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時,智慧交通系統會幫助你選擇最佳出行路線;生病時,可以通過遠程醫療系統享受診療;旅游時,有全天候、個性化的導游、導購、導餐、導娛;就連睡覺時,智能家居服務器都在悄悄運轉,監測濕度、溫度、聲音、體溫、氧氣等指標,給出健康建議——為期3天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智慧城市創新與技術合作論壇,昨日在常州落幕。論壇上,美國專家描繪的智慧城市圖景令人神往。針對制約國內智慧城市發展的一大瓶頸——“信息孤島”現象,美國、加拿大等國官員以及IBM、微軟等業界精英共同“把脈問診”。
智慧城市改變你我生活
目前全球城市人口已超過50%,城市已經成為世界經濟、政治和科技的中心。城市體量變大的同時,也患上了管理效率低、環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緊缺、醫患矛盾等諸多“城市病”。IBM全球戰略聯盟新興國家集團云計算總經理寇衛東曾參與過美國華盛頓、韓國仁川等諸多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設。在他看來,智慧城市是在數字城市基礎上,把物聯網和云計算加在一起,實現現實世界和數字世界的融合。發展智慧城市,是破解城市病的“良方”。
科技部國際合作司副司長陳霖豪介紹,隨著試點增加、政府出臺扶持政策、標準體系開始健全,2014年被稱為 “智慧城市落地元年”。全國已有20多個城市開展了智慧城市試點示范工作,到2025年對智慧城市的投資有望超過2萬億元,與之配套的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家居等一系列模塊的搭建,也將迅速帶動相關產業鏈條及企業的飛速成長,將創造400萬個就業機會,催生跨領域、融合性的新興產業形態,引發產業鏈垂直整合。
在會議間隙,與會嘉賓走進常州智慧公交管理中心,這里有集成智慧服務、智慧車輛、智慧場站、智慧管理、智慧平臺五位一體的數據庫。261條線路、2541輛公交車的GPS信號全面接入直達手機終端,公交運營過程全部可視、可控、可管,避免了“摸黑調度”、盲目發車、公交車久等不到等問題。市民在獲得方便的同時,乘車習慣也悄然改變。導盲犬壯壯的主人丁志強,是掌上公交的忠實用戶,每天坐16路上班,“原先不知道車到底來沒來,現在有了公交進站提醒功能,很好使。”
數據是智慧城市的戰略資產
在智慧城市建設中,大數據正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數據是進行一切決策的基礎。”微軟亞洲工程院院長劉震說。智慧城市建設中由海量傳感器組成的物聯網,將不斷采集海量數據,地圖數據、交通數據、人口數據以及環境監測數據等各行業數據量正呈現爆發式增長。如何有效挖掘、分析大數據,是高效解決城市運營問題的關鍵。
美國國家衛生和人類服務部首席技術官Bryan Sivak介紹,美國將數據信息視為戰略性的數據資產。過去5年里,政府先后拿出220億美金,構建醫療保健大數據,共有45家企業參與共同收集醫療保健數據,最終將每個州的數據整合為一個數據庫,所有數據支持了臨床分析研究,研究結果一方面可反饋給醫院和大眾,政府相關部門也能根據反饋信息更好地制定衛生醫療政策,由此帶動美國醫療電子化從17%上升至70%。
眾“智”成城,打破信息孤島
與會專家也對一些地方智慧城市建設出現的“過熱”現象表示擔憂。上海浦東智慧城市研究院盛雪峰認為,“智慧城市的核心是信息融合和數據共享,但是很多地方將智慧城市建設等同于信息化建設,部門系統自行其是,難以互聯互通,形成了大量的信息化孤島。”
IBM的寇衛東認為,智慧城市是“系統之系統”,涉及的部門和領域眾多,需要城市諸多功能的有機協同。 中山大學醫學院教授楊艷旗現身說法,現在各大醫院都部署了電子系統,但各種系統之間的數據接口不同。這意味著,病人在這家醫院看病、掛號、檢查之后,到了另一家醫院,醫生還是不能調閱病人的醫療檔案,因為系統不能互通。美國專家介紹,真正的智慧醫療系統啟用后,病人在全國看病都只需用一片“云”,在這家醫院體檢的所有資料,另一家醫院可以完全共享。
作為首批國家智慧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和我省唯一的“社區信息化”試點,常州已建成100多個智慧社區,“政府免費WIFI上網工程”開通7個區域,但目前也存在信息資源分散孤立的問題。常州市經信委副主任楊軍坦言,部門的數據庫系統都基于自己部門的需要,數據存儲分散,本應有機結合的社會經濟、土地、交通、人口等數據被割裂開來,無法在整個政府部門內部共享。“比如說城市建設的建筑、街道、交通、照明,網上只可以查到很淺的數據,深入的數據很難查到。再如城市的環境、水的情況、垃圾的情況等,往往也不易查到。”
與會專家認為,如果數據缺乏充分的挖掘、整合、利用,實用價值將大打折扣。由于缺少城市數據的支撐和應用,一些智慧城市顯得不太“智慧”。政府要通過頂層設計,推動部門、企業共同來整合資源,共享信息,構建起智慧城市的指標體系,驅動城市運行體征管理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