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面對如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接下來的連接將是全天候、全觸點,或稱之為“多元化網絡社會”,內在連接方式的根本改變,未來流量由誰提供?
近期,思科發布了一年一度的全球移動數據流量預測,指出未來五年全球移動互聯網流量將增長10倍。具體的數字是一眼看去已然無感的24.3EB/月(1EB=10億GB),按照預估的52億移動用戶數測算,平均每人的月流量消費達到4.67G!
流量不夠的問題,總是會在技術代際交替時集中迸發。2009年3G開始爆發增長時,貝爾實驗室曾預測5年內移動數據流量將有30倍的增長,即時通信、互聯網瀏覽、在線股票等帶來數據業務的飛速增長。眼下,數據流量又走到一個新的當口,智能終端日臻成熟,視頻點播、社交網絡的圖片和短視頻、各種大流量應用(導航、在線音樂)等流量老虎幾乎成為標配;更關鍵的是,如實時語音、視頻對講、監控攝像頭、可穿戴設備的數據同步等這些馬上就要興起的新應用,流量的爆炸可能超乎想象。
實際上,流量猛增只是網絡連接新模式的外在表現,其內在往往都是連接方式的根本改變。2G到3G,智能終端極大地激活了用戶零碎時段的連接,所以才有了所謂的移動互聯網時代。而如果3G和智能終端點開了靈活連接的“竅”,如今面對的如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接下來的連接將是全天候、全觸點,或者稱之為“多元化網絡社會”。
連接模式的變動往往伴隨著參與方的巨大變革,運營商的浮浮沉沉,甚至是徹底洗牌。而即將到來的多元網絡社會,流量的提供格局會是如何?運營商是否真的會走向終結?
不限于國內,許多國家的運營商都是互聯網行業離傳統壟斷最近、傳統壟斷行業離互聯網最近的行業。唱黑這個在風格分裂的兩大行業中間地帶搖擺的怪物,成了左右兩派的共同吐槽說資。
傳統光環下還來不及適應新節奏的人們,紛紛譴責向互聯網倒戈的盲目右傾。而受互聯網滋養過的人,時常為運營商的笨拙而激怒得牙癢癢,拋出一顆顆如向運營商宣戰、運營商向死而生等充滿挑釁的刺耳炮彈,扔向頑靈不化的運營商圍墻內。
客觀地講,同其他領域一樣,國內的運營商這些年著實激發了民眾的怨憤,尤其是睜眼看過世界之后,這些不滿被迅速傳染和膨脹。即便通訊費在持續高位的cpi中扮演堅定的拖后腿角色,民眾仍只是在等待這個壟斷巨物的糗樣。橫空出世的微信等OTT、后來居上的互聯網企業,被封為革命英雄,將向來不差錢的運營商逼到墻角,也引來不少呼聲。如同突然沒了高額養老金的蹣跚老人,運營商無奈地要重新討生活了,卻未贏得半點同情。
然而,畢竟底層服務(基站、基礎服務等底層)還掌握在傳統運營商手中,而且放開通信底層讓民營企業參與,在國內來看一時半會兒好像并不太可能。僅從叫好不叫座的免費通話應用的技術桎梏來看,在這個壟斷期限內,傳統運營商還是有機會翻身的。
隨著以移動互聯網為先導、連接模式的根本顛覆,移動通信運營商的窘境開始顯現:一方面要持續加大投資去滿足用戶日益暴增的移動數據業務需求;另一方面卻是運營商原有價值鏈生態鏈被打破、流量賤賣、移動數據業務增量不增收。北郵闞凱力教授更是直接發飆,電信網絡已經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三大運營商應該從資本市場上退市,成為基礎設施并禁止盈利,安心做好互聯網基礎設施的角色。
要轉身起飛的“大象”,哪有那么簡單?
誰都清楚,未來的運營商必須看到更泛在的網絡,低成本、高效率、個性化、信息聚合、平臺化才是前路。刨卻管理問題不談,技術上就給邁開這一步加了重重枷鎖。
中國電信的前總工程師韋樂平老先生曾一針見血地說,與IT業相比較,電信業的網絡設計理念落后了30年。
從1980年起,IT業開始改變封閉的垂直架構轉向開放的水平架構,軟硬件解耦,硬件管性能、軟件管功能。而電信業在技術思維方式和網絡架構上一直沿用軟硬件一體化的封閉架構,也就是通俗的“煙囪群”,這種設立的電信級高性能一度被視作電信行業的最大特點和優勢。而走低成本路線的IT業,采用適度性能要求、寬松的可靠性要求以及通用的工業標準IT設備來降低成本后,產業開放帶來技術快速更迭和用戶的需求在不斷地被滿足而推至高點。
20年來,IT成本降低了4個量級(58%),而以傳輸和移動為代表的電信設備成本僅降了3個量級(30%),相差10倍。通訊網絡的過度設計和封閉,造成了開發和沉淀大量不必要也從來沒有用過的功能和性能,成本居高不下,結果形成了一個復雜無比、剛性且昂貴的龐大網絡。運營商在不斷加大投入進行網絡更新換代的同時,卻沒能獲得與投入相匹配的合理收入。
這種壟斷環境下形成的以高性能、高成本、高可靠性為主要特征的電信業傳統發展路徑和商業模式,在壟斷時代可以生存,而在互聯網開放和競爭環境下,特別是日益擴大的量收剪刀差情況下,就更加難以為繼。
如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為代表的多元化網絡社會興起,網絡將由大量單一功能的、專用網絡節點和碎片化、昂貴、專用的硬件設備構成,而軟硬件一體化封閉架構將導致設備日益臃腫、擴展性受限、功耗大、功能提升空間小、技術進步慢、價格昂貴、廠商鎖定等一系列問題,“煙囪群”的網絡和業務帶來的結果是,新業務新功能的提供需要開發新協議和新設備,設備種類和數量大量增加,只能是更多的“煙囪群”出現,但資源卻不能共享、業務無法融合。虛擬運營商的出現,正是傳統“煙囪群”根本無法應對快速變化的業務應用及使用模式的內在折射。
多元化網絡社會,特別是互聯網的深度侵襲,商業模式的快速迭代、技術業務的根本顛覆,行業的生態必然會被重塑。基于應用環境、消耗資源和相應價格三要素,連接革命將帶來參與方的徹底洗牌。未來的全天候、全觸點的連接,從技術上來看,現有的運營商巨物就顯然很難適應。目前出現的如虛擬運營商,零星的私人運營商只會是先導,未來甚至會超過“闞大炮”所說的那樣,運營商會走入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