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年關已近,年的氣息已濃!那抹中國紅,在每一個中國人心里,都帶著溫暖!IT人,在冷靜中進行著思考,在思考中擁抱熱情!
2015年1月31號,由企業網D1Net主辦的 “2015北京部委央企及大型企業CIO年會”現場,火紅的福字掛滿會場,燦爛的笑容洋溢,各行各業CIO老朋友們相聚一起,在分享,在討論,即輕松也嚴肅。
的確,互聯網沖擊下,CIO們的工作如何開展?傳統行業在大潮沖擊下如何應對?大數據到底怎樣得到應用?而在這所有的變革中,CIO自身如何得到發展?“新常態下變革中的IT和CIO”----此次年會的主題,極好順應了當前CIO們的深度思索。
此次CIO年會,邀請了大量來自政府以及一線的CIO到場,在國家戰略層面、云計算、大數據、CIO職業規劃等方面進行了分享。
以下為萬達集團電商數據部原總經理郭煒的演講:
上圖為:萬達集團電商數據部原總經理郭煒
郭煒:各位領導大家下午好!我給大家分享的東西更加互聯網化一點。我今天跟大家分享四個話題。第一、O2O的大潮。第二、大數據不止于大。第三、大數據和云服務的關系。第四、潘多拉的魔盒。
O2O的大潮
第一、什么是O2O大潮,2014年叫做O2O的元年,各種各樣的O2O企業蓬勃發展,在我看來,O2O主要就是抓住了懶人經濟這一點。比如我這里列出很多創業企業,大家說懶的出去吃,可以用餓了么,如果你覺得做菜做的不好,可以用手機一劃,請一個大廚到你家做飯。如果你懶得收拾家,有非常多的家政服務,你手機一點,第二天阿姨就給你上門做服務了。如果你懶得開車,非常火的快的打車,易道,滴滴打車,包括喝了酒以后,可以找E代駕等。如果懶得去醫院,也有像春雨,可以手機點一下,第二天就有人上門給你做按摩。包括現在廣告里做的特別火的,還有像懶得買菜的等等。
在去年其實出現了大量的O2O企業,它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一個是現在的傳統互聯網已經轉型到移動互聯網。那么,在過去的時候,大家去想,做線下服務的時候,手機移動端現在已經沒有了,阿姨到你那兒做服務,服務完,直接就可以跟你當面做結算,以前這件事情必須在電腦上做。移動互聯網現在越來越發展,O2O這件事情才相應的進步了。
第二、O2O的地方,大家都說要做去中介服務,要做一些增值服務,它通過O2O這個平臺,把過去咱們覺得很麻煩的東西通過這個平臺做轉化,提供更多的便利。
第三、所有的O2O企業都是非常的垂直,非常專注,是小而美的互聯網創新的模式。在這個大潮之下,所有的傳統企業也全都動起來了,像去年萬達電商,海爾電商,上汽電商等等。其實傳統企業做電商的時候不外乎這三條路,和在座的老總當年做CIO一樣,就是你是自建的還是購買的,跟這個思路有點相似,只不過每一個公司用的方式不一樣。比如萬達、海爾,都是新建一個公司,叫做自建。比如萬達集團剛剛購買了快錢,因為互聯網企業是有基因的,而傳統企業這些基因是缺失的,這些渠道也是沒有的,不如買一個,直接放進來整合我的業務。第三、就是通過孵化,很多傳統的金融企業,他在做互聯網的時候,會直接孵育四到五個團隊,就像創業企業一樣,給你相關的資源,給你資金,給你人員,四個方向,最后哪個方向跑贏了,用重金推廣,最后也可以把自己的創新做出來。
究竟怎么做呢?我借用一個圖來說明。大家可以看到A、B、C、D四個象限。從A說起,自己的企業你是主流機構負責,原來的流程都是原有流程,但是發現這個工作量非常大,要從一個新的部門運營你新的所謂電商或者O2O的團隊。但是,像美的,原來企業流程還是沒有發生變化,只不過做一個簡單的門戶,比如做一個網站。B、跨機構項目組,C這個流程,其實是比較困難的,我原來的業務可能和現有的業務已經不一樣了,比如我原來做線下的只是賣一些生活服務,現在線下要賣商品,可能有相關的運營,相關的物流等等,有新的流程,我必須要成立一個新的機構,然后筑起一個團隊,才能把這個事情做好。D是成立一個新的品牌和新的考核。
互聯網創新的三個關鍵
最終,無論怎么樣做創新,每個企業做自己的互聯網區域觸網的時候一定要從這三個關鍵來看:
第一、我們要看自己企業的流程,新的企業和原來企業的流程如何?我的資源是哪些?我的企業過去核心競爭力,哪些資源是我企業本來就有的,哪些是將來線上能夠帶來的。價值觀就是我的企業原來是什么樣的,對于新的互聯網,觸網O2O無論是部門也好,新建公司也好,它的價值觀應該是什么樣的,這是第一個企業自身考慮的。
第二、從用戶角度出發。最終用戶,無論是2B,還是2C,最終用戶他需要什么,我們能給他帶來什么東西?哪些是他需要的,這是從用戶角度出發。
