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消息顯示,“既保持深耕垂直領域的優勢和特點,保留原有的企業發展事業群(CDG)、互動娛樂事業群(IEG)、技術工程事業群(TEG)、微信事業群(WXG);又突出聚焦融合效應,新成立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新的六大事業群,將以更清晰、更堅定的路徑連接未來。”
騰訊組織架構的調整主要是為了“推動實現由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的升級。” 未來的騰訊將會開啟擁抱產業互聯網的全新征程。
對于此次戰略調整,外界的看法褒貶不一。不管外界評論如何,此次騰訊組織架構的調整已經塵埃落定。我們更加需要思考的是,此次騰訊擁抱產業互聯網是否還能夠像前兩次那樣實現華麗轉身?
擁抱變化,騰訊主動擁抱產業互聯網的大趨勢
順勢而為是個人和企業能夠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不得不說,騰訊此次組織架構的調整是遵循著行業發展趨勢而做出的正確選擇。因為從整個行業的發展情況來看,當下的行業發展已經開始從to C時代邁向了to B時代。而在此次組織架構調整當中新建的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的。
我們都知道,在經歷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高速發展之后,人們的生活習慣已經被互聯網深度改造,用戶的吃穿住用行基本上都與互聯網產生了密不可分的聯系。其實,這個階段正是消費互聯網時代,說得再直白一些就是流量時代。隨著流量時代的落幕,科技巨頭以流量為主導的發展模式開始遭遇到了困境,不僅獲取流量的難度開始增加,而且流量對于B端企業來講已經不再具有吸引力。
未來,如何借助新的技術對B端企業進行改造,為B端企業提供產品和服務成為幾乎所有的科技巨頭都必須要思考的重要問題。此次騰訊在組織架構調整的過程當中,加入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正是為了應對B端企業的市場需求做出的明智選擇。
盡管有人將騰訊的這一新部門與阿里云進行對標來看待,并將其看作是騰訊跟隨阿里的亦步亦趨,并不具有新意。但是,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騰訊的此次調整正在積極擁抱市場當下發生的深刻變化,而且符合當下的行業發展趨勢,無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調整。
至于此次調整效果將會如何,還有待于進一步觀察,不能因為起步不夠早就否認騰訊布局產業互聯網的決心。
布局內容輸出端口,探索新技術時代的內容營銷新邏輯
此次騰訊組織架構調整的另外一個亮點在于它成立了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將對原社交網絡事業群(SNG)、原移動互聯網事業群(MIG)、原網絡媒體事業群(OMG)中,與社交平臺、流量平臺、數字內容、核心技術等高度關聯且具有高融合性的板塊,進行有機地拆分和重組。”
根據騰訊官方發布的消息顯示,此次戰略調整主要是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方面,內容將有助于豐富和提升平臺的用戶價值,是平臺對用戶的“磁力石”;另一方面,各大平臺也大大激發了內容的傳播效力,成為了內容流轉的“放大器”。”因此,我們可以看到面對用戶需求發生的一些新變化,騰訊開始探索在互聯網下半場的全新的內容營銷新邏輯。
隨著內容生產機制的轉變,用戶當下所面對的內容已經不能和傳統時代同日而語。在當前的內容生產機制下,一天產出的內容可能比過去一周產出的內容還要多。面對如此豐富的內容,如何將其與用戶實現精準對接,提升內容的觸達效率變得非常重要。
騰訊此次組織架構調整中把這一塊單獨拎出來深度運營無疑認識到當下內容產業遭遇到的痛點和難題。因此,我們可以把騰訊新設立的這一新部門看作是布局全新內容輸出端口的一種嘗試,旨在滿足人們在新的市場背景下的全新需求。
此外,隨著新技術不斷在內容推薦領域應用,傳統以人工為主的內容推薦方式開始被以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為代表的新型智能的推薦方式所渠道。此次騰訊組織架構調整無疑正是想要在這個領域做深度布局。因此,這一調整同樣是騰訊根據當下內容市場發生的深刻變化做出的正確調整。
雖然這一調整被很多人認為是為了對標今日頭條的生態進行的調整,但是對于騰訊自身來講同樣需要這種調整。在上一個調整中,騰訊建立了自己的IP孵化和衍生方面的事業部,但是并沒有深度思考如何將這些內容更好地推薦給用戶。如果這個問題得不到解決的話,那么騰訊旗下的很多好內容同樣將會有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尷尬。從這個邏輯來看,布局內容輸出端口,可以讓騰訊在未來的內容分發上有更多的騰挪空間。
擁抱產業互聯網,騰訊這次能成功嗎?
