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大運營商在移動轉售業務上終于做出實質性進展,三家分別成立有關虛擬運營商的合作部門,這標志著三大運營商正式懷抱虛擬運營商入圍電信業,同時也正式開啟了我國進入“虛實”結合的電信新時代。
其中,中國聯通成立虛擬運營商合作處,由監管事務部總經理周仁杰負責;中國移動由市場部總經理高念書牽頭組織統一負責轉售業務;中國電信由銷售部副總經 理傅光明主導成立轉售業務部。三家成立虛擬運營商合作部門一定程度上凸顯了虛擬運營商在未來電信市場的地位,另外,成立合作部門可以更好的幫助虛擬運營商 經營好其“批發”業務,使虛擬運營商充分做好“代理人”角色。
面對近年來電信行業的“一潭死水”,以及互聯網企業在OTT領域不斷對傳 統三大運營商的語音、短信、流量沖擊,虛擬運營商的入局很好的解決了這些問題。目前入圍的19家虛擬運營商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均在各自所屬行業內占有 領先渠道優勢。終端渠道如蘇寧、國美、話機世界、迪信通、樂語、愛施德、天音通信;電子商務如萬網志成(阿里)、京東商城;新媒體如巴士在線等等。虛擬運 營商攜自身領域渠道優勢進軍電信產業也自然是有備而來。其一,在用戶基數上,19家虛擬運營商均有自己的廣大用戶體,盡管有不少流動客戶,但整體上還是占 據很大比重;其二,虛擬運營商在三大基礎運營商弱勢體系中有著明顯優勢,例如移動支付、移動游戲以及行業應用等;其三,虛擬運營商有著強烈的互聯網思維, 傳統基礎運營商不敢想不敢做的,虛擬運營商只要認為能盈利那就會去做。
筆者一位好友曾這樣比喻虛擬運營商與三大基礎運營商:三大基礎運 營商就像人體內的血管,而虛擬運營商就是毛細血管,人體想要吸收營養還得通過毛細血管,當然大血管堵塞或者出了問題肯定不行,但缺少了毛細血管的發散也注 定不行。這個比喻非常恰當,之前三大運營商壟斷市場時,互聯網尚未完全普及,傳統的語音、短信占據運營商收入中的大頭。而隨著互聯網的逐漸普及,微信、易 信等手機熱門 OTT對其在傳統優勢上的沖擊正在逐步讓三大運營商的情緒失衡,為此,三大運營商沒少因為OTT的那些事跟互聯網企業拌嘴。還好,一個十年前就已經提過的 概念但最終夭折的方案在2013年終于見天。由此,虛擬運營商才正式進入我國電信市場。
三大運營商成立有關移動轉售業務獨立合作部門 后,預計將在制卡、計費、營銷、定制等方面對自己所合作的虛擬運營商進行培訓,三大基礎運營商不會漠視預計到2015年底國內5000萬的虛擬運營商用 戶,畢竟這可是將近聯通用戶總數的五分之一。至于目前多家虛擬運營商如何爭奪自身用戶,恐怕這還得看各家施展本領了。對于三大運營商而言,這無疑多了一個 分銷點,雖然中國移動有點不情愿,但面對中國電信的新時代,顯然這不是心態能決定的,而是需求與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