第三、核心價值,每個企業我們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哪兒?我自己做這個事情的時候,和別人哪個地方不一樣,哪些地方是我的優勢。去年有很多互聯網企業把自己的傳統企業都去互聯網化,都做自己的電商,但發現遇到了各種各樣的一些問題。
跟大家分享一下大家經常遇到的一些問題:
第一、利益關系,傳統企業有新的電商部門,或者新的電商公司。這個電商團隊和自有團隊之間是什么關系?我原來新建的電商業務和原來自有業務之間是什么關系。我使用新建的電商渠道和原來自有渠道之間是什么關系?作為管理者,必須把利益關系想清楚,因為任何一個部門,一個公司它之間一定是在商言商,一定是給對方有利益,或者有好處,他才能支持你做線上或者線下的推廣,如果沒有利益,這可能會出現問題,這是我看到的第一個問題。
第二、過度管理。大家其實都是各行各業企業里面的專家,咱們的經驗原來都是自上而下的,因為我在這個行業我很熟悉這個行業,對這個行業的決策和經驗,保證我做的這件事情一定是正確的。所以,在過去傳統企業我們做管理的時候都是自上而下做管理,其實電商領域是有用戶導向的。無論屌絲經濟也好,懶人經濟也好,其實是由底層的產品經理通過他對最終用戶的想法想出這個產品整個流程是怎么樣的,在網上做整個的運作。所以它的互聯網創新的時候是自下而上,而不是自上向下的。作為管理者,我們都希望能夠很好的把電商這件事情做好,所以我們會花很多精力,不斷的去看他自己原來電商發展的如何,應該怎么去做,反而大家會發現,可能過渡的管理,越管理這件事情可能越偏,因為最終作為互聯網來講,它是要接觸最終用戶的需求,而不是咱們原來想的管理者的這些想法,所以第二個注意點是過度管理。
第三、價值觀。其實價值觀體現在很多方面。在過去的時候,作為咱們傳統的CIO這些老總們,都知道犯錯這件事情是很可怕的,一旦出錯了,肯定要被說。但是,在互聯網里面,它不怕犯錯,包括現在互聯網企業出類拔萃的這些企業其實都是不斷試錯,錯了沒關系,再調整方向,它會不斷的調整方向,最終耦合這個方向再前進。而在傳統企業,可能覺得這件事情試了三個月錯了,這幫人都換掉了,所以這樣其實是對整個價值觀有沖擊的。我們需要能夠說服老板,其實對于互聯網來講錯是正常的,錯了以后,要不斷的迭代和修改,才能產生新的價值。
第四、O2O。我其實一個“O”寫的很小,另一個“O”寫的很大。小的是Online,大的是Offline。因為大家都知道,最近做這些電商會引進大量的互聯網人才。互聯網人才其實他原來就是完全做線上這一塊,他的觀念改一個業務流程很簡單,找產品經理,把這個業務改一改。實際上做O2O的時候完全不是這樣,因為我們真正在線上改一個流程,可能線下推廣的時候,可能是一千家商鋪,可能兩萬的門戶,或者是幾萬個銷售人員他自己的流程發生變化。所以,在這個變革的時候,可能比當年CIO們做ERP,做推廣可能還要更加艱難。是因為它真的涉及到整個企業當時的利潤產生的流程,而不是原來ERP只是生產的這個過程中。
特別是像現在大家都是大型企業,大型企業在去發生一些變化的時候,可能除了流程本身的變化,還會面臨方方面面的,各種各樣的問題。船大不太好掉頭,船小才好掉頭,所以這個領域大家都會遇到O2O的問題。
所以,我用傳統企業轉型總結了一下這個PPT。如果我們做的不好,傳統企業轉型的時候可能就會遇到困難,會死掉。第二、如果我們找到用戶的關鍵點,我們在線上聚了這些人氣,其實它是可以極大促進線下的這些交易的。第三、如果作用O2O轉型的是我們真的發現在O2O里用戶的痛點,O2O是一個萬億級的商業模式,我們真正找到一個商業模式,肯定是原來傳統企業轉型的一個盛宴。所以,這是我對O2O傳統企業轉型的一個粗淺的理解。
我用樂視CTO袁斌的一句話總結一下O2O,他說:“打敗海爾的搞不好是優衣庫,打敗西門子的搞不好是家樂福”。我非常贊同剛才王總說的,我也同樣認為O2O的成功者其實他是屬于深刻了解線下業務,同時具有互聯網創新精神的人。我剛才自己講了講O2O大潮下的一點粗淺的認識。也是比較短淺。
大數據,不止于大
所以,我后面講講我自己的老本行。主要就是O2O下的大數據。O2O跟大數據最近大家炒的非常火,前面寧主任也提到,國家這塊也對大數據非常的專注。第一個我的觀點就是叫做O2O的大數據,不止于大。為什么?第一、技術大。什么叫技術大?我的大數據究竟是什么,是不是把企業的數據倉庫建起來,大數據就有了?其實對真正的傳統企業來講不是。我的觀點是如果要把真的一個企業的大數據做出來,互聯網思維來講,就是把你的企業現象得變成一個互聯網。怎么去做呢?
