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永宏:各位女士、新老朋友,很多CIO,非常高興有這樣的機會和大家一起來探討數據的企業架構。
數據驅動的企業架構的主題討論,之前我想先做一下自我介紹。
我在廣州讀的書,在北大進修,之后在地產圈混,后面一直都是在地產企業負責企業的信息化建設。自己的愛好也很多,爬山、攝影、羽毛球,如果說在座的各位有相關愛好的都可以加我微信,或者在線下做更多的交流。
今天這個交流議題分三部分,第一個是傳統企業信息化的挑戰,因為我看到大體是信息化的轉型。我想在開始之前我問在座的,信息化目前的側重點是什么?我旁邊的同事說他們在做智能社區等相關工作,也就是很多相關部門在做PDM、ERP、CRM、MES等等,很多的企業內部的信息化,當然也有很多同事做OA等,這些很正常。但是“互聯網+”這個熱潮,企業的老板們也意識到要向互聯網發展,所以也會提出很多的,像O2O、B2B,C2M,客戶端可能趕上我們的供應鏈,包括深圳很多做個性化的商場等。這些面臨一種狀態,我們其實既要做好企業內部的信息化,又要做好互聯網+。我們信息化的方向既要關注內部的也要關注互聯網的應用,視角從內往外走。但我們這個信息化做得怎么樣,大家只是可以說“呵呵”了,誰用誰知道。信息化做得好不好自己很難評價,需要高層領導,需要外部的專業團隊做的評估結果。其實我們現在真正的做信息化的時候更關注的是產品功能、流程,團隊能力建設,以及和供應鏈討價還價,我們比較少的去關注數據的標準化、數據周期、數據質量、數據安全等。這些其實也應該是一個我們關心的點。
我們很多企業也存在信息孤島,我們用了很多的套件,但是運用這些套件之后我們是不是省心、省力、省錢了,這個也不一定,有的人說我被綁架了,因為很多的功能要改,一改這個產品的標準,我們就發現,我們的業務流程、功能太緊密了,業務的管理和信息的技術捆綁的太緊密,造成了我們拓展性受到的一定的束縛,所以我們的業務和管理其實是需要分層的,去解耦。解耦的意思是說管理是管理,技術是技術,這個層面我們捆綁得太厲害了,我們一個新的趨勢我們要從解決他的一個解耦的關系。
還有一種是我們以前面向SOA,SOA是面向服務的架構。面向服務的架構的好處就是 原來的多了,通過A這種企業服務短線,這種插線板的方式把它串接起來、共享起來。現在隨著互聯網技術架構的出現,新的技術是服務架構能夠分布式的去調用,在一個微服務架構里是發展趨勢。
我們的IT基礎架構,剛才也提到,我們向云端遷移,前端的市場做得挺好的,但是后面怎么去營銷。大家很多說是考慮安全的問題,考慮運維的能力,我們團隊遷到云平臺架構我們怎么去掌控,有時候受到了很大的牽制。我記得以前亞馬遜的平臺就說過,平臺架構從測試到應用,再到故障檢測,這個是一個策略,但是有一個特點我也非常認同,不是所有的IT基礎架構都向云端遷移,一定是有我們注重的一些分析可能會涉及到云,包括有重大價值的私有云。也就是說混合云是未來的一個常態,不是說把所有的都進行遷移。
還有一個是在我們內部企業應用方面其實也是一個挑戰。我們的APP的應用,一個接著一個需求,老板說這個很流行,但是這里面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傳統的開發模式叫做客戶性開發,客戶性開發大家都清楚就是把開發有一定的需求,一步一步做,循規蹈矩,這樣做的特點是他的開發周期慢,交付周期也慢。
我們的移動平臺現在也是百花齊放,勢必會造成沒有一個統一的開發標準,沒有一個統一的管理,安全也是一個問題。客戶與客戶之間,系統與系統之間的整合需要一個標準,這樣都需要我們需要考慮的統一的云平臺的架構,需要做的事情。
前面兩點多多少少會遇到這些問題,當然也有一個很好的方案,我們需要怎么來思考呢?有沒有這種方法?能夠讓我們企業信息化能夠有一種工具或者是方法或者是思維,能夠解決這些問題。當然,國外的信息化的已經提出了一個企業家的概念,相信大家多多少少的會理解。
