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經營的公司中,許多員工喊出的“公司不是我的家”“我工作就是為了拿薪水,拿多少錢就干多少活兒”的心理?,F在員工對企業的“人身依附”心理已經大大減弱,這種現象也已經普遍存在,特別是像億倫這樣的呼叫中心,大部分員工都是80、90后,想法也是獨到,覺得自己都有重來一次的年輕資本。
從現實主義角度來講,付出要求回報,并不過分。而從企業經營的角度出發,付出薪酬的前提是要求員工為企業、團隊做出相應的貢獻。而從員工的角度看,工作只是一種簡單的雇傭關系,做多做少、干好干壞都一樣。因此在企業和員工既“相互依賴”又“相互爭斗”的博弈中,最直接的表現形式就是薪酬。薪酬是員工與企業之間博弈的對象。由于員工和企業很難有真正的相互認同,雙方始終在考察對方而后決定自己的行為。
許多員工在企業工作中,經常不斷地在衡量自己的得失,如果認為企業能夠提供滿足或超過他個人付出的收益,他才會安心、努力地工作,充分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把自己當作企業的主人。但是,企業很難判斷、衡量一個人是否有能力完成工作,是否能夠在得到高薪酬后,實現老板期待的工作成績,而企業經常會面臨著決策的風險。因此企業只有制定一個合理、完善、相對科學的管理機制,使員工能夠獲取應得報酬,或讓員工相信他能夠獲得應得報酬,這樣員工就能心甘情愿地努力工作,從而實現企業和員工的雙贏結局。
而對于作為職場人的我們自己,也要為雙贏的局面認清自己的位置。首先,我們要清楚自己能為公司創造多少價值,正確看待功勞與苦勞的關系。要知道努力工作是一種態度,但是我們不能只有態度沒有結果,領導看重的更多的是結果,也就是們所創造的價值。只有我們創造了價值,公司才有得以發展的條件,而所謂的苦勞對公司來則沒有任何的意義。 其次,明確工作動力,學會愛工作,愛企業。只有熱愛自己的工作,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個人都是在為自己的未來與夢想而工作,為使自己的將來是成功的、幸福的,現在就應該努力工作。為自己的幸福、夢想和未來而工作,與企業實現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