第一、能夠實時的采集企業內部生成的所有數據,所有數據包括所有接觸點的數據,比如呼叫中心,比如售賣點,比如剛才我們提到的工業4.0。就是你企業當中每個流程當中的每個細節數據,你能夠實時采集到云端,這件事情做好,這個是大數據做的第一步。
第二、前面提到你要采集數據,里面一定要提到我相信在未來兩到三年非常火的技術就是物聯網。
第三、物聯網技術才能把原來傳統企業里想的這些東西互聯網化,待會兒我會專門講講物聯網和智能硬件的部分,后面會給大家詳說。
第四、知識庫和數據挖掘的技術。為什么叫知識庫?因為過去大家都是做大數據,做數據倉庫,大家知道數據倉庫要做清晰,但是在大數據這個環境下,大數據的特點就是數據量非常大,如果按照原來傳統的觀點把這些數據做加工,其實失去了數據本身的價值。
這里面我們會用到比如像知識庫。大家知道比如零售我們會買一些衣服,這些衣服的名稱可能千奇百怪,都是不一樣的。品類,如果是第三方商家,我們很難約束,可能品牌名字就亂七八糟。怎么把這兩個品牌名字當成一個呢?其實這里面就會用到知識庫里實體識別的技術。比如兩個實體名字不一樣,但是可能這兩個東西完全是一樣,通過他的相關性,還有購買的相關性,和在大數據的內容我們理一理,這樣才能不使得原來我們采集到的這么多大數據都留在我們所謂的Hadoop平臺上,或者其他的平臺上。這是在O2O大數據,傳統企業大數據的時候,技術本身是大,已經不是過去我們想的親自加工,也不是過去所想的單純建一個Hadoop平臺,這是第一個數據大。
第二、范圍大。因為在座也是各位老總,我正好做一個小調查。多少位老總在看微信朋友圈的時候看到微信的廣告?多少老總看到了寶馬的廣告?多少老總看到了沃爾沃的廣告,有多少老總看到可口可樂的廣告?大家會發現,騰訊做用戶推薦的時候,他也是用了大數據技術去推送適合的人群來推送這個廣告。包括我,包括以前我的老板,我們都看到了可口可樂的廣告。是他騰訊的技術做的不好嗎?不是,因為騰訊有很多我的朋友和同事,數據挖掘做的非常好。是因為騰訊有的數據都是交往圈的數據,聊天數據,他通過這個交往圈的數據和聊天的數據定位是不準確的,因為它這個數據盡管大,但是有價值的東西非常少。所以,這個里面會提到一個東西,像騰訊這樣的企業也會缺其他的數據。
大家以前聽到一個概念,我們會打破企業內部的信息孤島。我想經過接近十年的數據倉庫的建設,每個企業自己的數據倉庫應該建的非常好了。但是,在新的大數據的環境下,其實我們企業內部的信息孤島是沒有的,但是我們每個企業成為了一個信息孤島。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我們給最終的消費者,或者給商家提供相關信息的時候,它一定是缺失的,所以就會出現像騰訊推薦廣告這樣的東西。
我自己的一個觀點,在未來,可能幾年內,我的理解一定會出現大數據聯盟,這種大數據聯盟是基于傳統企業原先自有的數據,所有的明細不會分享給其他企業,但是會抽象到某一個層次,再和其他企業做互動。在大數據的聯通之下,有幾種方式達成。一種就是服務購買,也有去做并購,去投資,這個數據其實是企業需要的,我花錢把它買下來。第三、數據的交換,在咱們企業的某一個層次,將我們自己的數據和另一個企業的數據在某種層次上達成互換,這樣我才能夠給對方和我們自己產生更大的價值。所以,我的觀點是在大數據這個環境下,未來一定會產生大數據聯盟,大家知道像騰訊、百度、萬達合作,這些合作之后,大數據會進行互換,或者未來在一定程度上互換其他的數據,這是我在大數據范圍大的上面來說的。
最后,展示大。在大數據的條件下,我們展現形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因為數據量非常大,已經不是過去咱們看到的報表,它是多維度,多層次的數據,我怎么能夠把它非常好的展示出來,這個其實是一個挑戰。我們目前其實在國內也都在探索當中,只有把數據展示好了,讓大家都了解大數據了,大數據才能發展的更好,這是剛才提到的大數據不止于大這個觀點。