無論是成立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還是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其實都在對標同一個趨勢,這個趨勢就是產業互聯網。不管這次調整的創新是否足夠亮眼,但是騰訊在擁抱互聯網的發展新趨勢上還是相當到位的。那么,這次騰訊擁抱產業互聯網能成功嗎?
首先,無論此次調整是否新穎,至少把握住了發展大勢。
我們經常會說大公司看趨勢,小公司看機會。像騰訊這樣的大公司,我們再觀察它的調整的時候,一個首要觀察點就是它是不是能夠把握住行業發展的大趨勢,如果大公司把握住了行業的發展大趨勢,基本上已經成功了一半。
無論是to B的云市場業務,還是對于內容營銷的深度探索,其實都是現在和未來一段時間內的主要發展趨勢。這個趨勢其實已經在阿里和百度的身上得到了印證。無論是去年阿里的達摩院,還是百度的all in AI,其實都是在把握這樣一個趨勢。
反觀騰訊盡管在這些方面早早地進行了布局,但是并未真正將這個改變具體到公司的架構當中來。雖然很多人會認為此次騰訊的組織架構調整缺少新意,但是如果你了解騰訊更多的戰略布局,就會發現騰訊其實已經抓住了行業發展大勢。一旦抓住行業發展的大趨勢,作為如此大體量的科技巨頭來講,其實已經算是成功了一半。
其次,守優破新,能兼顧傳統優勢和全新機會。
其實,這是組織架構的調整被人詬病的一個主要原因就在于并未進行大的調整,僅僅只是設立了兩個新的事業群。其實,如果你仔細研究會發現,騰訊實際上進行了大刀闊斧地部門優化和資源重組。
新推出的兩個新部門不僅更加迎合新時代的需要,還盤整了巨大的資源優勢。。從這個邏輯上來看,此次騰訊組織架構的調整其實是相當穩健的。它可以避免以往改革所導致的元氣大傷,又可以把握好新的發展機會。所以,從這個邏輯上來看,騰訊的此次組織架構調整既可以兼顧傳統優勢,又可以把握好全新的機會。
再者,騰訊的基因決定了它會妥善應對挑戰,實現逆風翻盤。
正如騰訊官網文件顯示的那樣,騰訊成立至今,始終保持著自我進化的基因。正是由于這種基因的存在,也讓騰訊面對新情況和新問題能夠妥善應對,逆風翻盤。
無論是2005年升級為BU(Business Unit)事業部制,還是2012年升級為BG(Business Group)事業群制,其實騰訊都實現了成功的升級和重塑。這次騰訊的組織架構調整是騰訊進行的第三次基因。有了騰訊前兩次成功進化的案例,這一次騰訊同樣有實現逆風翻盤的信心和勇氣。
正如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表示的那樣,我們不只是要專注眼前的業務,更要立足于長遠發展。戰略升級的同時,騰訊將繼續加強前沿科技的研發。
盡管騰訊此次戰略調整受到了來自外界的質疑,但是作為中國首屈一指的科技巨頭,騰訊的此次戰略調整同樣值得我們期待。因為有了騰訊前兩次的成功進化的加持,第三次進化讓騰訊有足夠的信心應對新挑戰,并實現再一次的華麗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