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微軟面臨著中國最嚴苛的反壟斷調查的同時,通信行業也迎來了號稱反壟斷第一案的高通反壟斷事件。按照《反壟斷法》規定,如果高通公司在國內涉嫌壟斷的情況被調查認定,高通將面臨最高超過70億元人民幣的罰款。
令人難以置信,今天全球移動通信市場快速爆發背后最大的贏家既不是蘋果也不是三星,而是高通。
作為全球移動芯片領域的領跑者,高通在3G乃至4G時代的移動通信技術領域占據絕對核心地位。2013財年,高通營收248億美元,凈利潤達68.5億美元。高達32%的凈利潤率難怪讓不少業內人驚呼“過得比蘋果還滋潤”。
尤其是在中國這一全球智能手機的第二大市場,高通通過專利費用索取,可謂是賺的盆滿缽滿——2013年248億美元的總營收中,有49%來自中國市場。這么高的盈利比例并不是說高通是中國人民的好朋友,恰恰相反,這筆錢來得并不磊落。
高通專利費壟斷是怎么回事呢?要知道隨著通信網絡的升級,全球不同國家之間的網絡制式數量越來越多,簡單說,想要支持漫游,手機就必須擁有全部的網絡識別功能,最先進的業內叫“五模十頻”,指讓輕薄的智能手機能夠支持五種制式(GSM/WCDMA/ TD-SCDMA/TD-LTE/LTE FDD)十個不同頻段,一機在手即可通吃幾乎所有國家的主流移動網絡,解決了全球漫游的問題。問題是,目前這樣的技術,在世界范圍內,只有高通一家品牌可以提供。也就是說,包括蘋果、三星、中興、華為甚至是國內的二三線手機制造商,都無法繞開高通的通信芯片技術。
技術不能白用啊,于是高通會在相關的手機上收取一定的專利授權費用。這個費用卻不是按照芯片價格計算的,而是手機定價。按照早些時候談判的消息,高通打算對4G手機收3%-3.5%的專利費,如果按照這個比例計算,那么中國的品牌商可能會非常難過。要知道,在3G時代,中國曾經與高通等專利擁有者簽署相關協議,3G手機可以不繳納高通專利費,即便如此,中國廠商也僅能維持微利的狀態,一旦被高額的專利費用綁死,那么很可能國產品牌會直接面臨一場絞殺。
類似的情況中國就真真切切遇到過。去年諾基亞被微軟收購后,市場第一時間所擔心的恰恰是怕諾基亞變成第二個高通,要知道諾基亞手里面的7000余個專利也不是小數字。
類似的事情還有不少,就拿DVD來說,中國曾經輝煌一時的DVD機產業曾經遇到過更為血腥的案例。DVD曾是中國出口創匯的高科技產業的代表,但是,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第一年,一場來自國外DVD專利權人的“專利收費”風暴不期而至,使中國企業在進入全球市場時接受到一場專利戰的洗禮。由于成本優勢,中國國產DVD產品以同類產品15%的價格,暢銷歐盟和美國市場。2002年數據統計,中國DVD產量曾經占據世界產量中恐怖的90%。
2000年,由東芝、松下、JVC、三菱電氣、日立、時代華納組成的6CDVD專利聯盟,出臺了DVD專利許可激勵計劃,開始與中國DVD企業就專利使用費繳納問題進行正式談判。2002年4月,6C聯盟與中國電子音響工業協會達成專利許可協議:中國公司每出口1臺DVD播放機,支付6C聯盟4美元的專利使用費。
同期,其他專利權人紛至踏來。由索尼、先鋒、飛利浦組成的3C聯盟,使中國出口歐盟國家的DVD產品因侵權頻頻被海關扣押。為此,2002年10月,中國電子音響工業協會與3C聯盟達成協議,中國公司每出口1臺DVD播放機向3C聯盟支付5美元的專利使用費。2004年,同是DVD論壇成員中的湯姆遜公司同中國電子音響工業協會達成意向,向中國DVD收取每臺1美元至1.5美元專利使用費。2004年6月,DTS公司也聲稱,要強制征收國內DVD企業每臺10美元專利使用費。
當時每臺DVD價格不過350元左右,20美元約合160人民幣的專利費用占到了售價的一半,一瞬間,國貨的價格優勢損耗殆盡,迅速被擠出市場,國內商家數量從140家銳減到不足30家。
那個時候,中國的所謂山寨機也好國產手機也罷,已經成為全球市場上最重要的一只勁旅——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與當年DVD機出口不同,如果說當年的專利訴訟打的是中國企業使用未授權專利的軟肋,那么今天的國產手機,至少在相關專利方面,做得比之前要好很多。
這種情況下,反觀高通,反而成為了借助自身市場壟斷地位,收取不合理授權費用的反派形象。高通一方面是走在行業發展前端的高端企業,另一方面卻又通過這種領先來鉗制著其他領域的技術發展。當年把一個國際標準CDMA 2000硬生生地搞成了一個圍墻花園,想進來玩的都得買門票,而且還含有大量“內購”收費項目??磥碓诩夹g和商業領域,高通都是集天使與惡魔于一身的復雜形象。
當然,無論如何,國際社會對于專利的保護,其根源是為了保護人類科技的創新力。然而借助這種保護來進行專利壟斷的行為,卻恰恰是在遏制科技創新的發生。類似于高通這樣的專利壟斷行為,的確需要得到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