講企業架構之前,大家常常會引用這個案例,就是溫徹斯特的鬼屋,這里面有一個故事,溫扯斯特其實是來福槍的發明者,他死了之后就給了他妻子2000萬美元的遺產,她繼承金之后兒子不到一個月就夭折了,這個繼承非常不順利,然后有一個巫師告訴她因為她老公發明的來福槍殺了人太多了,你需要對這些幽靈、鬼魂需要做一些賠償,她聽到這個后非常害怕,所以就滿足這些鬼魂的需求。所以信息化有時候類似這種。這就是說他做出的鬼屋的形狀,大家可以看到,一進去就像是鉆狗洞一樣,他設計出一個門就是這樣一個陷阱,整個外形也非常的怪,整體房屋建設是比較隨行,想怎么建就怎么建,鬼屋信息一體化,現在是鬼屋建設界的奇葩。像這樣一種形狀,其實這里面就是說,通過鬼屋我們思考一個問題,我們在設計一個東西的時候,其實是要把它放在一個更大的環境里面去看這個問題,就像把這個椅子放在一個房子里面,房子又有一棟,一棟里面可能有小區等等。也就是說我們在考慮一個事情的時候,一定要在他的之上去思考這樣的問題。
引申出來我們做信息化,它的政策轉型也好,或者是涉及一個事情要跳出IT這個視角來做設計。
企業架構,我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這個概念不是陌生的,企業其實可以是一個公司,或者是一個政府,也就是我們做的企業架構是分層的。架構其實就是一個事物之間的結構,也可以說是企業內部組件和組件之間的關系,這些關系模塊的原則標準以及一些策略加起來,我們可以理解為企業架構。這個企業架構在標準框架里面有這樣一些部分,就是業務架構、應用架構、數據架構、技術架構,我把文字標識一下,架構愿景,我個人覺得架構愿景是我們欠缺的,為什么說是欠缺的呢?這里面涉及到一個思考,我們說這個業務架構是什么東西?為什么欠缺?因為業務架構看看它包括什么內容,首先包含了商業模式的分析,我做什么業態,我是做商業、地產還是旅游。還有我的業務域里面的業務流程,業務能力,業務的機構,包括績效管理的能力,也包括我們IT的能力,創新能力,以及我們總體的需求的管理能力,需求的分析能力。所以我們的業務架構就會發現,這個公司其實是我們負責的。
我們再看什么是數據架構,業務架構大家都很熟悉,我就不講了。數據架構我說一下,你們看一下,數據域,物理模型、數據編碼標準的規范,數據分布在哪里,數據的管理平臺,這些內容是數據的架構。大家來看一下所謂的企業信息化轉型設計的一個架構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企業架構的規劃,解決方案的架構,這個模型也是一個叫做戰略匹配模型里面的,就是我們企業戰略,IT戰略,有四個方向,可以從業務上面到,我們公司目標確立,形成我們的組織架構,這是一種方向。還有一種方向是我們制定了公司戰略之后再到了我們信息化的市場,很多人說我在這個公司的業務架構是什么,作出我們的戰略,然后又作出了我們的IT架構是什么,當然有的企業從業務戰略直接跨到了IT戰略。我說我們的企業通過IT戰略直接做這種架構是什么,這種情況也是經常有發生的。根據企業架構,我們出來了相應的解決方案,大家可以看到這種設計方法,其實有好幾種方法。
第一我們可以通過自頂向下去理解轉型的方法,IT架構,再到信息化項目,這是一種方式。還有一種自頂向上,這里面我強調了數據的關聯,還有兩者結合,自上而下的去梳理,自下而上的去做。還有一種方式是我們對業務需要去快速擴張,我需要由點到面去逐步擴張一種方式,這是一種思路。還有一種思路是我直接參考這些模型,這也是一種方式。
這個是我們從信息化轉型的架構去理解。大家看整體三個層面的,同專業規劃到信息化架構、業務架構、信息化上面,這樣的方式,或者是用這些參考模型去做,有沒有用?怎么去落地呢?當我們真的去研究的時候發現很難,為什么難?因為我們說企業的業務架構通常是行業模式這些東西,CEO、COO們負責,IT部門最多是負責流程、IT,我們從這種程序到理論框架去落地的時候非常難,大家看看也有一些有遠見的企業他們去組成管理部門去主導設計,這也是一種方式。
我們剛才說到,確實理論上非常好,我們落地也非常好,這個時候我們怎么去考慮有沒有一種方式去思考,讓數據驅動企業架構。數據驅動也包括,數據驅動,它的本質是什么?其實就是希望高層重視起來,還有一些操作模式,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去關注的,可以說本質就是為了科學決策。但是我想不僅僅是一個技術,我覺得它是一個思維,我們再次確認數據不僅僅是一種技術,它是一種思維。
我們做什么事情需要思維,需要去理解,我們的數據的生命周期到哪里,包括數據的管理,要整合內外的數據,這是對數據驅動的理解。
