的情況是,離開互聯網將生存維艱。什么地方每天有幾千萬人在逛街,不是北京的王府井、西單,不是上海的徐家匯,也不是世界上最大的超市沃爾瑪,而是淘寶。”
由于淘寶,倒逼支付寶的誕生。
“支付寶,現在看來也是一個很成功的創新,但在當時,也是被"逼"出來的。是被"需求"出來的。”
馬云說,當年淘寶做得很熱鬧,但是沒辦法交易,中國的網上誠信現狀倒逼必須解決支付的問題。
“支付寶的模式要根據客戶需要來調整,甚至客戶要什么,我們就調整成什么。”
到今天,支付寶順應需求—開始嘗試指紋支付,開啟生物識別支付的全新時代。
3、微信的威力
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微信是中國土壤造就的公司。
微信的緣起,和Kik軟件的流行密不可分。在2011年之前,眾多的移動互聯網技術公司想利用Kik模式來抗衡甚至于顛覆短信,但是都沒有成功,直到微信的出現。現在,很多人把微信的成功歸結到原有QQ的龐大用戶群,難道僅僅因為這個嗎?
其實,運營商也是有機會的,2009年到2010年,那時候是運營商唯一有機會干掉那只無處不在的企鵝的時候,方法就是聯合起來以飛信平臺綁定手機資源獲得用戶粘性,應該具備和QQ叫板的能力。
可是,他們沒有。或者說,他們根本聯合不起來。
那時候QQ用戶是3億到4億,而中移動的手機用戶已經超過了5億。
2011年1月,微信正式推出,火爆異常。
歷史不可改變,別人沒有抓住機會就是騰訊最大的機會,伴隨著智能手機的高速普及, “微信”開始正面搏殺運營商的通信工具,它的致命之處除了應用上的方便還在于直接利用手機的通信錄資源。這用戶群某種程度上對騰訊來說價值更高,因為傳遞的信息量更大。
雖然微信也借鑒了Kik的某些功能,然而,微信在國內獲得成功,并能參與海外市場競爭,關鍵在于以滿足用戶需求而不間斷的技術創新。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你很難從一個App往另外一個App里導流量,一切又得從零開始。而用戶的好奇心時間持續的長短,也就成了應用從手機桌面上被刪去的生命周期,你得不停地去滿足用戶的好奇心。例如:陸續添加對講、尋找附近的人、搖一搖、視頻會話等功能。微信的這些技術獨立地看,每一項技術都是創新性的。
自2011年4月正式進入國際市場以來,微信已實現支持全球100個國家和地區的短信注冊,并且在泰國、印度等國的蘋果AppStore和GooglePlay下載榜排在前二十名的位置,而其在北美的用戶量也在穩步上升。
微信破除了中國互聯網產品無法走向世界的定論。而其背后,是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帶來的底氣。
“能夠用技術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微信業務相關負責人說。這句話背后是騰訊微信團隊對自身技術能力的自信。而這種技術自信,將促使國內互聯網企業,實現其為了滿足用戶需求而產生的無盡的想象力和創意,最終讓中國的互聯網產品在世界綻放。
4、速度創新:特高壓和中國高鐵
特高壓已成為國內電工制造企業打開國際市場大門的一張金色名片。
2014年,中標巴西美麗山項目,國家電網公司特高壓技術首次在海外項目中應用。這是中國特高壓技術“走出去”的重大突破,將大力推動中國特高壓輸電技術、設備和經驗走出國門,進入海外市場。
世界對中國特高壓技術的認可和贊譽,來自于國家電網公司已經建成投運的特高壓工程范例,這些工程單位容量造價低、損耗低、運行可靠。
特高壓輸送容量大、送電距離長、線路損耗低、占用土地少。有人這樣比喻:超高壓輸電是省級公路,頂多就算是個國道,而特高壓輸電是“電力高速公路”。
2014年7月3日,目前世界上輸送容量最大的直流輸電工程,即溪洛渡左岸—浙江金華±800千伏特高壓工程投運,這已是國家電網公司建設投運的第6個特高壓工程。
美國能源部前部長比爾·理查森在《美國的第三世界電網》中說,中國特高壓輸電技術可以解決困擾了中國和很多其他國家幾十年的電力問題。
由中國國家電網公司主導突破的特高壓輸電技術,成為迄今為止難度最大、最復雜的一項電力技術成就,這徹底扭轉了我國電力工業長期跟隨西方發達國家發展的被動局面,讓中國第一次在國際上搶到了制定標準的話語權,率先建立了完整的特高壓交直流標準體系。
國際電工委員會(IEC)主席克勞斯·烏赫勒說:“中國的特高壓輸電技術在世界上處于領先水平,中國的特高壓交流電壓標準將向世界推廣。”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秘書長詹姆斯·普蘭德加斯特則表示:“中國的特高壓技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是最領先的。”
從世界電力發展角度來看,特高壓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
而中國高鐵,同樣令世界驚奇。
中國高速鐵路的建設始于1999年興建的秦沈客運專線,經過10多年的高速鐵路新線建設和對既有鐵路的高速化改造,中國目前已經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規模以及最高運營速度的高鐵,從引進時速200公里高速列車技術,到自主開發時速350公里、380公里“和諧號”動車組;從京津城際鐵路、武廣高鐵運營,到京滬高鐵開通,中國迅疾跨入引領世界的“高鐵時代”!
驚詫于中國速度,各國輿論疑惑:中國高鐵似乎在一夜之間完成華麗轉身,從一個不起眼的追趕者變成了世人關注的領跑者。
世行的資料顯示,中國高鐵造價1.29億/公里,而國際上普遍超3億。正是由于中國高鐵的穩定、高效,技術成熟,高鐵建設項目正在走出國門。而日本新干線自1964年開通,日本政府希望其新干線技術能夠走向國際,搶占部分市場,然而被譽為“日本戰略之父”的經濟學家大前研一認為,日本新干線的出口已“十分困難”,“無法與中法高鐵相匹敵”。
感慨于中國高鐵,美國總統奧巴馬日前在國情咨文中急切地表示:“我們沒有理由讓歐洲和中國擁有最快的鐵路。”
2010年12月3日,國產“和諧號”380A新一代高速動車組列車跑出了486.1公里的時速,成為歷史上地面運行最快的交通工具。
近10年,作為后來者,高鐵研發掀起了一場中國科技創新的革命。從而讓中國高鐵成為中國制造自主創新的最佳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