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新戰略背后有何“新”含義?
在我看來,騰訊這次戰略升級最大的看點就是新成立了兩大部門,即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而新部門成立的背后,正藏著騰訊面對未來競爭的全新思考。
扎根消費互聯網,新戰略將繼續鞏固其平臺和內容優勢
在中國互聯網行業當中,騰訊可能是擁有億級以上用戶基數平臺最多的企業。在原社交網絡事業群(SNG)中,有QQ、QQ空間等社交平臺;原移動互聯網事業群(MIG)中有QQ瀏覽器、騰訊手機管家等工具性平臺;而在網絡媒體事業群(OMG)中,則有騰訊新聞、騰訊視頻、騰訊體育等內容平臺。不過,在此次戰略升級和組織架構調整之前,這些平臺原本屬于不同的事業群。但很顯然,分而治之可能并不適合今天這個騰訊面臨的新形勢。
特別是在移動互聯網紅利期消失的今天,再形成新的平臺的機會正在變小。在線上各個垂直的領域,都有相應的億級用戶平臺來滿足用戶的需求,重要的是如何挖掘自身平臺的成長潛力。
在這個新形勢下,騰訊原有的內部競賽的方式可能并不適用,特別是在消費端,新的平臺級產品誕生的機會已經越來越渺茫,如果這時再在不同部門之間進行產品競賽,只有內耗而無進步。順應的,應該部門間互通有無,最大化的發揮平臺之間的協同作戰能力。
因此,騰訊新成立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其本質就是要減少內部資源的損耗,將內容、流量等資源實現在平臺間的打通,從而使得騰訊平臺化的優勢更加明顯,進一步提升用戶在各個平臺間的體驗。
另一方面,內容即流量,內容即入口也早已是行業共識。提升用戶在平臺的訪問體驗,無疑可以極大的存留更多的老用戶。但對于新用戶而言,最大的吸引力還是平臺上優質內容。特別是在現階段的互聯網而言,內容并不稀缺,相反正在呈現爆發態勢,讓人眼花繚亂,真正稀缺的是優質內容。
事實上,騰訊同樣是國內擁有最多優質內容的互聯網廠商之一。僅以騰訊視頻為例,僅在第二季度,就有《扶搖》、《結愛·千歲大人的初戀》《三國機密之潛龍在淵》《萌妻食神》等優質IP劇和《創造101》《明日之子》《吐槽大會》等超級綜藝、《斗羅大陸》《沙海》、《如懿傳》《斗破蒼穹》、《雙世寵妃2》《鬼吹燈之怒晴湘西》《全職高手》等獨家頭部內容。
這些優質內容的存在,使得騰訊視頻毫無疑問的拿下行業第一。據艾瑞mUserTracker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7月,騰訊視頻移動端在月度獨立設備數、日均獨立設備數、月度總有效時長等核心維度上均位列行業第一。
正如騰訊公告中所言:“一方面,內容將有助于豐富和提升平臺的用戶價值,是平臺對用戶的“磁力石”;另一方面,各大平臺也大大激發了內容的傳播效力,成為了內容流轉的“放大器”。”
顯而易見,內容需要平臺作為載體,平臺需要內容進行用戶的沉淀,兩者密不可分。因此,騰訊此次戰略升級,成立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將對原社交網絡事業群(SNG)、原移動互聯網事業群(MIG)、原網絡媒體事業群(OMG)中,與社交平臺、流量平臺、數字內容、核心技術等高度關聯且具有高融合性的板塊,進行有機地拆分和重組,無疑有利于促進平臺的用戶沉淀,以及優質內容的持續生產和商業變現。
擁抱產業互聯網,打贏云與數字化市場爭奪戰
然后再來看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根據官宣,新成立的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即Cloud and Smart Industries Group),將整合騰訊云、互聯網+、智慧零售、教育、醫療、安全和LBS等行業解決方案,推動產業的數字化升級。
在經歷了長達二十年的發展之后,放眼國內互聯網行業,目前能夠與騰訊比肩的只有阿里巴巴,兩者之間就像“照鏡子”,雙方之間業務競爭越來越多,幾乎都深入到了對方腹地,互為最大的競爭對手在行業更早已是共識。
在社交、游戲乃至內容等領域,騰訊無疑都是贏家。但是在云計算領域,騰訊始終被壓制。特別是近年來,阿里云牢牢占據市場第一的位置,其每年一度舉辦的云棲大會已經成為行業盛會。相較而言,騰訊云雖然緊隨阿里云其后成為行業第二,但是在近幾年發展有些起伏,高開低走。
在外界看來,騰訊云如此被動主要與受制于其在騰訊公司戰略定位的掣肘。眾所周知,騰訊云的起步并不晚。早在10多年前,騰訊就開始布局云業務,只不過當時只用于滿足QQ、微信、騰訊游戲等內部需求,并未對外。而在2013年底,騰訊云開始正式全面對外開放,同時提供企業和個人的公有云服務,依托QQ和微信兩大平臺,騰訊云開始接入大量企業和個人用戶。
