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互聯網+”戰略的逐步推進,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的創新和商業應用,更多消費場景讓消費金融體量持續擴大。
艾瑞咨詢等機構近日聯合發布的《中國移動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研究報告》預測,未來幾年,消費金融將保持高速增長,到2019年將達到3.398萬億元的水平。另據《中國個人消費性貸款調研報告》央行調查數據,中國消費金融市場進入爆發期,未來5年,市場容量將以每年20%的增速擴張。
但是無論格局如何,金融的本質在于風險防范,在面臨行業洗牌、轉型的重要時期,誰能利用大數據征信、做好風控才是消費金融平臺長遠發展的關鍵。同時,隨著互聯網金融企業對更多應用場景的滲透,大數據征信將釋放出更大的信用價值。
大數據征信將成起飛引擎
消費金融無疑成為互聯網金融爭奪的下一個風口,在政策利好、資本力捧下,一個萬億級的藍海市場正在被開啟。然而,消費金融當下的狀態卻猶如硬幣的兩面:一面是消費金融方興未艾,市場空間才剛剛開啟;另一面則是消費金融已亂象叢生,大量新進入者進入次級信貸領域,不斷引發行業壞賬率高、跑路頻發等風險事件。
從某種意義上說,征信將是消費金融未來起飛的引擎。當前,我國征信行業正處于啟蒙階段,未能形成完整統一的信用體系。隨著征信業的發展,信用經濟的滲透,征信水平的競爭越來越體現為數據的獲得與數據的運用能力的競爭。
馬上消費金融首席數據官劉志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大數據應用能力將是未來競爭的主旋律。與大型互聯網消費金融公司有先天的原始數據積累不同,包括馬上消費金融在內的新興的互聯網消費金融企業的優勢恰恰在于強大的數據應用能力。關于實時線上審批,他認為,現代消費金融的大數據自動審批需要通過風險評估和決策解決第三方欺詐、第一方欺詐、信用風險等問題。只有基于解決以上問題的數據產品,才能實現基于大數據的模型決策,從而建立并完善快速有效的消費金融線上審批流程。
大數據征信激發普惠金融踐行者百家爭鳴。然而大部分數據擁有者會將數據視為“私有財產”和核心競爭力,而不愿公開和分享。對此,劉志軍表示,只有更多的開放共享、聯盟合作才會促進行業整體水平提高,每個公司也才能獲益和發展。
消費金融市場面臨洗牌
當前,消費金融市場面臨著來自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實體商家等多方的激烈拼搶,線上、線下的業務融合模式將催生不同于銀行系、電商系、P2P系的消費金融新業態。
作為最早涉足消費金融的力量之一的銀行系,在資金募集、風控能力、征信數據方面的實力毋庸置疑,但以線下為主的模式也制約了競爭力。同時,電商系和P2P系,都存在根基不深,短期內無法建立專業的風控和整體數據的隊伍的難題。此外,電商系還需要克服自身的天然閉環生態。
在劉志軍看來,互聯網消費金融公司的模式則更具靈活性。他對《證券日報》記者說道,馬上消費金融深度擁抱互聯網,創新性的以線下客戶挖掘為基礎,以線上互聯網推廣為引擎,內部運營全部采用互聯網模式,沒有遞推,沒有零售,完全是一種開放的態度。
隨著互聯網的持續滲透,消費金融市場格局將面臨洗牌。風控能力強的平臺將在市場上大有作為,而風控能力不足的平臺將逐漸淡出市場。劉志軍認為,中國市場格局的多樣性未來,最終將類似于美國,小型的消費金融公司集中在賺文化的領域,大型的金融機構公司集中在全面性的服務。其中,大型的金融公司銀行占多數,還有一些特有的電商及特有的互聯網消費金融企業,各自發揮細分數據優勢,差異化組合構建未來格局。