我最后也總結一下大數據不止于大這一塊。首先,企業的大數據一定不是BI,也不是Hadoop,也不是數據倉庫。我用四個字來總結企業大數據。就是快廣專深。快,就是實時處理,能夠實時把產生的數據傳到大數據平臺上。廣,就是除了企業內部的數據之外,還有企業外部的其他數據,也許是大數據聯盟,也許是通過互聯網,也許是通過其他。專,就是數據挖掘,我們用到專業的數據挖掘的技術。深,就是把大數據這個技術深入到企業非常明確的流程。
第三、大數據和云服務之間的關系。剛才寧主任也好,孔總也好,都說到云服務的觀點。為什么我覺得大數據將來回歸計算和云服務捆綁到一起是非常有效的。第一個觀點,因為在未來幾年之內,我相信物聯網會極大的發展。物聯網指的是大家可以看到,我們的這些手機,手環,智能門鎖,智能設備。隨著他們的這些發展,大家會發現真正的去采集,我們去找這些用戶,它的這些數據已經不是過去從企業自己的內部系統里面收取。那么,它已經是從外面的這些互聯網上面把原來歸屬到咱們企業的這些設備的數據采集上來。那么,它一定是通過互聯網到云端,這個云端如果企業自己自建,可能會有一個麻煩。如果有第三方的云服務,可能會好一些。
第二、對于數據來講,是企業的命根子,不能把這些數據外露,這是每個做CIO,或者做相關數據專家的基本觀點。現在隨著技術的發展,我們加密技術已經由軟件變成硬件了,大量數據的算法、加密,公鑰,私鑰,能夠實時的加密和解密。它的技術的發展能夠帶動原來把咱們不放心的這些數據放到云端,第三方把數據下載下去,沒有密鑰還是不知道這個數據是什么。所以,隨著加密技術,軟硬件的發展,把數據存到云端,變成一種趨勢。
第三、挖掘服務。這些挖掘服務本身挖掘的人才是很稀缺的,是在目前來講很難找到做數據挖掘算法非常好的。每個企業其實把這個東西像知識庫,像剛才說的這些算法,每個企業都做一套其實是一種浪費。我必須要提供一些云服務,就是云的挖掘服務,能夠基于這些數據做一些相關的處理和提取,最終是一個共有的服務,能夠直接共有,這樣其實是省了企業的成本。
第四、Hadoop技術。剛才我提到大數據不止于大。我們真正做大數據的時候,無論企業內部的數據,同時我還會把互聯網上很多相關的新聞、點評等等這些相關的數據都會卡到我們自己的大數據平臺上。那么,對于每個企業來講,如果都把這個Hadoop都劃一遍,其實是很難的,能把它整合好,放到云端,給所有的企業提供服務,這對咱們自己來講是一個好處。
第五、開源平臺的維護,大家知道Hadoop 、Store都是開源的,如果我們現在把它做成咱們企業的大數據平臺,其實它從把這個平臺建起來,到真正能使用起來,它中間有一段距離,這段距離,至少我建團隊的時候發現不得不找兩個人,或者三個人,專門對Hadoop技術做相關的維護,或者封裝。而且大家知道Hadoop被互聯網炒的人才非常貴,對我們來講,其實是比較大的負擔。所以,我的理解,是將這些開源的平臺,包裝成大數據相關的服務,在上面提供相關的大數據服務,可能對咱們企業來講會更加便捷。
最后,大數據聯盟。因為在大數據聯盟的時候一定會存在第三方讓我和另一家企業交換相關的數據。這個數據肯定是在云端的。所以,我在這里面,我的觀點是在未來的幾年里,大數據和云計算,和云服務一定會整合到一起,然后給咱們的企業提供咱們想要的東西,能夠讓咱們更加便捷的節約成本,來提供這個相關的大數據加工的內容。
大數據的潘多拉魔盒
最后一個,我說一下大數據的潘多拉魔盒。大數據的潘多拉魔盒是什么?大數據的潘多拉魔盒是智能硬件,這是我的觀點。大家知道大數據的潘多拉魔盒是什么?打開以后可能出現108個妖怪,或者108個精靈,打開之后我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東西?為什么說智能硬件會加速整個大數據的產生呢?我這里面先給大家舉個例子。