不過,在原有的組織架構下,騰訊屬于SNG社交網絡事業群,這使其無法與阿里云在同一個戰略層面進行競爭,獲得的支持和資源也有限。而在這次組織架構調整之后,云計算業務在騰訊內部的戰略地位獲得了極大的提升,同時也意味著騰訊云與阿里云的競爭正式“從守轉攻”。
另一方面,近年來,騰訊已經越來越認識到云計算業務的重要性,并開始大力投入和重點布局。騰訊董事局主席兼CEO馬化騰在最近幾次重要的行業會議當中都提到,數字化轉型對未來是一個重大機遇,通過公共服務,民生、政務等領域進行數字化轉型,可以解決社會痛點,改善民生。
特別是在金融領域,基于自身業務淬煉而來的成熟技術,以及在大數據、AI等前沿技術方面的高投入,騰訊不僅能向金融客戶提供包括公有云、私有云、金融專區等全模式場景的云服務,而且還能夠為金融行業輸出智能服務、智能營銷、智能風控、智能反欺詐等優勢能力。
根據了解,截止目前,騰訊服務的金融客戶已經超過了6000家,合作客戶包括150多家銀行,40多家保險公司,20多家證券公司以及幾千家互聯網金融公司,其中包括中國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浦發銀行、華夏銀行等國有的大中型銀行都與騰訊云進行了合作。
除了金融之外,騰訊在政務、醫療、工業、零售、交通等領域都已經創造了大批數字化轉型成功探索的案例,正在助力各行各業打造自己的超級大腦。數據顯示,騰訊云目前已經有2000多個合作伙伴,行業解決方案更是超過60個。
可以看到,騰訊的新戰略非常清晰,一方面是鞏固自身在社交平臺、數字內容等消費互聯網方面優勢,另一方面面向未來的即將爆發的產業互聯網市場,進行公司資源的整合和部門重組,主動出擊。
騰訊因何主動求變?
實際上,關于騰訊這次戰略轉變,不少人認為是因為騰訊最近股價波動或一些質疑所致。但在我看來,騰訊這次主動進行戰略變革,卻另有其因。
首先,騰訊從來都不缺乏變革的勇氣,甚至可以說其有主動進化變革的基因。在此之前,業界熟知就有兩次大的主動變革,第一次是在上市后的第二年也就是2005年,騰訊將內部部門升級為事業部制,這使得騰訊正式從初創公司的粗放式管理進入到精細化、規模化的生態協同運營管理階段,從而讓騰訊從單一的社交產品升級成為一站式生活平臺。
第二次則是在移動互聯網處于爆發初期的2012年,已經成長為互聯網巨頭的騰訊將事業部制升級為事業群制,不僅確保了騰訊從PC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過渡升級,并且還借助于技術“連接一切”構建了龐大的移動互聯網開放生態。
在前兩次戰略變革之后,騰訊實現了人與人連接,并逐步向連接人與設備和連接人與服務之間邁進。而這次戰略升級可看作是騰訊面向未來競爭的升級和延伸。特別是進入到2018年,國內外經濟形勢風云突變,特別是在國內隨著移動互聯網紅利的消失,互聯網行業已經正式開啟下半場競爭。而為了打贏下半場的戰爭,騰訊因勢而變,自然情理之中。
另一方面,觀察騰訊20年發展史,可以看到,騰訊并不是激進式公司,一直以來都是穩扎穩打,一步一個腳印,在一個市場站穩腳跟,建立深度連接,獲得絕對優勢之后才會向下一個領域挺進。
先是在社交領域,然后是游戲領域,再然后是內容領域,騰訊都是如此。如今騰訊在消費互聯網領域已經占據取得了相當大的優勢。站在新的時代背景和新的競爭下,騰訊重新梳理自身戰略,并進行重組和整合,正式吹響了向產業互聯網領域進軍的號角,這符合其一貫的氣質和作風。
最后,這次主動變革是騰訊貫徹其企業使命的必然選擇。我們知道,騰訊的企業使命是通過互聯網服務提升人類生活品質。過去二十年,騰訊先繼推出了包括QQ、微信等眾多平臺級產品,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大幅提升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的效率,顯著提升了人們的生活品質。
而在產業互聯網爆發的今天,作為擁有完整龐大生態的互聯網巨頭,基于其在云計算、AI、大數據等技術方面的深厚積累,騰訊主動戰略調整,將資源大幅度傾斜至云和數字化業務領域,并將騰訊云、互聯網+、智慧零售、教育、醫療、安全和LBS等行業解決方案進行整合成立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希望能夠對更多的行業和更多的企業進行技術賦能,幫助各行各業提升市場競爭力,最終將提升整個社會的效率。而在企業和社會效率提升的同時,必然使得更多人受益,讓人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結束語
經過二十年的發展,擁有超過10億用戶的騰訊,顯然早已經不僅僅是一家民營互聯網公司,更是一家對人們生活和工作都有深遠影響的公眾公司。而這一次騰訊積極求變,主動進行戰略升級,從“連接一切”到“連接未來”,其在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的同時,也將開啟更加廣闊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