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微信朋友圈曬出的照片
你最近在網上的搜索記錄
你購買的書籍和CD
你的信用卡賬單……
通過大數據可以分析出你是一位什么樣的消費者,以及你的消費需求
美劇《紙牌屋》一炮打響,很大程度上證明了“大數據”的價值。視頻網站Netflix有龐大的用戶群,每天產生3000多萬個行為,這些看似枯燥的數據,記錄了用戶對視頻內容的喜好和口味。根據“大數據”分析,網站最終確定了“政治驚悚”題材的組合,下注一億美元自制《紙牌屋》,獲得成功。
最近影院的熱門影片非《美國隊長2》莫屬,如果用一句話總結這部電影,就是一群壞人想利用大數據干壞事,被美國隊長和他的伙伴們及時發現,于是制止了壞人們的陰謀。電影里的一句臺詞令人印象深刻:“21世紀就是本數據書。”
對于這句話,丁丁認為可以這樣理解,在現在這個移動互聯網時代,你的導航和手機定位系統記錄你去了什么地方,你的朋友圈記錄你吃了什么,以及你在網上買了什么、信用卡賬單上有什么、你在搜索引擎里面搜了什么等等,一切都將留下痕跡,而所謂的“大數據”,其實就是對這些資源進行挖掘的過程。
電影中的“洞察計劃”就展示了這樣的一個過程,通過一種特殊的算法,通過對每個人的行為進行分析,在全世界范圍內輕易地找出他們的目標。而對于商家而言,未來的商業模式,其實也就是這樣的一個過程:通過數據挖掘,找出自己的精準客戶,然后推出有針對性的營銷手段。
再回到電子商務這個話題,大數據對于網購行業會帶來什么樣的變化?在目前人們的想象中,“精準營銷”被提得最多。通過你的微博和微信上發布的一些關鍵詞,以及你最近在網上的搜索記錄、購買的書籍和CD,以及信用卡賬單等等,可以分析出你是一位什么樣的消費者,以及你的消費需求。比如:“你是一位剛剛生完小孩的母親,正在研究什么樣的奶粉最適合你的孩子。”而當你下一次打開淘寶或者亞馬遜的鏈接時,發現在首頁顯著位置給你推薦了幾款適合你的奶粉,或者會給你推薦嬰兒安全座椅、嬰兒被帶等你即將會感興趣的商品,甚至還有可能給你推薦媽媽瘦身機構、月嫂家政公司等等周邊類的產品,滿足你全方位的需求。這樣的購物體驗,你會喜歡嗎?
從我個人而言,我是不喜歡這樣的營銷手段的,因為我不喜歡商家比我更聰明的那種感覺,憑什么他們比我自己還了解我需要什么?我怎么知道他們還會拿著我的這些信息去干些什么?正因為如此,我一直不太喜歡在微博和朋友圈上曬太多跟自己個人生活相關的東西,雖然我也清楚,想要通過這種方式阻擋大數據的腳步顯然是癡心妄想,畢竟,你在網上留下的數據已經太多太多。
你呢?曬還是不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