大家知道,像萬達在所有的廣場部署了智能WIFI。智能WIFI其實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后來有更智能的分析。每個人裝上,你進了哪個店,行走路徑是什么?剛才買了什么東西,吃了什么飯,看了什么電影,實時數據都可以傳到云端。其實它是通過智能WIFI,以及后面一系列的智能硬件實現的。給大家看一個圖,這個圖是我一個個人畫像,其實是我原來在某萬達廣場做的一個測試,我在九毛九吃了一個飯,看了一部電影,這是我在每一個不同門店停留的時長。加上我自己相關的消費,我提取出了個人畫像,你們發現我這個人是喜歡動作片,我經常去KFC解決我一些吃飯的問題。
那么,根據這些智能硬件,我能看到這個人在哪兒?你剛才買了什么?你過去的偏好是什么?我能夠通過數據挖掘算法,能夠猜出來你可能要買什么?最后會形成一個什么呢?就是你在這兒逛了逛街,四五點鐘了,他給我推兩個,我過去很喜歡吃,但是現在還沒有吃的優惠券給我,會促成相關的交易。這只是舉幾個例子。
大家說有了這些就完了嗎?其實不是。大家都是喜歡做技術,前面微軟發布了一個智能的眼鏡,跟Google Glass有點類似,這也是一個智能設備。它會變成什么樣的?其實光是一個眼鏡可能不稀奇,但是當智能硬件加上大數據這件事情就會發生質的變化。像剛才宋研究員提到的人臉識別,現在是一個非常成熟的技術,基本上在這種光線下識別率達到90%以上,這可以出現一些什么情況呢?過去怎么去逛商場,你進一個商店的時候,售貨員會先看你,這個先生穿的西裝的品牌是什么?先估一下我的客單價,再問你這件衣服怎么樣,看你的喜好偏好,然后他會不停的給你拿,做各種各樣的推薦。
這時候如果有智能設備和大數據結合以后會發生什么情況呢?當你剛剛進了這個商店,服務員看了你一眼,他會說,先生您又來了,您上次在我們這兒買的褲子怎么樣,我們這邊有新款,您看看如何。我問過相關的同事,還有自己的朋友,他們有兩個反映,第一反映,嚇我一跳,什么都知道。第二個反映,像85后,90后的這些同學,他們覺得特別流行。給這些消費者服務的時候,你會感覺這些人享受的服務,只有那些可能在新光天地,如果你是那兒的老客戶,他才會向你推薦。而現在每個服務員,基于大數據都能夠給你提供個性化的服務。
有了這些東西,我為什么說它是一個潘多拉魔盒呢?大家可能會感覺到,有了這些,個人隱私該怎么辦?我基本上自己的一言一行,自己的地理位置,自己的所有這些東西現在全都暴露到云端了。所以,在這里我叫隱私2.0。過去咱們隱私都有自己才知道,別人不知道。現在我們會用微博、微信,我們會用各式各樣的百度地圖,現在的隱私已經不只是自己,還有云端的某一個,或者某幾個大的企業他知道你的隱私。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保護好這個隱私。因為我知道國家目前關于保護個人隱私只有一個條例,就是身份個人信息和銀行卡的信息是需要保護的,但是交易的行為軌跡這些都是沒有,處在一個模糊地帶。所以,怎么樣處理好這樣的一些數據,怎么樣處理好這個關系?我也自己想了半天,也沒有想到什么特別好的辦法,只能用一個字把這個方法給大家共享一下,那就是“道”。
為什么叫“道”?在這種環境下,作為每個公司的高管或者CEO一定要有道,企業不能直接售賣每個人的直接信息。現在在國家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的條件下,我覺得一定要用“道”這個字把握自己權衡大數據的情況,也把“道”這個字作為我收尾的這個詞。對于企業的O2O轉型和未來企業的發展來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定把整個企業權衡好各方面的關系,權衡好消費者和目標企業的關系才能達到更好的發展,今天我的分享就是這些,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