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亞當天在莫斯科動力學院大禮堂向約600名俄羅斯師生做了題為“能源創新之道:從特高壓電網到全球能源互聯網”的講座。他在講座結束后對記者說,全球能源互聯網是清潔主導、電為中心、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的現代能源體系,其實質就是“智能電網+特高壓電網+清潔能源”。
劉振亞說,特高壓電網由1000千伏交流和正負800千伏、正負1100千伏直流系統構成,能夠實現數千公里、千萬千瓦級電力輸送和跨國跨洲電網互聯,并且具有容量大、效率高、損耗低、占地省、安全性好等顯著優勢,全球各大清潔能源基地和用電地區都能置于特高壓電網覆蓋范圍內。因此特高壓電網在構筑全球能源互聯網中起關鍵作用。
中國已全面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特高壓核心技術和全套裝備制造能力,劉振亞介紹說,中國建設了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規模最大的特高壓交直流混合電網,中國特高壓技術已應用于巴西電網。特高壓電網在中國取得巨大成功,為加快世界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成熟技術和成功經驗。
劉振亞指出,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對100多個國家的經濟社會、能源資源、電力供需等開展了研究,發布了全球能源互聯網骨干網架、標準體系、非洲能源互聯網規劃等15項創新成果,實現了從“規劃圖”到“施工圖”的突破。
“俄羅斯是實現歐-亞-美跨洲聯網的戰略通道,在全球能源互聯網建設中大有作為”,劉振亞說,俄參加構建能源互聯網具備良好基礎。僅該國水電可開發量就達到每年1.67萬億千瓦時,目前水電開發比例不到10%,而風電尚未形成規模開發,因此未來開發潛力巨大。
在講述東北亞地區能源互聯網建設前景時劉振亞說,東北亞能源發展面臨3方面挑戰:能源消費規模大、增速快;能源供給高度依賴域外進口;能源結構不合理,東北亞地區的化石能源消費量占其能源消費總量的90%。
“構建東北亞能源互聯網,是實現區域能源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劉振亞說,東北亞清潔能源資源豐富,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前景極為可觀。不同流域水電之間、水電與風電之間、各國電力負荷之間,均呈現明顯的季節互補性。電力市場互補優勢顯著,中國華北地區和日本、韓國、朝鮮電力需求大但本地供給不足,俄羅斯、蒙古國清潔能源資源豐富但本地需求較小,亟待擴大跨國聯網容量和電力貿易規模,實現清潔能源資源優化配置。
在闡述構建東北亞能源互聯網的總體思路時劉振亞建議,可形成區域內的“西電東送、北電南供、多能互補”的能源發展新格局。力爭到2050年,使區域內清潔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58%,每年減排37億噸二氧化碳,實現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應努力推動形成東北亞電力市場,加速區域一體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