如果說 回過頭來我們看信息化轉型的架構,如果說我們說數據驅動就是這個圖,如果說我們用數據驅動的理念來看這張圖,我們是不是從這種數據的需求的角度去看我們的信息化的架構。比方說業務架構上面,他們為什么要產生,目的是什么,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缺乏一些運營的數據,從這個層面可以去思考。
企業的業務架構層面去思考的時候,其實會發現,缺乏數據的集成,數據之間是缺乏共享狀態。從解決方案上看,我們最終的信息上去之后,最重要的是從這方面去驅動,我們是從自上而下的去看,這個是我們所要關注的功能、流程。
數據驅動的這個模型是企業架構的一個鼻祖。這是他的一個基本框架,基本框架里面我覺得這個框架的學習點在哪里呢?數據是什么?功能是怎么樣的,網絡在哪里,決策是誰,誰需要,什么時間,目的明確了沒有,哪個維度?數據的空間是什么?業務的模型是什么?信息系統的模型是什么?技術的模型是什么?最后怎么展現?這些我覺得它是一種思路的學習,我覺得這種模型是很有用的。
再講一個數據驅動的管理案例。
這個管理案例,我們為什么說它是一個數據驅動的案例呢?這個項目當時也是通過數據來驅動的,參數去產生,它的一些方法和思路我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這個背景是這樣的,房產開發要和我們的項目數據源頭抓起,要統一規劃和管理,產品類型需要標準化,產品類型能夠和線上的數據中心,同時能夠和整個公司信息化管理,同時能對財務的數據進行統一管理,圍繞這個項目的開發運維,這樣一個過程形成一個數據的分開管理。希望從三個層面,第一個是高層,希望通過多個角度獲得一個什么樣的報告,對數據的加工。業務管理層希望能夠獲得時時觀看的數據,包括各個專業部門。業務操作部門實際上是關注數據的產出效果,有很多必要的需求。第三點,應該說地產公司里面經常見的,很多業務公司沒有數據的標準。運營平臺上你說是兩期,他說是四期,運營平臺、銷售平臺相差20多天,大家覺得很可笑,但是確實存在。
這個事情很重要,通過這個指導小組確定我們項目的目標,派了一個銷售團隊和一個子銷售團隊,產生了成果之后再通過系統流程里面去,大概是這樣的過程。
改進策略,能夠管理什么,數據溝通非常的緊迫,跟外面的廠商也溝通,形成了一個方案。我們現在這個指標情況是什么樣的。通過各方的參與,因為這個數據的標準非常大,同時我們也是求同存異,很重要的是梳理了整個業務系統的,數據的流向,到底是怎么去整合,數據的關系。因為我們說數據最大的一個是說要劃分這個系統的邊界,業務的流程。
最后,這個系統上線之后,標準化的數據平臺。通過這個項目和整體的實踐,在項目的數據方面形成了一整套的標準。還有我們通過系統之間的對接,實現了聯動。有一個地方要注意,系統之間有一個實施,銷售系統發生了變化,財務系統相應的東西,這些業務有沒有變化,到一個層面的營銷,同時又涉及到管理層。
通過平衡各方面的需求,一定要從業務標準考慮到,否則很難落地,對目標的控制措施,我們后面系統的相關權限是非要收回,不收回的話這個數據發生了變化,數據又亂了。
所以說這個項目其實自始至終是數據的問題到數據產生價值的驅動,都有這樣一個設計。
我們再看一下關于數據方面的幾個問題,數據治理,我們知道數據治理是非常大的一個概念,包含了數據的標準化,數據的質量標準,數據的及時性怎么樣,數據建立一個統一的共享,數據的安全,數據之間的機制,這些其實我們的一個數據治理方面的專家近期剛剛牽頭去做的這樣一個國際數據的標準,有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
最后,我再講兩個,剛才說有幾個驅動,從數據驅動再到業務上的驅動,戰略驅動。我們做企業的信息化轉型可以自下而上,我們可以看到這幾個方面的一個差異,比如說我們技術驅動,這些技術去驅動優化我們的架構,這是一個應用,新興模式的,但是變成了我們的IT的業務,所以驅動就變成了這樣一個問題。數據驅動其實比較好的就是中高層的支持,體系化的做這個事情,但是有些不足,很多東西涉及到數據變化,數據的組織權限利益問題,可能沒有,因為你的數據驅動很難會引起高層的重視到這個問題。還有一點是我們涉及到的業務架構,可能是從某一方面,相對是局部的。還有我們最終我們希望是一個自上而下的戰略驅動、頂層設計等,但是這個是需要考驗我們的所謂的天時地利人和。
整個的分享還不成熟,后面我們有時間再私下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